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脾氣和不發脾氣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歡迎來到博星教育108將講師朱老師課堂,這裏是朱老師第1952天早安問候。

父母要如何平衡“生氣”和“發脾氣”之間的關係呢?

亞里士多德曾說:每個人都會發怒,這很簡單。

但向恰當的人,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動機,用恰當的方法,表達恰當程度的憤怒,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易事。可見發脾氣是個技術活。

“初階”父母亂髮脾氣,孩子有樣學樣。

家長脾氣大造成的後果是什麼,我們大約可以這樣描述:

輕度後果孩子逆反、消沉、多疑;中度後果孩子成年後脾氣暴躁,愛抱怨或擡槓,爲人苛刻;重度後果嚴重抑鬱症,神經病人格。

不僅如此,孩子還會不自覺的把自己遭受的痛苦“消化吸收”,變成他們對待別人的方式。

美國布朗大學帕拉德教授曾做過一項爲期15年的研究,研究對象是在父母情緒容易失控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的變化。

結果顯示:兒時被父母通過吼叫來管教的孩子,成年後與戀人或配偶的關係緊張。

也就是說,父母負面對待孩子的方式會被孩子繼承,成爲孩子自己的行爲習慣。

孩子從父母身上學會如何表達情緒和訴求。

一個亂髮脾氣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將很難懂得如何管理情緒,只能被情緒操控。

“中階”父母從不發脾氣,孩子存在教育缺失。

心理諮詢專家李松蔚說:

“發火”在孩子的教育中有獨特的價值。

成人對孩子吼叫,是傳遞一種行爲的底線。如果不吼叫,孩子永遠不知道哪些行爲是不被允許的,是越界的。

斯賓塞在《家庭教育》一書中說:

孩子犯錯後家長不管教,便會給他們強化這樣一個印象:孩子你沒錯,你的行爲不會帶來任何的後果。


父母在該管教時不發脾氣,孩子就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也就不會認真對待這件事。

這種對孩子的縱容,會讓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高階”父母會發脾氣,孩子收穫成長。

《去情緒化管教》一書中說:

對孩子有效的管教應該達成兩個基本目標:

一是讓孩子們聽話,去做對的事情;

二是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和道德判斷能力。

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時擔心發脾氣會對他們造成不良影響,這裏有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

1. 就事論事,不發泄情緒、不侮辱人格。

比如,孩子不小心丟了東西,被指責:“做事冒冒失失幹什麼都不行,以後就是一事無成”。

這樣的語言非但起不到管教效果,反而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傷害,親子關係更加緊張。

2. 說理之外,更要建立情感連接。

很多父母發脾氣會專注於“講理”,忽略和孩子的情感溝通。

被這樣對待的孩子會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甚至對父母心懷記恨。

如果我們沒有真正的和孩子產生情感連接,無論說什麼,在孩子眼裏都是虛僞的,都是想對他進行控制。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提出,要想與孩子進行情感連接需要分成4步進行:表達安慰、認同、傾聽、反射你所聽到的。

比如孩子在被父母教育後心情沮喪,我們可以先抱抱他表達安慰,接着說:

“沒關係,誰都會犯錯,媽媽小時候也會這樣。”然後耐心傾聽孩子訴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給於積極的迴應。

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依舊是被關愛的,自己做出改變是有價值的。

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離不開父母的愛和管教。

沒有愛的管教是冰冷的,不被人接受的;沒有管教的愛是放縱的,不明智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