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安憶的《小說六講》(1)

近日我讀完女作家王安憶的《小說六講》後,很想整理出書中的一些寫小說的經驗。但,很遺憾,我重讀幾遍後也沒有從中提煉出要點。

我沒寫過小說,又有種寫小說的慾望,突然發現這本書。於是我就迫不及待地進入了書本。第一次讀,我是按照章節來讀的,第二次讀我是看了目錄後再挑出一些章節來讀,第三次我是整本書略讀。經過了幾次反覆閱讀,我纔有了一點頭緒。現在,我整理成幾點以供大家參考。

1.《小說六講》梗概。

這本書,是王安憶六堂大學文學公開課的講稿整理的書籍。全書分爲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展寫作生涯。主要講了作者是如何開始寫作的。書中,從作者寫的第一篇散文開始說起。接着,寫了她是如何根據自己的經驗,是如何開始創作的。第一篇兒童文學處女作《誰是未來的中隊長》,再第一篇自傳式的成人小說《雨,莎莎莎》,然後到全國獲獎短篇小說《本次列車終點》,到全國獲獎中篇小說《流逝》,最後到長篇小說《69屆初中生》,她一次次地挖掘自己的生活經歷,把自己的經驗,通過她的思考,用文字的形式進行展現。接着寫她留美時期,視野變得開闊。

她在書中講:這是一個重要的啓蒙,讓我張開眼睛,不總是看着自己那一丁點事情,而是學着越過自己的經驗去看旁人的經驗。
我漸漸知道現實生活跟美學生活是兩種生活,既有關係又沒關係,當你決定要做一個寫作人,那你就是要做一個在美學生活裏的人,做一個在文學生活裏的人。

她意識到:要想豐富現實生活的經驗,必須靠內心。而要使內心充盈,必須依賴於冥想。莫言之所以爲莫言不只是取決於他的外部生活,更取決於內部,也就是冥想。

世間的生活,大體上差不多,在彼此相像的經驗底下一定是存在着差異,這就要看個人體察的能力,如何發現事物,又如何表現事物。

所以她認爲要:作家應更着重經驗以外的東西。要經驗放大,經驗才更有價值。她舉了一個例子,木匠用木頭造牀。樹木是活的,木匠要造不得不把木頭砍了。樹木死了,成爲了做牀的材料,實現了價值的轉移。用這些材料造牀,木匠必須懂得如何構思,如何取材,如何安裝成完整的牀,最後還要怎樣把它變得美觀。於是,牀就注入木匠的靈魂,成爲一件從無到有,富有靈魂的作品。樹木犧牲了自己,實現了價值的最大化。

一棵活生生的樹造成一張牀,讓它在新造型裏復活。要造一張好好的牀纔對得起這棵樹,就如我們要寫一部好好的小說纔對得起我們經驗的生活和感情。因此,我在不斷地認識我的經驗,尋找更好的方式表達,使我閱歷過的時間在另一種時間裏釋放出更大的價值。

這就是我對《小說六講》第一部分的整理。

最後整理出一句話:寫作是生活經驗的一種展現,通過冥想(思考)可以使經驗最大化;通過開拓視野,我們纔會發現不同經驗的差異,纔會發現要想使經驗最大化必須靠內部(思考)。這一章,還說到,有寫作的慾望就必須立即開始,否則以後也就再也不會去寫了。

引用原文作結。

寫作就是這麼一回事,一股衝動上來你就必須抓住,不能錯過。那時候你對它的認識肯定是淺薄的,可是今天你的認識深刻了,你卻可能不會寫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