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注《随园诗话》(948)

【原书卷八·七〇】

王弇州推尊李于鳞,而弇州之才,实倍于李。予爱其《短歌》数句云:“不必名山藏,不必千金悬。归去来,一壶美酒抽一编,读罢一枕床头眠。天公未唤债未满,自吟自写终残年。”《弃官》云:“人生求官不可得,我今得官何弃之?六月绣襦黄金垂,行人拍手好威仪。与君说苦君不信,请君自衣当自知。”本传称先生论诗,呵斥宋人,晚年临终,犹手握《苏子瞻集》。此二诗,果似子瞻。

王弇州,即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李于鳞,即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其诗多风尘字样,人谓之李风尘。

本传,音běn chuán,意思是传记文的一种。与“别传”相对。记载一人的生平事迹及其著作等。包括列于家谱的“家传”和列于史书的“史传”。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司马迁之叙传也,始自初生,及乎行历,事无巨细,莫不备陈,可谓审矣。而竟不书其字者,岂墨生所谓大意者乎?而班固仍其本传,了无损益。”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念得熟如本传,弄得软如故纸。

苏子瞻,即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