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號挑戰第六天】力者,利也

自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在後面加上了一個句子,自力者利於人,自力團隊利於社會。

清代彭端淑在《爲學》結尾寫到: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大意是:因此,天資聰明和敏捷,雖然可靠卻也是不可靠的;自己仗恃著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習的人,那就是自毀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好像會限制人,卻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侷限而努力不倦地學習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了。

之所以記起這段話,是因爲自己老是覺得自己太過於愚笨。只能靠孜孜不倦的學習來成就自己。雖然說老師的事業本身就是成就他人的事業,但是立人先立己,達人先達己。如果我們不能保持學習的姿態,如何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

可是,老師的學習不能一直處於浪漫的學習,應該是朝向專業的學習。學習的目的、內容、路徑、方式、策略和反饋,都應該講究科學性。比如讀書,先讀起來,但是一邊讀就要一遍思考:我應該讀哪些書籍來提升個人整體的文化底蘊,讀哪些書籍來提升學科能力,讀哪些書籍磨練教育專業能力,讀哪些書籍可以鏈接社會資源,認清時代趨勢。怎麼讀呢?休閒娛樂的閱讀可以有,但遠遠不夠,要拿出啃讀的精神,把哪些重要且難讀的書籍,一句一句地啃下,一次一次地讀,直到和自己的生活打通,和自己的專業打通,和自己的生命打通。目前,我還在讀的路上。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帶動他人。

讀書還需要有共同體活動。我參加的網師課程研發團隊的共讀,每週一次,目前正在讀《教什麼知識》,這本書讀起來真的很枯燥,很容易把人繞暈,每一次讀第一遍,好像懂了一些,再讀,不懂,聽着夥伴的共讀,好像懂了一些,再回頭讀,又不懂。這樣來來回回三四次的閱讀,總能留下一些東西來。不過,我因爲忙碌,每一次都是快共讀了才趕着看一遍,讀得很淺,交流起來也無法深入。

“桐下讀吧”的活動,本學期沒有規劃好,我也沒有靜下心來認真組織閱讀,感覺大家都讀得力不從心。需要重新規劃一下閱讀的節奏和方式,本週四放學後,一定要組織起來好好讀一讀。之所以組織得不好,與我也有關係,本來歐把這本書的導讀任務交給我,可是我這學期從開學到現在,每一天都忙得團團轉,完全沒有靜下心來研讀《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那本書要是不反覆啃上幾遍,根本讀不懂深層次的東西,自己都沒有讀懂,如何去導別人哦!

突然想起師父說到的一個詞“精神領袖”,我想,這樣的人,整個人都會發光,自帶一種力量,不止是自己厲害,關鍵是能夠帶着一羣人都厲害起來。那些能成爲精神領袖的人,身上都有什麼樣的特質與力量呢?

百度百科裏對精神領袖的解釋:所謂“精神領袖”就是能給予我們精神鼓舞的人,能領導我們的精神向某個方向發展的人。“精神領袖”是這個人的思想理論佔據着整個時期的思想,他的言論或意圖可以讓你爲之歡呼雀躍,也可以爲其赴湯蹈火。比如毛澤東、比如斯大林等偉人,就是典型的精神領袖。

我在想,那些身上自帶一種精神力量的人,在一定區域或者一個團隊裏,也可以被稱作精神領袖。任何一個團隊的靈魂人物(可能是最核心的領導,也可能不是),都應該是自帶力量的精神領袖。

我們組織的桐讀下吧和寫吧走了這麼多年,大家應該多少有一些收穫。可是,如果用科學設計的眼光來看,我們該以怎麼樣的姿態去發展我們的力量,傳遞我們的力量,通過利他,成就團隊呢?這需要團隊每一個人都來思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