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毒舌律師》有感

在乍暖還寒的春日裏,我有幸通過大銀幕再次感受到經典港片的魅力。作爲港版賀歲片,《毒舌律師》可謂“文武雙全”,既有味道,又有力道;既能讓人爽,又能讓人燃。

不同於其他那些動不動就打得你死我活,或者爲了煽情而煽情的港式類型片,《毒舌律師》的劇情並不火爆,也沒有科技加持的大場面,就是單純地“以人爲本”,通過主要人物之間精彩激烈的對白,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儘管電影中的案例小而簡單,敘事線索也談不上覆雜,但表現手法十分接地氣,與社會現實聯繫緊密,容易引起觀衆共鳴,幫助他們找到情緒出口。

影片中黃子華扮演的大律師並非“高大全”之類的職場精英,但靠嘴喫飯完全沒有問題。他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擅長“以毒攻毒”,道理和歪理都能用上,不是讓對手尷尬,就是讓對手心服口服。

在他面前,氣氛嚴肅莊重的法庭不過是展示個人魅力的“舞臺”——他頭戴假髮,金句頻出,就像在進行脫口秀表演。

不過他對待弱勢羣體,卻是真正的刀子嘴豆腐心。他以前當法官的時候,多是與沒錢沒權的老百姓打交道,審理過的案子從表面上看也是些“雞毛蒜皮”。

但他每次判案,話雖難聽,卻直指要害,兼顧法理和人情,並沒有讓老百姓喫虧。儘管在同事眼裏,他是一個不求上進的人,口無遮攔不說,還行爲傲慢、作風懶散,長期沒被提撥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體制內沒有發展前途,他被迫在體制外尋求逆襲的道路,重拾律師這個老本行,在富人圈子裏謀出路。

沒想到別人介紹的第一樁“生意”就讓他栽了很大的跟頭,以致於他和受害人吃了不少苦頭。他甚至還因此被人打,被限制人身自由。

如果按照傳統的世俗標準,他是被同行質疑、有性格瑕疵的律師,而受害人則是違背公序良俗、有道德瑕疵的女人(給有錢人當小三)。這個“不完美的律師+不完美的受害人+完美謀殺案”的戲劇性組合,讓電影想不好看都難。

看得出來,這部電影在情節設置和敘事節奏上下了很大功夫,精準把握住了觀衆的“痛點”與“癢點”。

在現實生活中,越是處於金字塔底層的人,對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訴求就越強烈,所謂“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正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作爲普通老百姓,一直以來最痛恨的無非就是社會上存在的各種不公平現象,特權階層對法律的踐踏,以及那些不遵守承諾、把信用當兒戲的人。

同時,我們也懷着樸素的願望,希望壞人受到懲罰,正義得到伸張,好人皆有好報。儘管這些願望很多時候只能在影視劇裏實現,但也可以撫慰我們受傷的心靈,好歹在精神層面感受一下勝利的滋味。

最近香港導演杜琪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自己對電影現狀的看法,大概意思就是電影離大衆最近,是瞭解大衆的橋樑;全世界爭取自由的人,一定要支持電影,因爲電影會和你站在一起,爲你發聲。

作爲資深電影愛好者,我覺得杜導講這番話並不誇張。電影是來源於生活和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形式,需要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進行創造性的“加工處理”,使觀衆在封閉空間裏獲得良好的沉浸式體驗。

如果電影人不尊重常識和邏輯,不崇尚自由的價值觀,恐怕很難拍出真正鼓舞人心、深受市場歡迎的作品。

俗話說“當官不爲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如果電影不爲民發聲,那就沒有必要推向市場,主創人員在家自娛自樂就可以了,反正得不到羣衆支持,不如把發行費也省掉。

《毒舌律師》能成爲香港影史上首部票房破億的港產片,除了實力派演員的精湛演技和人格魅力外,跟電影本身走羣衆路線、爲民發聲也有很大關係。

電影裏有一句臺詞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大概是這樣說的,唯一值得我們這樣做的理由,就是希望這個世界能公平點。我相信這也是電影主創人員的心聲。

記得好萊塢金牌製作人喬恩·蘭多曾經說過,做夢對電影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爲夢是靈感的來源,追夢才能夠發現更多的可能性。當所有人懷着同樣的願景一起努力,就能夠實現那些不可能性。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好電影就是主創人員和觀衆夢到一塊兒去的雙向奔赴,畢竟我們都希望這個世界越來越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