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349篇】帶領社羣媽媽一起成長

《愛的覺醒》悅靜拆解快遞

第一章1.2不要再愚蠢地迷信“延遲滿足”


場景:

孩子哭了,我該不該馬上抱呢?

孩子看到玩具就不想走,我該不該滿足他?

關於延遲於滿足的棉花糖心理學實驗,當時結論是: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不科學之處:

在於說延遲滿足能力的發展是有年齡特點的。

*5歲似乎是一條重要的分界線,4歲以下的孩子大多不具備延遲滿足能力。

明明可以滿足孩子的本能需要,卻刻意不滿足,對孩子來講,這種積少成多的不能被滿足的體驗可能就是傷害!

*延遲滿足能力實際上是一種自控力,這個控制力的發力者是孩子自己,不需要刻意培養。

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被滿足得更好或者說是更合理的孩子,他們的延遲滿足能力反而會更好。

*生活本身處處存在延遲滿足挑戰,不用刻意去營造,爲難孩子,讓他們的潛意識產生“不滿足”的記憶。

明星媽媽馬伊琍後悔在愛馬一歲時進行哭聲免疫訓練的故事,不要迷信各種育兒理論。憑着做母親的直覺,只要懂用心體會孩子內心感受,僅靠愛和耐心本能,養育也不會差到哪裏去。

你們有什麼感受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