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村裏青年

最近被一類新聞刷屏。

留守女孩高考676份,50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來自湖南耒陽的留守孩子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系被錄取,引發全網熱論。

雙胞胎學霸分別被清華北大錄取!來自湖南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的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分別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對寒門姐弟考上哈工大!黑龍江省克山縣一對姐弟雙雙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不過眼下他們最擔心的是學費問題。

每每這個時候,寒門學子成了新聞們追逐的焦點。

當然還有此前在網上一起熱論的小鎮青年,豆瓣上聚集了將近十萬人的985廢物引進計劃。


知識改變命運,素質鑄就未來。

至今還記得初中掛在學校裏面的這十六個大字。


高考風光,宛似高中進士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高考男生北大錄取,騎馬帶紅花返鄉!

這是發生在江西吉安的故事,遂川中學一男孩高考成功考上北大,村裏爲其慶祝。

前頭後尾還跟着車隊,每逢村裏孩子考上本科,村裏都會舉辦類似的活動,爲了激勵學生努力考學。


在筆者的村子裏,同齡裏面,小學沒上完的、初中沒上完的,好像好好讀書的就是好學生,坐不住板凳的就是壞學生。

差我一個輩分的,去年已經結婚了,媽媽還問了我要不要上個禮,同族同宗。

兩個女孩小學都沒上完的,一個家裏爛包,一個從小就被家裏打罵慣了。

都是不愛學習的,或者說是鄉親們眼裏,都不是讀書的材料。

我是他們父母眼裏的大學生,從小就是,不愛出門也不愛說話,活脫脫一個書呆子。

後來到外地上高中,才知道原來成長背景對人的影響那麼大。

眼界兒不一樣,有的根本不在乎什麼學習,因爲背景優渥。

原以爲高考就是一條路走到黑,可是後來才知道還有自主招生考試,還可以降分錄取。

當然還有的哥們愛好廣泛,在高中死讀書的時候,人家已經是百科全書了。


到底差在了哪裏?


走進了大學的殿堂,我們也走進了各個專業的網格。

我是讀了英語專業,軍訓結束後的第一節課就是專業課,在文波樓的語音教室,我蒙了。

老師的對話我聽不太懂,站起來甚至不敢說出口自己那蹩腳的英語,當然有同學有一口流利的英語。

那時候,真有一種學霸流落成學渣的落寞感,後來的專業課儘可能的躲在角落裏。

原本就不怎麼愛說話的,竟然學了一門語言。


大學的確是多彩洋溢的,後來想一想,那時候原本有可以嘗試更多的機會,比如去談朋友,好像錯過了很多,比如空出大把的時間走一走這大好河山。

悶着頭,時間就像流水。

在我之前村裏也有大學生走出去,都是穩定的工作,老師、醫生、公務員。

後來者也有,在省內唯一的211就讀,聽說是混過去了睡過去了,在臨近的小城市找了一個工作,讀大學的時候就發福的厲害。


人都是會改變的,大學纔是塑造人格的地方。

臨近畢業的時候,才感覺到自己喜歡的事情。

到現在,在社會的大染缸裏喝了不少酒,見了不少人,錢沒存多少。

我也沒想到會在武漢這樣的城市,一待已經是六年,從南湖邊到漢口洋場。


我們新聞的關注點過了高考寒門。

接着就是:

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華北大碩博!

哈佛博士後任職廣東一街道辦?官方迴應:真的。副處級,選調人才。


好像挺病態的。

焦慮的社會,抓住了人們焦慮的焦點。

高考改變了的命運,好像在這麼多年的教育之後,被打回原點。

難道考上清北,繼續深造碩博,只是爲了一個街道辦?

到底是對權力的崇拜?還是對人才的浪費?還是圖個安逸穩定的生活?還是個人價值的實現?

媒體到底在渲染什麼?

焦慮?病態?眼光?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而現今父母眼裏,不孝有三:不考公務員、不考教資、不考研,簡而言之無編爲大。

如果是穩定,公務員、教師、醫生,沒的說。

在疫情的衝擊下,每天戰戰兢兢,焦慮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被裁掉,穩定或許成了年輕人最好的選擇。


是挺難的。

只不過每一次的選擇,都有一條路伸向遠處的叢林,註定了我們接下來的人生軌跡。

在這個焦慮的社會環境裏,容不得半點的差錯,或者說試錯的成本太高了。


高考真的改變了命運,但是能夠決定未來我們能走多遠的,大學纔是開始。

大學結束的時候,我還沒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就被推進了社會的叢林。

脫離了土地,有了一個村裏人覺得體面的工作。

但是伴隨而來的還有新的焦慮。


大學只是一個開始,沒有傘的孩子要盡力奔跑。

說白了,自己足夠強大,才能在社會的叢林裏面活下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