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入門(十八)——文章三美

寫作者要懂得欣賞文章之美,才能寫出優美作品。

作家劉震雲說:“生活停止的地方,文學開始了。文學停止的地方哲學開始了。”

我認爲生活、文學、哲學可以互相滲透,共同存在,沒有必要分得那樣清,也不可能完全分開。

梁衡認爲散文的美分三種(描寫美、意境美、哲理美),並以《岳陽樓記》爲例說明:

大量的繪聲繪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這是描寫的美;由景而及情,“滿目蕭然,感極而悲”“寵辱偕忘,把酒臨風”,這是意境的美;最後將這所有的景和情的積蓄一起迸發出來,點破一條哲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讀者讀至此處沒有不點頭的。而且這千古至理名言,一讀之後永遠不忘。

這三美也可以對應古人說的“信、達、雅”,即客觀真實、準確、生動。三美其實是一美,得到其中之一,其他兩個就都包含了。失去一個,兩外兩個也無影無蹤。

文章的美就是語言的美,離開語言沒有文章,文章一定包含語言。寫美文要從真實生動深刻的語言練起。

語言就是思想,思想表現於書面就是語言文字。生動從真實裏找,哲理蘊含於趣味,就像喜劇和悲劇不可分割,互相轉化一樣。

想清楚就能表達得清晰、生動、文雅,囉嗦、含糊、粗俗是思想貧乏所致。

閱讀比寫作更燒腦。能承受讀書之艱苦,寫作就很容易。

能夠理解別人的文字,尤其是古文,寫好自己的文章就易如反掌。不會寫的原因是不懂閱讀。

創新絕不是空穴來風。“溫故而知新”,經典就是“故”,只有吸收了前人的東西,纔可能推陳出新。

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名句都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作。宋代詞人秦觀的“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就是從那個暴君隋煬帝楊廣的“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的詩中化來。

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則脫胎於庾信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毛主席詩詞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於古人的句子。

只要我們閱讀足夠廣博,就會發現很多耳熟能詳的精彩語言都有來處。古代大師都是學習高手,沒有不會背誦的巨人。

“四書五經”中大量引用《詩經》《易經》中的句子,因爲他們當時能夠找到的書極少。每個時代的作者,都從人類文學中吸收營養,然後貢獻自己的一滴水。

語言必須有繼承,失去傳承,創新無從談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