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八道】從恆大離職之後,我被歧視了

今年有了新的東家,一家在國內排名前五的汽車經銷商。

在下面的一家4S店已經待了兩週,被通知到總部去,見董事長。

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面容也算和善。

統共約見了五個人,其他四位都是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五年以上的員工。

當聽到我在恆大履歷之後,這位創一代老闆直接打斷說了,在恆大工作過的人不行啊。

十多年前那時候還行,這近十年培養出來的不行,搞壞了。

企業文化也不行。


在恆大工作過,真的就這麼不堪嗎?


每個公司有好有壞,員工業務能力有好有差。

恆大的履歷標籤,好像變成了差的代名詞。

高週轉之下的員工,老闆豪言壯語,密密麻麻的朋友圈開始覆蓋,沒日沒夜的加班。

被詬病的就是高度的標準化,大家只要按部就班,只要按照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和制度標準,時間長了失去了創造力。

從上到下除了老闆,都是亦步亦趨的執行。

集團化的公司,又是高度的標準化,而標準又跟不上創新,一個標準的變化,對於一艘巨型航母來說,成本太高了。


老闆失去信用了,公司暴雷了,討生活的基層員工也要承擔連帶的歧視嗎?


回想在恆大履職的三年半,這個公司給予我的,還是成長很多的,幸運地遇到了很多有愛的同事,現在依舊保持着日常的聯繫。

而標準化和目標計劃管理,也深深的打着印記。

這兩套工具還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在創業實踐裏,目標計劃以及未來願景讓團隊朝着同一個方向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前進,標準化則可以極大地提高效率,團隊不至於隨着人的變動而垮掉,尤其是流動性極大地學生團隊。


一個公司能夠發展到如此巨大的盤子,自然有其可取之處,而身處其中的員工,也只是爲了更好的生活。

至於企業文化,在中國的私企裏面,更多的是老闆個人魅力和特質的延伸。

從改革開放以來四十多年,多數還都是一代在支撐。

先入爲主的給這一家企業的員工貼上歧視的標籤,這還是一位一個行業排名靠前的企業老闆。


心裏說實話,有點憤憤。


當然這家老闆選擇的歧視範圍不止這,接下來還有更多。

五個人的條件不一。

男一,總部人資培訓科的科長,入職多年,三十二歲,已婚已育,小孩上幼兒園。

女一,總部人資,未婚未育。

女二,二級事業部人資,已婚已育,小孩一歲多。

女三,門店人事行政,入職多年,晚婚晚育,剛生完小孩不久。

男二,也就是我,未婚未育,外地人,未在武漢定居。


最終選擇了男一留下來繼續談。

這位老闆說,結了婚生了孩子,才知道什麼是責任感。


中年人肩上扛着一個家,房貸、車貸……各種生活壓力,更不敢隨意離職,更耐踹而已。

原來耐踹也是一種責任感,一種職場美德。


後來聽店裏的同事說,這家企業更喜歡已婚已育的,更穩定。

就像拉磨的驢子,沿着磨盤蒙着眼轉啊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