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梅踏雪幾何時

一剪梅·遊蔣山呈葉丞相

【南宋】辛棄疾

獨立蒼茫醉不歸。日暮天寒,歸去來兮。探梅踏雪幾何時。今我來思,楊柳依依。

白石岡頭曲岸西。一片閒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老辛是作詞大家,豪放固是當行本色,婉約也一樣出色。

這首一剪梅意思好懂,但瞭解一下背景,更能體味詞人思念的複雜。

蔣山,即南京鐘山。

葉丞相,即葉衡。

詞作於淳熙元年春,辛棄疾第二次到建康,任職江東安撫使參議官。這是葉衡推薦的,葉衡時任江東安撫使。不過,這一年的二月,葉衡就應招赴京城了,兩個人在建康,應該沒有碰面。同年葉衡拜相,所以詞題有葉丞相之稱謂。

葉衡在抗金事上,與老辛志同道合,兩人關係密切。乾道四年(1168),老辛第一次到南京作通判,軍馬錢糧總領即葉衡。詞裏說“探梅踏雪”,是有淵源的。

“獨立蒼茫醉不歸。日暮天寒,歸去來兮。”日色已晚,早春天氣又寒冷。詞人一個人佇立在鐘山上,天地一片蒼茫,何其孤獨,何其寂寞。酒是驅寒、解鬱、添遊興之物,詞人喝得大醉,卻猶然不肯回去。謂心中有所惦念。知音、老領導已不在這裏,當年兩人踏雪尋梅、歡遊暢談的舊憶欲發清晰起來。然,舊事遊不可追。

已經說醉不歸了,復說“歸去來兮”,大有深意。陶淵明有名篇《歸去來兮辭》,開篇即是:“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老辛一生志不在田園,這裏卻偏要歸,大概是表達故人不在建康,自己也沒有了繼續呆下去的心思。這是思念的婉轉表達。

下句出自《詩經·小雅·采薇》的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節恰恰相反,老辛屢職建康時,正是楊柳依依的春季,千萬條柳絲飄揚,更添無限相思意。

過片轉說白石崗。白石崗在建康朱雀門外。“白石岡頭曲岸西。一片閒愁,芳草萋萋。”老辛又陷入舊憶,六年之前,二人在建康時,常在這裏遊賞。當時萋萋芳草牽惹出的家國愁緒在今日的記憶裏復現,相思疊加,愁思更重。

“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對舊友的思念哪裏需要山鳥來代言呢,那原本如同桃李樹下的小道,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就存在了,並不需要特意訴說的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本意指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其花朵嬌豔,果實可口,引得人們紛紛去摘取,在樹下自然踩出一條小路。比喻爲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原句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爲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老辛這裏以李將軍比葉衡,誇讚人不動聲色,又恰如其分。《宋史》評葉衡,“衡負才足智,理兵事甚悉。”葉衡與老辛一般,都有恢復中原之志。老辛這裏誇讚中暗含希冀,希望老長官入閣拜相後,能有作爲,有機會實現夙志。

老辛善用典,此小詞也連用數典,又妙在如鹽入水,自然無跡。

小詞句短情深,滿紙思念,又不盡然都是思念。一種相思,又雜以家國之憂、己身遭遇,種種況味,頗耐品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