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351篇】《愛的覺醒》拆解及補充

1.4不是孩子太黏人,是你給後陪與自由還夠

場景:

很多孩子兩三歲了,玩遊戲時還必須有媽媽陪;與小朋友發生衝突,第一時間就是向家長求救;孩子七八歲了,還從媽媽的被窩裏推不走…

悅靜拆解及補充:

孩子一歲之後,如果母嬰關係建立非常好,充滿愛的媽媽形象已深入孩子心裏,孩子極具安全感。那就能更好去自由探索,適應暫時與媽媽的分離。

*這個時期,媽媽就是孩子的充電器,不能沒有,但並不是時時需要陪在身邊。

*孩子來到了新的成長階段——分離個體化的實踐期。

沒有良好的母子依戀,就沒有高質量的陪伴,因此本該早早獨立的孩子到了三四歲甚至十幾歲仍然離不開媽媽的懷抱。這又容易給父母帶來比較和評判,這是最可悲的家教模式。

這之中關鍵原因有三

①審視自己是否給出高質量陪伴〈時間上得不到保證,質量就必須保證。父母對孩子的感受性共情,尊重,好奇,鼓勵等支持性給予)

②如果孩子表現出黏人,是否硬生生的把孩子推向獨立?

③是否給孩子貼上各種標籤,如“我家孩子就是膽小”,“沒出息”,“讓人着急”,表情上埋怨。

孩子不能自由探索外界,再加上生活在長期缺乏共情能力的家長身邊,獲得的養分還不充分,心理能量自然不足,表現自然怯懦,對父母就越是依賴。

而通常心理能量充足的孩子更加活躍,勇敢,自信,好奇愛思考。

這一部分,給我的感觸還蠻多,想一想我們是如何在養育中讓孩子日漸感覺依賴和軟弱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