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印式英語》有感

不知道是因爲“甲流”太猛還是“時差”太長(2012年在印度上映),我上週末去看電影《印式英語》的時候,偌大的放映廳裏總共就三個人——另外兩個人還是熄燈以後鑽進來的,終結了我獨自享受包場待遇的幻想。

說起來這還是今年我在大銀幕上看到的第一部印度影片。前段時間因爲院線排片太少(有的電影乾脆就是曇花一現,只上映了一天),放映時間也不合適(非黃金時間),我已經錯過了好幾部印度大片。

像這部十年前就在本土上映的國外影片,現在能正式被院線引進,作品本身的質量就是最有力的敲門磚。

電影果然非常靠譜,敘事流暢生動,細節溫馨感人,既沒有刻意煽情和刻板說教,也沒有故弄玄虛和吊人胃口。

影片裏還有生動幽默的歌舞表演,這是許多經典印度電影的標配,有緩解壓力、愉悅身心的作用,和輕鬆歡快的劇情並不衝突。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印度懸疑恐怖片,裏面居然也出現載歌載舞的場面,讓我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的樂觀主義精神,給人驚嚇也就罷了,還不忘給人驚喜。

也許是愛屋及烏吧,對於喜歡的印度電影,無論裏面穿插的歌舞表演是否突兀或者違和,我都來者不拒,看得津津有味。

就具體內容來說,這部影片是以“潤物細無聲”的功力,講述了一箇中年家庭主婦的成長故事,包括她在生活中經歷的各種困擾、糾結和痛苦,以及她對自己、家人的期待和包容。

在我眼裏,不管是故事內容還是表現形式,影片都談不上“過時”。那些但凡在成長路上遭遇過“白眼”或者“歧視”的人,應該很容易從這類勵志故事中感受到溫暖和慰籍——其實你並不孤獨。

片中的女主因爲不懂英語,一直被家人輕視。在獨自前往國外以後,面臨的是完全陌生的語言環境,她的壓力就更大了。

爲了克服語言障礙,贏得家人的尊重,她變壓力爲動力,拿出自己的私房錢,報名參加了英語培訓班。

通過爲期四周的認真學習,她不僅交到了一羣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外國朋友,還大大提升了英語表達能力。她甚至能夠在侄女的婚禮上用英語送上祝福,順便還談了一些自己對婚姻和家庭的切身感受,讓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們刮目相看。

看着銀幕上的女主用英語侃侃而談的樣子,我的學習緊迫感不知不覺也增強了,畢竟自己的英語水平還處在“聾啞人”階段——勉強能看,但不能聽和說。

估計這部電影應該可以鼓勵不少觀衆重拾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動力。好電影往往能起到好的示範作用,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產生社會效益。

這部電影還有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女主有好幾次在不同的場合,與追求她的法國帥哥用各自的母語溝通,雖然彼此都不知道具體說的是什麼意思,但兩人的心靈是相通的,能超越語言的障礙去理解對方的心意。

這位法國帥哥和她的家人恰好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雖然和她語言相通,但卻沒有真正尊重和理解她,經常忽視她的感受。以致於她還得通過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去改變家人的看法,贏得他們的尊重。

也許電影想通過這些細節告訴我們,要突破人際溝通上的障礙,語言表達固然重要,但與他人主動建立連結,學會共情,用心溝通顯然更爲重要。

比起溝通的具體內容,對方其實更在乎我們進行溝通時的態度。記得羅胖也曾經說過,所有溝通的終極目的,不是傳達信息,而是傳達態度。

好電影總是不缺發人深省的金句,這部電影同樣如此。女主用母語拒絕法國帥哥的話,值得回味,大概意思是:如果不喜歡自己,就會連自己周圍的一切都討厭;如果學會愛自己,周圍的一切都會變得有吸引力;謝謝你教會我如何愛自己,謝謝你讓我覺得對自己有信心。

在婚姻出現問題時,女主不是考慮換人,而是換思想,並且是通過自我提升來換思想。這是一種非常理性而又強大的思維方式,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求諸己。

真心希望能有更多人爲女主點贊,爲好電影點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