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攤上事了

兒子現在讀幼兒園大班,他有一同學家裏辦了繪本館,其家長很用心,把館裏的繪本分發到他們班裏,人守一本,免費看。孩子們在放學的時候,自己交換繪本,以便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不一樣的內容,對於這種美事兒家長都很開心,也對那位家長的善舉萬分感激。

不知道其他小朋友是不是每天都能換到自己喜歡看的繪本,兒子不以爲然,看哪本繪本都無所謂。

最近幾天發現兒子帶回家的一直是看過的一本,我有些不高興,怎麼連個繪本也換不了?

我問他爲什麼沒跟小朋友們換繪本?他很認真的跟我宣佈:最近幾天我停止交換了。

我問是誰的主意?他說是他自己的想法。

我又問你喜歡這本繪本?他說是的。既然喜歡,那總得表現出來喜歡的樣子呀,這幾天我也沒見他多看一會兒或者談過關於繪本里的故事呀。

我告訴他和小朋友換着看可能會發現更有趣的繪本,他是否聽進去了我的話,放了學接他的時候便知曉了。

換我書了麼?一看見他我就這麼問。

沒有。

爲什麼?

有個小朋友和我換書,我發現我已經看過他那本書了,我就沒有換。

你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換呀。

我看着他們都換過了,換過一次,他們就不會再換了。

他們換過了也可以跟他們換呀。繪本不是用來交換的。交換繪本是爲了讓你能看到新的繪本。

兒子無語……一會兒又言語了:他們不和我交換。

我聽出了兒子的弦外之音,回家帶着同樣一本繪本,是他沒有主動和別人交換。還有一層意思是,他理解的“交換”僅限於兩個小朋友之間“你”和“我”的一次性交換,如果和一個小朋友交換以後再去和另外一個小朋友交換那就不是“交換”的意思了。

兒子從小就不太愛主動和小朋友交往,從走路到上幼兒園之前去哪裏都會牽着我的手,在人多的地方會主動避開。

上了幼兒園之後,老師說,總是一個人玩,到了中班第2個學期,身邊意外地出現了兩三個能玩的來的好朋友。和小區的幾個同齡小朋友也熟絡了,在一起玩的時候,喜歡當“領導”,帶着他們一起玩遊戲。我慶幸,在社交領域兒子邁出了一大步。我也終於可以當上甩手媽媽了。

慢慢地,我發現,在兒子的交往中一般都是別人主動的,哪怕是遇到小區最要好的小朋友,只要人家不打招呼,在他眼裏就是陌路或者認爲別人不在乎他,他還一個勁兒的跟我說“我不和誰誰誰做朋友了”。

我教了兒子好幾種和別人換繪本的方法,下午接他的時候,我都要有意無意的問一問繪本是不是換了,他說沒有。跟我講解沒有換繪本的原因時,我也知道他確實用了我給他的辦法,我很難再責備他。

“主動”一詞,兒子壓根兒就不知道其意義,他現在社交場合很難做出這個目的性很強的動作,這也是他目前最難做的事情,甚至可以掐滅自己的慾望也不主動。

我給他講道理,用各種各樣故事引導,讓老師去說服,見育兒專家的做法,試着逼迫他去“主動”,都沒有什麼結果。

談起兒子的問題和毛病,總是找不到好的解決方法,常常用“靜待”一詞來安慰自己,安撫他。

這是最好的方法嗎?也許是,也許不是。

與衆不同,隨處可見。

生命的進程一樣,但軌跡不一定相同,我把兒子當成一個獨特的個體,是對他對我的尊重。

我相信,兒子會換到自己喜歡的繪本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