看書 | “能夠幫助我們,成爲想要成爲的人。”

關於“我們爲什麼一定要看書?”,感想如下:

其一、它在一定程度上拋開了只能被動接收所有呈現到面前的東西的局面。

這一點和小時候接收教育時的情形類似:無論是家庭教育又或學校教育,小時候我們一無所知時只能被動地接受來自於大人的經驗和生活所遇到的種種信息以及課本的知識。

然而,進入社會後,對我們的打磨便越來越少了。甚至出現了,雖然工作幾十年但卻並沒有掌握與之相匹配的經驗、知識、技能,而更像是“幾十年如一日”,甚至後來者輕輕鬆鬆便能夠趕超前者,且更有甚者走得比前者還要遠。也就是說,別人工作一年便與工作十多年的人所達到的效果一致,甚至表現得更好。

而這背後自然離不開學習的功勞,這是核心毋庸置疑,但學習的途徑呢?(所以,當然也可以說,未必是看書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種認識,認識到學習途徑和學習的重要性,而書是作爲來源之一的至關重要性。)

通過實踐積累經驗,通過發掘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技能,通過不斷完善相關知識,不斷深入學習,繼而學得相對應的思維,以及通過與人相處,交際,融入社會環境。無疑,這些都是途徑,或勞動,或實踐,或交際,但本質還在於學習。

所以,從某種角度而言,學習力的提升纔是核心關鍵所在。而書籍,往往這些“文字或語言”(知識、經驗、思維方式、技能、說明)最能增強學習力的提升。

究其原因,書一直在那兒,可供反覆研習。

如果只依賴於記憶,顯然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最後剩下的只會是有限的、實用的、常用的經驗和教訓,以及很少的知識。

所以,第二點是,那些書,在很大程度上提醒我們除了那些還有其它更多的方方面面(也作:認識自己的無知或侷限)。

生活習慣直來直去也好,直言不諱也罷,如果沒人提醒,自己也不去思考,很容易形成一種經驗式的刻板印象。久而久之,自以爲是,頑固不化。

而看書呢?無論是他人的觀點還是通過文字的形式引發思考,多少都有所觸動。讓你知道不盡然是自己理解的那麼回事。

第三點是,看書,運用書中的知識,提升爲自己的知識系統的一部分,它能夠很大程度上幫我們去認識和實現自己的心中抱負。

要是某一天,你運用好了書中的知識,興許不用別人怎麼勸怎麼說自己就去看書了。爲什麼呢?

想想我們的圈子,我們的環境,我們的思維,如果天天和他們交流就會發現翻來覆去幾近雷同,甚至越來越趨近相同。

如此一來,就像沒話可說,又像翻來覆去都說那幾句,更像是寂靜的死水,微瀾之下是污泥,久而久之散發着臭味。

有了書就打開了一扇窗戶,不僅讓你知道窗戶外的風景,還鼓勵着你去發現更多的窗戶,繼而,雞毛蒜皮,零碎瑣事,各種日常的煩惱、憂慮,各種自以爲價值重大、意義重大的事兒,它們會逐漸沉底。如此一來,不僅表面更清澈,同時還能源源不斷地讓自己也變得通透起來(第四點,讓自己變得通透)。

想想看,這就像洗衣服,如果只有一桶水,然後在這一桶水裏不斷搓洗,只會越洗越髒,不僅水,衣服也乾淨不了。但是,時不時進行換水呢?雖然還洗衣服,還是一桶水,可水卻不再僅限於一桶水,多洗幾次不都乾淨了嗎?

至於說,是不是一定得讀書?不是的。

不過是讀書的成本相對較低罷了。與人交談,非親非故,誰願意與你交談;與人交談,時間成本呢?人情呢?再與人交談,掏心窩子能有幾次?而且就像上面提到,書籍的記錄作用和留存問題相對簡單。

再說說書怎麼來的吧?(拋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記錄作用)

如果不是有價值的,在出版那邊首先就過不了;其次,即使在出版那過了,讀者不買單,自然也就下架了;爲了利益,他們不會自斷前程的。

然後是什麼呢?寫書人爲名爲利(無論圖點什麼或不圖什麼也好,總之對自己說的話負責是一點吧?),不得盡心盡力?不得真誠以待?何況他們是相互競爭的呀!(作家與作家之間,作品的留存和下架)

至於爲什麼成本低?均攤下來的呀。每一個讀者都承擔一小部分費用,但內容卻沒有縮水。不用擔心親疏遠近,不用擔心世故人情,不用擔心對方偷工減料。你是讀者的一員,讀者有很多,市場就那麼大,他們會在很大程度上幫你鑑別,這同樣節省了試錯成本不是。

再就是從古至今了,溯源也好,講當下也行,那都是一羣比我們相對較好的人所作的,或相對較高水平所推薦出來的作品,不向他們學習難道向失敗者、比我們弱者,又或只和同行之間交流?何況,就像我上面說的,如果同行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真正能幫助我們多少呢?

(所以,第五點是,向更優秀的人學習的機會)

好吧,也不是非得讀書啦,只是讀書相對經濟實惠,且相對高效。因爲書的形成不僅是個體更是集體的勞動成果。如果你有條件,當然,你大可以找最優秀、最智慧、最成功的一批人給你講講,但是,前提是你能否付得起相應的代價?而且,憑什麼認爲別人寧願只賺你一個人的錢?

這就像花同樣的時間,一種是有限地獲利(雖然比一個人多,但依舊有限),一種是擁有無限可能地獲利(一種複利),一個短暫,一個長久。但凡遠見卓識之人豈會因一時得失而枉顧長久之計呢?

何況,書源源不斷,但只限於某個人呢?個人都有其邊界的呀。

最後,你是願意選擇忠實地追隨某個人、某個圈子,某個地域,某個領域……還是願意不斷進步成爲自己想成爲的人呢(第六點,成爲自己想成爲的人)?

引用《費曼超級學習法》一書中的話來說就是:

“到底什麼是學習(拋開其學術層面的定義)?學習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學習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唯一途徑;學習也是每個人能夠擁有的最基本的一項技能。如果我們不會學習,又將如何改善自己的現狀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