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爲人,不必討好

1.不易覺察的討好

放在以前,如果有人說我喜歡討好,我絕對會否定這一點。但是,最近的我,很不開心。我發現心中鬱結着很多的情緒,我不能很好地梳理它們。在好朋友的指引下,我開始打開自己的心,開始了心靈寫作,進而,我發現了自己生活之所以疲憊的原因,正在於我無時不刻不在的討好,卻忘記了什麼才叫對自己好。

我想要對所有人好。對於孩子,我覺得我有責任給他很好的陪伴,在教育孩子讀書這件事情上,我一直親力親爲,孩子確實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他卻不是很領情。我開始計較孩子不夠感恩,總是抱怨孩子不理解媽媽的辛苦,這樣的我自己,我是不喜歡的。但我無力改變。

我發現自己很疲憊,我只會無盡地抱怨。孩子也開始對我疏遠。 我開始覺得他頑劣,有時候會使用暴力,制止他的不理智。但隨後,我又會後悔,覺得自己沒有剋制好自己的脾氣。在每天睡前,爲了彌補心中的愧疚,我會和孩子道歉。可傷害已經造成,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否撫平傷痛。

對於父母,我也同樣如此。因爲成見,我很久都不與他們深層次地溝通。我認爲他們如此地強勢,就是對我不夠愛。在相處中,因爲壓力,我也不知不覺間做出了很多的妥協。我壓制自己真實的需求,然而,我的行動,卻並沒有給我積極的反饋。我的這種匱乏感,讓我一整天,都筋疲力盡。

讀書吧,寫作吧。放下那些執念,細細剖析自己。我發現了一本治癒系的書籍。這本書,就是滑洋的《不去討好任何人》。它是一個驚喜。

2.《不去討好任何人》

閱讀滑洋的《不去討好任何人》這本書的時候,我還覺得自己絕對不會是這種可悲的人物。天天標榜着如何愛自己的人,怎麼會因爲討好別人不得而痛苦不已呢?

儘管我有着無限的警覺,但我還是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打動了我。我開始放下戒備,放下成見,敞開自己,接納自己,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傷痛。

相比於其他心理學書籍的“專業”,這本書沒有太多的內容,會讓你覺得閱讀困難。作者的語言很平實,但很能打動人心。

這本書針對討好型人格的幾大核心問題,用8個章節,爲我們做出了“討好型人格”的具體分析。這分析的過程,作者全都結合着案例。清晰的邏輯,率真的語言,貼心的總結,這在很多“知名”的心理學家的書裏,是看不到的。

可這本書有。有更多的真誠。我在閱讀的時候,總能夠感受到作者彷彿在吶喊,她的很多話語,在我心中激起漣漪。與此同時,她好像還想通過更深入人心的哲思,去搖醒下一步又將沉睡的自己。

《不去討好任何人》,這裏書裏,滿滿地都是金句。作者標綠的句子,確實都值得拿着小本本去記錄。而且,每一個章節的總結,也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回顧要點,總結自己的問題所在。

最後的一個章節,作者給出了改變自己的方案。SELF心理自助療法,八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有作者的實操指導。我深感這套書的好,於是決定第一時間分享給我自己的好友。而且,我也更加確信,像這樣的好書,值得一讀再讀,所以,摘抄的筆記,我甚至都沒有做太多。全是金句,就無法突出重點。我還要在接下來的第二次、第三次閱讀中,不斷地去品析。

3.不再執着於當一個“好人”

在《不去討好任何人》一書中,有一段話,特別能夠打動我的內心。

”人們常說’善良是一種智慧’,而因爲內心的衝突不得不做好人,則是愚蠢而不自知。一個做不了‘壞人’的‘好人’不是真正的好人。真正的好人需要帶點鋒芒,將有分寸的善良給到對的人,纔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當我們放棄討好他人的執念,把關注點投射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會驚喜地發現,所謂的安全感,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邊。當我們自身的能量充足,就不會因爲他人的情緒而受到不好的影響。我們自帶光芒, 甚至可以給他人帶來正向的影響。

當我們放棄“脆弱”的底層邏輯,開始學着不那麼在乎別人的情緒;當我們不再壓抑自己,我們的生命力纔會更加勃發、充滿活力;當我們學着正確的自我認知,看到情緒背後的美好需要,我們就不會總是那麼輕易地否定自己了;當我們不再執迷於“好人”的人設,我們的善良才能給到我們最愛的身上;當我們開始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我們就會更多地自我肯定;當我們不再僞裝微笑的表情,當我們學着疏導自己的情緒,當我們懂得包容自己,不再自我苛責的時候,我們纔算是,真正地學會了,如何去愛自己,這個課題。

我願意去踐行,也願意去不斷地充盈自己。只有我們真的開始學着接納這一切,我們纔有改變的奇蹟。感謝滑洋的《不去討好任何人》,感謝它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在我的面前,帶給我如此溫馨的療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