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若育儿是种田,谁才是种田人

这周继续阅读王慧玲的《基层女性》,这周在书中读到一点观点,非常有趣启发。

作者在文中说到:假设每个人生下来都拥有一块田,我们的父母、老师花了几十年教会我们怎么种田,比如“今天是芒种,可以下秧了”“今天要打农药了,药水的配比是……”但是,没有人跟我们说,每块地的土壤是不一样的,适合种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你在成年后,在建立自己的认知开始,你需要学会研究自己是什么性质的土壤,适合种什么,你要知道自己喜欢种什么,而不是别人希望你种什么。

作者观点给了我几点启发:

001 父母不是种田人

我原来的观念里,我是种田人,孩子是田。我在田里面种什么,怎么种,我就期待着能结出我想要的果。但现实是,我再怎么努力,能结什么果并不是我说得算的,这令我很沮丧。

但从作者的这个角度出发,我想通了。原来我一直搞错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田,而我的孩子于我就像蒲公英,种子有一天会脱离妈妈,乘着风去寻找属于它自己的田。而我只是在它还没脱离我之前,教会它生存的技能。

并且,我所传授的技能也仅仅是属于我这片土地上总结出来的经验,若孩子有幸能落和我一样的土地上,那么我所传授的经验能为TA所用,但如果TA找到的那片土地与我的不一样,那么TA只能通过其他的途径(如学校、书籍、朋友、智者、贵人……)去学习新的方法,去开拓属于TA自己的田地,结出属于TA自己的果实。

002 我是谁

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时,那么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就好比柳树在春天抽出了美丽的枝条,可是枣树却光秃秃的;又过些日子,柳树已披上的绿装,而小枣树才长出小小的叶子;到了秋天,柳树依然是柳树,这时枣树结出了又大又红的枣子。

所以不用因为别人的美丽而嫉妒,也不用因为别人的硕果累累而慌张,我们要认清的是我们究竟是谁,是柳树还是枣树?

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毕竟柳树不可能活成枣树,而枣树也不可能活成柳树。不用活成别人的样子,因为你有属于你自己的光芒。


最后,回到书中,作者希望所有的年轻人,把研究自己是什么土壤、寻找自己喜欢种 什么当作一生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去获取大量的知识和生存技能。

只有坚定、平静、清晰地知道自己要想什么生活,不会因为恐慌的驱使而做出错误的选择,那么你离幸福也就更进一步了。

与君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