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有時候是一種能力,而不是品質

孫玉芳分享怦然心動整理第七年 洛陽 2023年(第30篇)3月14日

今天跟學心理學的尤老師聊天,她的一句話嚇得我手裏的茶杯差點掉地上。不過細想起來很有道理,這句話解決了我的困惑。

一、誠實是一種能力,並非道德品質。

有一位五年級的小學生(後悔、懊惱)氣憤“我信了她的話”。這裏的她指的是媽媽。有一次媽媽說:“你好好學習,如果考得好,要什麼給你買什麼。”結果呢,他真的考得好了。他要一輛電動遙控小汽車,媽媽卻找各種理由不給他買,雖然媽媽曾經給他買了兩次好喫的。(真實事例,有改動。)

這個故事裏的“要什麼買什麼”,可能從一開始,兩位主人公的理解就是不一樣的。至於這個“考得好”在這個故事裏,大家是一致認可的。

另一個故事。媽媽被上小學的兒子反覆控訴:“你是個騙子,你是個騙子。”起因是頭天晚上,孩子要求跟媽媽一起早上去植物園散步。要媽媽喊他,媽媽也答應了。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媽媽看孩子睡得特別香甜,不忍心叫醒他,所以就一個人跟朋友去散步了。結果呢?孩子醒來就認爲自己被騙了。一遍遍控訴媽媽,你是個騙子。無論媽媽如何說:“你不說吧,在家裏說,出門還說。”都沒用,制止不了不了孩童的氣憤。(真實故事,有改動。)

二、好心沒好報,可能只是“自以爲”

成年人裏也有類似的故事。一位老師要到市裏參加職評講課,約好了趁另一位老師的車。他很興奮也很重視,妻子當然也高興。他跟妻子說了時間,第二天早上喊他。到了第二天早上,妻子看看時間看看熟睡的丈夫,就想着讓他再多睡5分鐘,不晚,跟得上。結果呢,接他的車到了樓下,催他的電話響起,他才從睡夢中驚醒。因此,對妻子不守時喊他一頓惱火。妻子也很委屈啊,“不識好人心,狗咬呂洞賓。好心沒好報。”(真實故事,有改動。)

三、太自私的“好人”。

尤老師說:‘’這種好人’太自私’!太自以爲是。

呀?這種好人“太自私”?

四、孰輕孰重?“誰的以爲”是標準?

在上面這個故事裏,妻子以爲睡眠對丈夫很重要,自己不忍心叫醒熟睡的丈夫,自己絕對是好心,而且自己以爲那點時間不會耽誤事兒,但是丈夫認爲在朋友跟前自己的的面子很重要,自己守時積極很重要,妻子不守信用太不應該。

五、如何從一開始就儘量誠實?

怎麼樣從一開始的約定,就避免不誠實不守信,爲最後的完美結局打好基礎?

我有一種方法是約定的具體。比如我就喊你一次(或三次),如果你起不來,我不再喊你。比如說,如果我喊你,你不起來,我就掀你的被子。比如說……

尤老師的見解是“界限清晰”!這是誰的事兒?誰的事兒誰負責。你想一起去,這是你的事兒。就自己想辦法起牀。約定的時間你起來了,咱們就走,起不來,你就不去。一開始就不攬責任,不允諾“我喊你”。

可能有人會說,一家人,親人之間,分恁清?分不清纔會造成干擾。分不清纔會好心卻落埋怨,且有理說不清,分不清纔會“好心辦壞事。”你認爲自己好心辦了好事兒,確實是爲對方好,但是對方認爲你辦了壞事(或錯事)。

今天我想對尤老師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最後我還想對大家說,可能我這篇文章裏也有許多“不誠實”的地方,懇請大家費神指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