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質疑自我之中成長

我的朋友,沒有人可以自信到無所顧忌的程度,學問之路是一條艱險之路。

很多人都是走到半路就停滯了,有人以爲自己到達了頂峯,對所有人炫耀,對其他人鄙夷,但是,從旁觀者來看,這種往往是發瘋的時刻。懂得的人知道,自以爲是到達頂端的人,不過是看到了半山的風景而已。

翻譯是認真讀書的另一種方式,我們翻譯一些文章,主要目的還是想從不同視角看待一些問題。我們的語言習慣,以及思考方式,其實有着嚴重的定式,如果試圖從另一種語言思考,會有不同的啓示。另外,真正理解一件事,從另一種語言反覆的琢磨,也許會豁然開朗。

我是眼高手低的人,不過不妨礙我認真的態度。對於翻譯一些討論具體的點,只要你真的挖掘,最終會看到特殊的知識。魯迅先生當初批評趙景琛,當初將銀河翻譯成了牛奶路,變成了他一生的錯誤標籤。這就像一次手術失敗一樣,最後被某人定性爲他不適合做手術。

事實上,也許他可能做了無數有價值的事情。所以認真非常必要,即便認知也需要慢慢提升。而我們不能夠隨意的否定他人。

嚴復先生就說過,翻譯其實並不比創造容易。魯迅先生是天才,他的翻譯經驗是十個字,“字典不離手,冷汗不離身”。冷汗不離身,無疑是因爲自我懷疑。

信馬由繮譯筆如飛的人,即使出汗,也是熱汗,不是冷汗。翻譯時要把一段話真正喫透已經很難,再表達出來更加困難,不僅意思要完全正確,還要儘量把原文的語氣神韻傳達出來。而這絕對不是隨意的就能夠達到的,詞義句意文意都需要琢磨。

李連江老師說,《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最好的是徐梵澄先生的作品。原著是一瓶頂級人頭馬,徐先生把它變成了一瓶頂級茅臺,有的譯者卻把它變成了一瓶農夫山泉。他說,我鼓勵大家做點翻譯,就是因爲翻譯時最容易體會自我懷疑的價值,也有助於培養自我懷疑。

1981年北京大學的王太慶先生到南開大學哲學系講課。他說,如果你看不懂翻譯的書,那就是譯錯了。翻譯史上有很多的笑話都是因爲譯者沒看懂,不一定是譯者外語水平差,很可能是因爲譯者太缺少懷疑精神,自以爲懂了但實際沒懂。如果看了一遍沒完全看懂,那就應該去查字典。

太多人忘記了字典,忘記了使用查詢工具,忘記了謙卑。學會質疑不是一件壞事,質疑他人的同時,也要質疑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