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猶豫不決,去做,不做才後悔

我見:

猶豫該不該做的時候,做。猶豫該不該買的時候,別買。猶豫該不該說的時候,不說。

我思:

前些天,單位組織“大講堂”活動,請來黨校老師,爲我們講授哲學思維課程。他說:辦成一件事,只有40%的把握,就要去做。與今天的微語不謀而合,那麼去做的背後,代表着什麼呢?

重要的,應該在“猶豫”兩字上。我們不妨思考,在決定買或不買的時候,猶豫什麼?猶豫值不值。在考慮說或不說的時候,猶豫什麼?通常在猶豫爽不爽,不說憋在心裏難受。

值不值,爽不爽,都是當下的判斷。隨着歲月流逝,“值”和“爽”勁兒都過去了,但是損失錢財、得罪人的成本是要長期承擔的。所以說,這兩種猶豫的時刻,別衝動,別買,不說。

只有做不做,它不一樣。

遇到事情,在猶豫做不做的時候,通常衡量的是難不難。時過境遷,你只要不做,你總是不知道它難不難,你會花時間去鬱悶,煩惱,這個是“等待成本”。當一個人的等待與拖延,高於其他真正開始行動所需的成本,他就會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動的怪圈。

還有現實的一點,等到有80%的把握了,這件事情,可能就輪不到我們做了,所以,在做上猶豫的事,我們就立刻去做。

解讀着:小石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