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使大米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主食之一

大米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人民的主要食物之一,而以大米作为主食也是现今东亚各国能拥有庞大人口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大米可以被称为“谷物之王”。相同耕种面积下,大米的可供应人口数是小麦的3~4倍。仅仅扩充水稻田的面积,就可以实现国家人口增多、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目标。也正因如此,一个国家食用大米的历史与国家疆域扩大的历史其实是有所重叠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

日本人普遍认为中国是水稻耕种面积极大的国家。特别是最近几年的研究显示,大米很可能不是从朝鲜半岛,而是从中国的长江流域传播到日本的。很多人仅凭此事就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水稻产量极高的国家,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公元前三世纪前后,中国处于强大而又繁荣的汉朝时期,人们十分重视“五谷”的产量。所谓五谷,大多指的是小米、黍、小麦、大豆以及麻。对于当时的汉朝人民来说,大米似乎不属于重要的“五谷”之一。

话又说回来,汉朝时期的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位于黄河的中下游流域,也就是说,汉朝人民主要聚集于中原一带。此区域气候温暖,确实不适合种植水稻。也因此,当时的中国人大多不以大米为主要的食物来源。

让这一切发生改变的是四世纪前后发生的“五胡乱华”事件。西晋政权被南匈奴击败,中原地区不断遭受来自蒙古高原和西藏高原地区游牧民族的骚扰。在那战火纷飞的时代,不少畏惧战争的汉族人背井离乡,到长江以南地区生活。

得益于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及三角洲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江南地区格外适合种植水稻。尽管如此,古代中国人并不向往在江南地区生活。汉朝初期,华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常住人口比例就达到了9:1。因为古代江南地区流行以疟疾为首的各种传染病,当时的汉族人因惧怕瘟疫而不愿接近江南地区。

当然,如果华北地区战火纷飞,那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五胡乱华”时期的汉族人大举迁往江南地区,并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

此后,江南地区也因为种植水稻渐渐变得富足,常住人口大大增加。到了八世纪前后,华北地区和江南地区的人口比例变成了6.5:3.5。

还有两个重大事件影响着江南地区的发展。第一个是十一世纪前后,籼米由越南传入中国。籼米不但成熟周期短,且不惧怕阳光的强烈照射。因此从那时开始,江南地区就已经可以种植双季稻了。

另一件大事是十二世纪前期,北宋为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所灭,宋室南渡并建立了南宋。汉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再次转移到江南地区,江南地区因此得到了飞速发展。

从结果上看,虽然晋朝败给了北方游牧民族,迫使汉族人大举南迁,但汉族人口也凭借水稻的强大人口供养力得以恢复。同时,扩大的可耕种土地又使当时的中国变得更加富庶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