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在抽菸的時候,我就在想,也許未必需要一顆煙。我是說,真正享受的就那麼一瞬間,第一口煙。其實,抽完整顆煙是不舒服的。而且,很多時候,煙更多的是夾在手中自燃。

我就在想,這很不對勁,爲什麼後面明明都不享受了卻還是堅持抽完呢(其實還剩下點菸屁股)?

縱觀生活中的很多習慣,比如喫東西,比如看書,又比如看電影,還比如玩遊戲,包括談戀愛,攀談,除了開始瞬間的新鮮感,一旦接觸時間久了,那些東西變得具象了、真實了,內心就開始不耐煩起來了。很奇怪。我是說,好像並沒有那麼喜歡、渴望,以及需要,但不出意外的話好像都會堅持下去。這就好像需要一個結局,需要一個結束,或者說就像文本的表達,需要一個句號。

爲什麼會這樣呢?明明已經清楚自己不再需要了,明明目的已經達到了,明明後面的部分已經無關緊要了,爲什麼不停下來呢?我猜想,這是否和長久以來的某種教育或者習慣有關。

比如經常和朋友出去喫飯,我很好養活的。不喜歡喫的嘗一口之後便再也不碰了,喜歡喫的也頂多喫上幾口就不再動筷子了,再就是也沒有喜歡不喜歡、合不合口味,只是爲了填飽肚子,那我還是隻喫幾口。我的總飯量是固定的,超出飯量之外的我也喫不下。朋友往往就會說,還剩那麼多真浪費。而我的回答是,嘗過了就不算浪費。畢竟,如果按照點多少餐都要喫完的話,飯量不允許。我深知這一點。

可奇怪的是,好像和朋友一起喫飯的時候,無論浪不浪費什麼,我變得毫不在意了。

同樣奇怪的是,如果打包回家,我往往都會喫完……一頓做三餐也好,或者乾脆就一餐喫完也罷,很少存在浪費的情況。偶有例外,除非餿了不能吃了,或一天下來還剩下點,我纔會想着扔掉。

而且,我還發現一點,就是每次喫到半飽的時候,我就會習慣性地停下來。又或者在剩下一點的時候,比如餐裏還剩下一塊肉,或剩下不多時,雖然還沒半飽,我也會停下來。餘着。

當然,不只是喫,喝也一樣。通常一杯咖啡下來,每當剩下幾口或最後一口時,我就不再喝了。很奇怪的習慣。

我曾經分析過這種情況,就是說小時候家裏窮或者動物生存的本能,本質是缺乏安全感。對食物的需求,溫飽問題嘛,或者說生存吧,主要原因就在於生存的需要。我甚至懷疑它是古老的基因遺留問題,畢竟遠古時期,朝不保夕,儲存食物往往是各大動物的本能。亦如動物之冬眠,又像是螞蟻之習性,還像是老鼠之偷竊。人是否也有這種東西?——想想看,臘肉、各種醃製食品,以及對各種食品的處理,密封、保鮮、加工等,乃至於所謂的保質期,它本質上是否都來源於對“安全感”所作的工夫呢?

那麼,這裏爲什麼會存在個體和集體之間的差異呢?我是說,當自己置身集體之中時我變得不再吝嗇浪費了,而一旦迴歸個體我就關心起浪費與否的問題了。這背後是什麼呢?

拋開安全感的習性,我覺得主要還依賴於教育和習慣。比如小時候喫奶,通常都是有規律的。可是一旦秩序感破滅,規律打亂,就開始不安了。後來怎麼樣呢?幸福感缺失了,或者說信任感丟失了。

於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本能地就學會控制。喫飽或餘着,又或慢慢學會了忍耐、剋制,也就是不碰那玩意兒。確實,這是恢復安全感的方式,喫飽了就滿足了,餘着就不怕沒下頓,忍耐和剋制就變得不再期待,徹底不碰則切斷聯繫。如此一來,無論在心理位置上,還是秩序本身,它變得似乎可控了,最起碼在自己這兒可控。可控,本質上就是可選擇的心理優勢。這裏還有一點,很容易忽略過去,就是“對自己負責”這麼一個概念。

其實,從古至今,所有的教育都在強調這一點:責任。無論是做人,做事,其中的要求都在於負責,爲行爲負責,爲後果負責,爲倫理道德、事情本身承擔相應的責任。於是,可以想見,各種道理,各種知識,各種概念,無論是實用或無用,無論是抽象或具象,它們好像都在圍繞着“與你的關聯性”進行着重強調。也就是說,它的存在和你之間進行作用。

而教育呢?往往強調的是善始善終,強調的是用結果說話,強調的是三觀的樹立……其中,既強調行爲也強調思維(或者說思想品德吧)。

這也就不難解釋,爲什麼那麼多人糾結於“正確的選擇”,又或者是希望有一個“好的結果”。絕大多數人往往在這兩者中自困。這裏面是有一個情節的,有點類似於故事都要有結局。不妨試一下,如果話說一半,自己是不是會忍不住去想另一半或非得自己去補充剩下的,否則就會很難受?經常看小說的人就知道,連載、更新很慢是很折磨人的一件事(如果“太監”,也就是斷更了或者不寫了,就像挖坑不填,就更難受了)。當然,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直接棄了。就是這三種,要麼跟着,要麼完結,要麼放棄。

這背後就存在着一種慣性,即要有始有終的強因果關係,這一點是深入骨髓的。當然還可以是自圓其說,這樣同樣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這也就導致,絕大多數人都遵從:能完結就完結,不能完結也有所交代,或者還可以選擇遺忘。(這也是遺留問題啊!)

說點題外話:

其實,戒菸的關鍵就在於“戒”,這是灌輸一種從你身上拿走某種東西的意識,拿走就會想奪回來,缺了就會想補。久而久之,更是戒不了。而最終能戒掉煙,可以看看他們的選擇,選擇某種替代品直至遺忘,想明白你本不需要然後不斷催眠自己直至自己認可這種觀點,或者乾脆就不去碰或置身於碰不到的地方。

同樣,“失戀”也是個心理意識問題。本來就不存在天生的戀愛關係,哪來的失去哦?(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呀)而越是強調失戀就越是難分難捨。所以解決方案是:催眠自己本就是獨立的個體;選擇新的對象進行補償;直接遺忘(也可以說是轉移注意力,比如搞錢);當然,還有一種更狠的,就是學會利用情感情緒,比如化愛爲恨。甚至,還可以是同時愛很多人,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就變得淡泊了……不過,值得一提是:玩人喪德。(最後兩個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走出來,走着走着,就像雲一樣,都會散開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