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貴之《“慾望”是人生舞臺的真正主角,其餘是面具》

【“慾望”是人生舞臺的真正主角,其餘是面具】

世上有一些東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運氣和機會,輿論和譭譽,那就不去管它們,順其自然吧。

世上有一些東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興趣和志向,處世和做人,那就在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於努力的結果是什麼,也順其自然吧。

我們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職業,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誼等等。

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決於許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

因此,如果我們盡了力,結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們也應該坦然地接受。

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協。

不肯妥協,和自己過不去,其實是一種癡愚,是對人生的無知。

人在年輕時會給自己規定許多目標,安排許多任務,入世是基本的傾向。

中年以後,就應該多少有一點出世的心態了。

所謂出世,並非純然消極,而是與世間的事務和功利拉開一個距離,活得灑脫一些。

一個人的實力未必表現爲在名利山上攀登,真有實力的人還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適時地退出競賽,省下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享受生命的樂趣。

要有平常心。

人到中年以後,也許在社會上取得了一點兒虛名浮利,這時候就應該牢記一無所有的從前。

事實上,誰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不是一條普通的生命?

有平常心的人,看己看人都能除去名利的僞飾。

在青年時期,人有虛榮心和野心是很正常的。

成熟的標誌是自我認識,認清了自己的天賦方向,於是外在的虛榮心和野心被內在的目標取代。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重感情就難免會軟弱,求完美就難免有遺憾。

也許,寬容自己這一點軟弱,我們就能堅持;

接受人生這一點遺憾,我們就能平靜。

那種永遠深刻的靈魂,它是狹窄的無底洞,裏面沒有光亮,沒有新鮮的空氣,也沒有玩笑和遊戲。

博大的深刻不避膚淺。走出深刻,這也是一種智慧。

一、人性的弱點。

1、驕傲。

物體越輕,越松,佔的地方越大。

驕傲也是如此;

壞車輪吱吱響,空稻穗立得高。

壞而空的人也是如此。

人對自己越滿足,他身上值得滿足的東西就越少。

驕傲的人就像渾身長了一層冰殼,這層冰殼沒有爲任何善良的情感留下出口。

最愚笨的人也比驕傲的人更容易啓迪智慧。

一個人越驕傲,那些把他作爲蠢人看待並利用他的人就越多,這些利用他的人想法是對的,因爲他們用最明顯的手段去欺騙他,而他卻視而不見。

驕傲無疑就是愚蠢。

2、放縱。

一人財富過剩,則多人所需不足。

讓服裝與良心相配,勝於只讓它與身材相稱。

讓肉體嬌嫩,就得讓靈魂粗劣。

慣於奢華對自己並無益處,因爲你爲自己的肉體需求越多,那麼爲了使這肉體喫、穿、住得更好,它所受的苦累也就越多。

注意不到這個謬誤的,只是那些善於用種種欺騙手段安排生活的人,他們讓別人不爲自己而必須爲他們勞動。

由此可見,對這些人,對這些富人來說,奢華已不僅是於己無益,而且也是一種敗壞道德的事。

3、懲罰。

懲罰和以懲罰相威脅可以讓人生畏,可以使人暫時剋制惡欲,但卻無法使人得到改造。

懲罰對人來說永遠是殘酷而痛苦的。

假如它不是殘酷而痛苦的,它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監禁,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是如此的殘酷而痛苦,正如一百年前存在過的笞刑一樣。

走入迷途的人想方設法爲自己的復仇情感和防衛慾望加以辯解,並把這種情感歸因於上帝,讓人們相信,上帝會爲人們所做的壞事而施加懲罰。

由某些人去改善另一些人的生活,這是做不到的。

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有改善自己的生活。

4、不勞而食。

富人的東西多,但這東西帶來的樂趣少。

窮人的東西少, 但樂趣多。

一捧泉水,一片面包乾,對於以體力勞動爲生的窮人來說,比無所事事的富人喫的最昂貴的飲食,還要香甜可口。

富人對一切都喫膩了,一切都索然無味,無論什麼都引不起興趣。

而對勞動者來說,每一次進食、每一次飲水、每一次休息, 都會帶來新鮮的樂趣。

5、不平等。

當一個人愛某些人勝過愛另一些人時,他的愛就是俗人的愛。

在愛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類的生命剛剛誕生或死亡時,無論他屬於哪一個階級,我們那時都會受到同樣的感動,這說明:人人平等的意識是與生倶來的。

6、憤怒。

憤恨永遠出於無能。

世上最好的飲料就是,當人已是惡語在喉的時候,他不是一吐爲快,而是吞嚥下去。

人越是爲靈魂而生,他在所有事情上遇到的阻礙越少,因此他也就越少怒氣。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喜歡發怒,他們往往無緣無故地發怒並危害別人。

大家都可以理解,爲什麼吝嗇的人會去欺侮別人?

他想要佔有財富,自己發財。損害別人是爲了自己的利益。

而作惡的人損害別人,對自己卻絲毫無益。這是何等的瘋狂!

7、虛榮。

最危險和有害的口頭語之一是:大家都這樣。

許多情況下,人作惡是出於自己的肉慾。

而更多的情況下,人作惡是爲了得到讚賞,爲了世俗的榮譽。

當很難或者幾乎無法弄明白,一個人爲什麼要做他正做的事時,那麼請你相信,他行爲的動機:就是希望獲得世俗的榮譽。

大人搖晃嬰兒,不是爲了防備外界因素引起他哭鬧,而是爲了使他無法哭鬧。

我們面對良知的時候也是如此,我們壓抑良知的聲音,乃是爲了討好他人。

我們無法使良知平靜下來,而是力求達到我們所需要的一種效果:對它聽而不聞。

8、貪婪。

在我們的社會中,一個人如果不爲他所睡覺的地方付錢,他是不能睡覺的。

空氣,水,陽光,只有他走在一條大路上時才屬於他。

由法律所承認的他的唯一權利,就是在這條大路上不停地走下去,直到精疲力盡、踉蹌不支爲止,因爲他不可能停下來,而必須走下去。

十個善良的人擠在一條氈子上睡覺,也會友好相處,睡得踏實。

而兩個富人住十個房間,也不能和睦相處。

如果一個善良的人得到一片面包,他也會分一半給餓肚子的人。

但如果一個皇帝佔有了半壁江山,他不把另一半據爲己有,是不會高枕無憂的。

9、暴力。

有一種謬誤是:某些人可以用暴力操縱與自己同類人的生活。

人類不幸的一個主要原因:歸結於一種虛假的觀念,即認爲某些人可以用暴力改善和操縱其他人的生活。

認爲某些人可以強迫其他人按照他的意志去生活,這種謬誤之所以產生,不是因爲某個人杜撰出了這種騙局,而是因爲某些人被貪慾所迷醉。所以便用暴力去壓制別人,而後再極力爲自己的暴行加以辯解。

10、不幸的根源。

人生的主要事業就在於解脫罪孽、邪念和迷信。

人們年輕時不懂得生活的真正目的是以愛達到統一。

卻把滿足肉體的種種慾望作爲自己的生活目的。

如果這種謬誤只是停留在想法上的還好。

但問題在於,滿足肉慾會玷污靈魂。

這樣一來,就已失去了在愛中找到自己幸福的能力。

這就類似於,一個人想要去用純淨的飲用水,卻弄髒了他必須用來舀水的罐子。

二、致脆弱的你。

1、距離。

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給我們造成很大的煩惱,因爲離得太近。

人生中有些經歷很重大,但我們當時並不覺得,也因爲離得太近。

距離太近時,小事也會顯得很大,使得大事反而顯不出大了。

隔開一定距離,事物的大小就顯出來了。

我們走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的事情是無數的,其中多數非自己所能選擇,它們組成了我們每一階段的生活,左右着我們每一時刻的心情。

我們很容易把正在遭遇的每一件事情都看得十分重要。

然而,事過境遷,當我們回頭看走過的路時便會發現,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多的。

它們奠定了我們的人生之路的基本走向,而其餘的事情不過是路邊的一些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小景物罷了。

2、苦難。

習慣,疲倦,遺忘,生活瑣事……苦難有許多貌不驚人的救星。

人得救不是靠哲學和宗教,而是靠本能,正是生存本能使人類和個人歷盡劫難而免於毀滅。

各種哲學和宗教的安慰也無非是人類生存本能的自勉罷了。

人都是得過且過,事到臨頭才真急。

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仍然不知道疼。

砍下來,只要不死,好了傷疤又忘疼。

最拗不過的是生存本能以及由之產生的日常生活瑣事,正是這些瑣事分散了人對苦難的注意,使苦難者得以休養生息,走出淚谷。

請不要責備“好了傷疤忘了疼”。

如果生命沒有這樣的自衛本能,人如何還能正常地生活,世上還怎會有健康、勇敢和幸福?

古往今來,天災人禍,留下過多少傷疤,如果一一記住它們的疼痛,人類早就失去了生存的興趣和勇氣。

人類是在忘卻中前進的。

3、人性。

人是有種的不同的。

當然,種也有運氣的問題,是這個種,未必能夠成這個材。

有一些人,如果獲得了適當的機遇,完全可能成就爲異常之材,成爲大文豪、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企業家等等,但事實上是默默無聞地度過了一生。

譬如說,我們沒有理由不設想,在古往今來無數沒有機會受教育的人之中,會有一些極好的讀書種子遭到了扼殺。

另一方面呢,如果不是這個種,那麼,不論運氣多麼好,仍然不能成這個材。

對於這一層道理,只要看一看現在的許多職業讀書人,難道還不明白嗎?

打一個不確切的比喻: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必要勞動時間,價格則隨市場行情浮動。

與此同理,人的自我塑造也是傾注了不等的時間和心血的,而價值的實現則受機遇支配。

所以,世有被埋沒的英雄,也有發跡的小丑。

但是,被埋沒的英雄終究是英雄,發跡的小丑也終究是小丑。

4、處世。

儘量不動感情,作爲一個認識者面對一切紛擾,包括針對你的紛擾,這可以使你佔據一個優越的地位。

這時候,那些本來使你深感屈辱的不公正行爲都變成了供你認識的材料,從而減輕了它們對你的殺傷力。

一本淺薄的書,往往只要翻幾頁就可以察知它的淺薄。

一本深刻的書,卻多半要在仔細讀完了以後才能領會它的深刻。

一個平庸的人,往往只要談幾句話就可以斷定他的平庸。

一個偉大的人,卻多半要在長期觀察了以後才能確信他的偉大。

我們憑直覺可以避開最差的東西,憑耐心和經驗才能得到最好的東西。

看透大事者超脫,看不透大事者執著。

看透小事者豁達,看不透小事者計較。

一個人可能超脫而計較,頭腦開闊而心胸狹窄;

也可能執著而豁達,頭腦簡單而心胸開朗。

三、生活的本身是值得慶喜的。

“活在當下”看來是尋常言語,實際上是一種極爲勇邁的精神,是把“過去”與“未來”做一截斷,使心思處在一心一境的狀態。

一個人如果能每時每刻都處於一心一境,就沒有什麼困難能牽住他,也沒有什麼痛苦能動搖他了。

不只喝茶是“一生一會”的事,在廣大的時空中,在不可思議的因緣裏,與有緣的人相會面,都是一生一會的。

如果有了最深刻的珍惜,縱使會者必離,當門相送,也可以稍減遺憾了。

人生裏的跌倒與失敗,幾乎是必然的,跌倒的價值是使人堅強,失敗的意義則是讓我們更珍惜人生。

一個人如果學會跌倒,學會認識失敗,等於是學會人生的一半了。

不怕跌倒,不畏失敗,就能生起一些從容。

從容,是老天送給內心有空間的人最好的禮物。

生命中有許多非常重要,卻一點也不緊急的事。

像每天放鬆地靜心,從容地冥想;

像愉快地喫一頓飯,品嚐茶的芳香;

像在山林海邊散步,欣賞山色與雲彩的變化;

像聽雨聽泉聽音樂,讀人讀愛讀閒書;

像陪父母談昔日溫馨的往事,聽孩子說童稚的笑話。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

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至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所謂“獨樂”是一個人獨處時也能歡喜,有心靈與生命的充實,就是一下午靜靜地坐着,也能安然;

所謂“獨醒”是不爲衆樂所迷惑,衆人都認爲應該過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適合我們,那麼,何不獨自醒着呢?

陪着愛人散步,躺在草地上看星星,一個小孩有沒有幽默感,懂不懂得愛和寬容,這些是重要的。

而每天着急上班、學習、考試,是緊急的。

當人整天在緊急的事情裏面打轉的時候,“琴棋書畫詩酒花”就會變成“柴米油鹽醬醋茶”,要學會騰出一些空間,進入“重要的生活”。

浪費時間慢慢喫飯,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喝茶......這些都是浪漫。

浪漫其實就是創造一種時空、一種感受、一種嚮往,一種理想,在你的世俗土地上開出一朵玫瑰花。

什麼是成功?

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愛與寬容,就是一種成功。

如果每天都成功,連在一起就是一個成功的人生。

不管你從哪裏來,要去到哪裏,人生不過就是這樣,追求成爲一個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靈氣的自己。

在順境之時,要使生活有風采。在逆境之時,要不散亂,保持靜心。

夜裏散散步,撿拾落下的松果,思念遠方的朋友,回想生命的種種美好經驗,這平淡無奇的生活,自有一種清明、深刻和遠大。

幸福,常常是隱藏在平常的事物中。

只要加一點心,平常事物就會變得非凡、美好、莊嚴了;

只要加一點心,凡俗的日子就會變得可愛、可親、可想念了。

我們走過的每一步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每一步都有值得深思的意義。

世間最美麗的表情就是微笑,如果你天天想擁有世間最美麗的表情,那麼請把開心當成一種習慣吧。

有了快樂的思想,同樣是在人生裏砌磚,心裏會多了一份喜悅、安詳、莊嚴。

爲快樂的思想砌磚,第一步是要喜愛自己,要對自己有極大的尊重心,以及對自己的生命、心意、身體,有深深的感激之意。

生命裏有許多正向時刻,也有許多負向時刻。

一個人快樂的祕訣,便是抓住那正向的時刻,使它更充盈;轉化負向的時刻,使它得到清洗。

想要“從心笑起”,大概要具備幾個基本的素質:

一是遊戲的心情;二是包容的胸懷;三是幽默的態度。

四、把每一天都過成新的。

1、不爲自己設計虛幻的目標。

我們不能再爲自己設計虛幻的目標,而是應當選定一種雖然具體卻能避免痛苦的目標。

爲預防以各種形式出現的希望、疾病和煩惱,人生計劃必須避免浮誇、空泛,只有如此,目的纔是真實的。

人生計劃越是不爲追求現實幸福的妄想所纏擾,其目的實現的可能性便越大。

2、行動比認識更重要。

只有先天的東西才真實、穩固。

而對每個人來講,“先天”說的就是行動力。

沒有行動力,就只能算作是沒有天賦。

如果你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如果你想在寫作、繪畫上有所成就,如果你想在任何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須去嘗試、去行動、去踐履,而不是理解、認識、思考。

3、有限的視野容易造成荒誕不經的結論。

每個人由於他的個性與所處地位的影響,他的觀念與所持意見,毫無例外,都有一定的侷限性。

如果他了解自己的有限視野,即使他自己遠遠達不到全面,至少也不會被迷惑,受辱,甚至陷進窘境。

4、知識與權力的悖論。

一個人可能富有知識,卻根本沒有替他帶來權力;相反,另一個人可能擁有無上權威,卻幾乎沒有知識。

人們一再地犯着這個錯誤,根本不對它加以仔細的思考,只因爲人們第一次碰到它時,發現它非常堂皇響亮。

5、在自私的人眼中,一切都是工具,包括自己。

人是一種自私自利、全無心肝的動物,除了爲自身生活所必需外,只會濫用動物所有的特性,供自己娛樂。

鳥本來是可以飛遍世界的,卻讓人幽禁於一尺見方的狹小空間裏,它們企盼自由,常鳴號以致慢慢死去;籠中之鳥,絕不能唱得出快樂的歌來。

是這些人“擁有”了身外之物,還是被身外之物束縛?

6、不同的人生角色共享相同的生存憂慮。

同在一個舞臺上,有的人是帝王,有的人是臣子,有的人是將軍、士兵或僕人等等。

他們彼此的不同只不過是外在的不同而已,但各種角色內層核心的實在性卻是相同的。

大家都是可憐的演員,對自己的命運充滿着渴望與焦慮。

7、讓生命感受到一種不斷變化的魅力。

生命的單調、枯燥、乏味,只能通過不斷增進知識、增長見識、多多地經歷變幻萬千的生活,方能克服。

若不如此,我們很快就會感到厭煩、無聊。

避免無所事事的唯一辦法,就是讓每一天都像新的一天,讓生命感受到一種不斷變化的魅力。

8、報復不是爲了求得公正而是享受快意。

當自然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時,心中就燃起一股報復的惡念。

我們時常聽人說,報復讓人痛快。

因此,凡是有高傲或虛榮存在的地方,也就有報復。

但是,所有滿足的慾望,多少都表現出一種幻想,報復也是如此。

我們希望從報復中得到快樂往往由於事後的同情心而覺得難受。

的確,嚴厲的報復之後,常常會痛心不已,良心不安,我們不再覺得促使自己報復的那個動機有多麼正當,此時我們感到的,只有自己的邪惡。

9、死亡只是肉體的消失,精神仍與世界相連。

對某些人而言,自己以外的其他一切皆屬“非我”,他們實際上只認爲自己是真實的,至於其他一切只不過是在其背後與自己存在着某種關係,因此他們認爲那隻不過是對自己的目的有所幫助或有所妨礙的幻影。

對他們而言,他們自己與他們所認爲“非我”的其他一切之間存在着不可測的深淵。

結果,孤立在“小我”之中的他們,也會認爲世界的一切都將隨着自己的死而消失。

但相反,另外有些人則在其他所有的人或所有的生物之中發現與自己同樣實在、與自己完全相同的東西;

對他們而言,有某種東西通過自己的生命與其他所有一切互相交流,他們認爲隨着自己的死亡而消失的只不過是自己生命中極微小的部分;

也就是說,他們還繼續存在於其他所有的人之中。

他們與別人並不分彼此,他們愛自己也愛別人。

丁俊貴

2023年2月20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