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357篇】《愛的覺醒》拆解及補充

孩子過度“膽小”或“膽大”,都與父母有關

場景:孩子一見到生人,就會躺在大人身後;在幼兒園也不敢和別的小朋友玩,老說別的小朋友搶他東西,卻不敢搶回來,遇到啥都找媽媽,媽媽不解其因,只好求助?

孩子背後有一個非常謹慎的媽媽,謹慎得幾乎有點兒神經質。自孩子出生後整天提心吊膽,生怕養不好孩子,怕孩子磕着碰着,怕孩子被玩具零件卡住……強烈的焦慮和行爲讓她對孩子產生出指責控制,擔心式詛咒。

這位媽媽爲什麼如此焦慮?背後又是她自己小時候的事引發。小時不知怎麼把一枚硬幣吞下去,父母緊張和害怕的表情,父母因此的爭吵,指責對方沒把孩子照顧好,就內化到她心裏。

*媽媽把自己的心理焦慮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她面對孩子時表現出來的情緒,實際是自己的內在情緒的外露。她對孩子的限制實際上就是自己的父母對自己限制的翻版。換句話說,她的孩子的膽小甚至是懦弱是她焦慮不斷強化的後果。

*很多時候,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真的是我們自己內心使然,是我們內心“想”而不是孩子“需要”。也許,我們可以多嘗試停下來問自己“這是真的嗎?真是我想的那個樣子嗎?”

有膽小的孩子,就有膽大的孩子。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敢碰,完全不懂得保護自己,缺乏向我保護的能力。

不強化,任何一個“膽小”的孩子,其實也有自己擅長、勇於面對的東西;任何一個“膽大”的孩子,也有自己害怕的東西。

我們大人不盲目去戴“帽子”,給孩子更多自由自主的空間,相信他,通過他自己的探索再去引導“大膽”或者“小心”更有效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