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作品‖对数学课堂自觉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冷静思考

      对数学课堂自觉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冷静思考潘老师的自觉数学课堂理念是在e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提出的,看“序”的时间“2015年”,距离今天有一段时间了,但完整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体系还没有完全普及到城市、农村学校。一是基于基础学情,二是基于教师水平,三是基于革新勇气。

      甚至农村学校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新教育新理念,却觉得教育的真遥不可及。这一个理念还没有完全渗透、下一个理念就又来了,导致邯郸学步,忘了究竟该怎么走。就像一个做黑心生意的人,骗别人、也被人骗,做了一辈子都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且沾沾自喜、自为人师。其实是一种悲哀。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点,都不乏冷静思考的人。选择为教育献身,为孩子而事,更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冷静思考。

      研讨方向一:你如何理解“自觉数学课堂”?(如:践行自觉数学教育思想可能会遇到那些困难?如何解决?)

      潘老师说“在信息技术革命的今天,教化在撤退,支持在推进。教育的真正目标不是技术方法的教化,而是支持与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推进使优质教育资源打破地区域限、围墙藩篱得以共享成为了现实,教育方式的革新似乎成为趋势和必然。

      潘老师的自觉数学课堂基于新课程理念,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需要,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授哺式、告诉式、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的局面,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从“浅表化”向“关系化”转变。给了学生“学、习”时间,也给了时间空间,学生真正得以在知识的海洋遨游,解放了传统模式的教和学。

      “三个自觉”(主导自觉、主体自觉、支持自觉)、“五个突出”(突出自我责任、突出自觉体悟、突出思维素养、突出学习品质养成、突出自组织能力)、“五个转变”(变面向全体的“一刀切”为“满足个性发展和学习的需要”;变“教”为“育”;变“关注课堂”为“全天候服务”;变“老师教”为“人人教、人人学”;变“调动学生”为“解放学生”)及“五个基本程序”(自觉体悟、本质思考、多维展示、变式引领、评估强化),构成了自学数学课堂的理论框架和核心内容,使得学生“思—学—做—展”、教师“导—教—促—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储备知识、建构体系,教师也有充沛的精力解答疑难、精准服务。

      特别是青果在线学校(http://qingguo.me/kechengtixi/.)的开发和应用、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资源的共享和优势、TeamModel智慧教室的互助反思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程度和自学能力。

      如果这些软件能像抖音、快手的后台数据选择推送个人喜爱的内容一样推送给青少年喜爱的学习模式和内容、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轩然大波、形成势不可当的辐射效应,那么这样的教育改革才算不是区域性的,才算是成功。

      然而提出这些理念的背景是“e时代”,出发点是学生“技术素养”的需要,具体实施还要看实际学情。如果真的给每位同学配上一个iPad,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实践,真的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吗?在本书72页潘老师举的教学案例,这个前提是学生课前做了有效的预习,做有效预习的前提是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思维水平和自学能力,才能达到争相出题的效果。那么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信息的选择、信息的吸收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反观多数成年人面对iPad信息爆炸性涌来的诱惑都难以抵挡呢,何况正值青春的少年。然而不能避之不谈的话题,既是改革就有牺牲。大浪淘沙,自古以来育才、成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学生技术素养的能力可以短期培养,知识构建习惯的养成时期一旦错过了也许终身都望尘莫及。因此教育如何实践、如何改革,还应教育者深度思考。

      研讨方向二:本次阅读让你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怎样的思考?想做哪些改变?

      一、多方联动,丰富课堂。

      教师通过阅读,打破形象认知的局限,拓宽教育视野,才能有更渊博的知识体系、更多彩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

      潘老师的学生通过平台搜索引擎获取大量信息,提高了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技术素养。乡村学生能接触到的最多是百度、360、QQ这样的浏览器,然而浏览器的首页又有诸多诱惑性的娱乐文字、图片、视频信息。学生在家的时间穿过诱惑性的隧道、甄别有价值的信息,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以留白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想要知道的时候,就有更大的探求欲。另一方面,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搜索的目标信息有目的性、有限性,这样学生不至于天马行空,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其实这只是信息技术一方的联动,最好是班级与班级联动、学科与学科联动,甚至各学校、各区域之间的兄弟联动,这样大规模的合作、交流,一改头破血流的竞争的局面,教学过程就能变得有趣了。

      二、追根溯源,思维建构。

      绪言“真学”、“真教”。潘老师讲“鸡兔同笼”的经典数学题,启发学生抽象思维、实践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在探究中知其本源,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对概念的追根溯源,也是丰厚课堂背景、课堂导入的过程。学生也有需要知道这个概念从何而来、为何判断、如何推理、做何应用,学生想学、学到知识了,就会感激知识、敬畏知识。

      三、把握微视频的度,准确切入课堂。

      目前教学实践中微视频的作用导向多是课堂导入和抽象内容的演绎,没有像潘老师所说的那样精准、切入。

      潘老师说:“人灌变为电灌”是教学的大忌;知识呈现要“隐”(主要是通过微视频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背景的了解、对核心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对核心知识的呈现要隐);教材往往会省略探索、猜测过程,微视频的教学中不能忽略只是发生过程的教学,微视频的呈现必须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发生和发展过程。

      让我对微视频教学和微视频制作的把握有了新的广度思考,在运用过程中,我会时刻注意潘老师的提醒。

      我想,自觉课堂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觉思维、自觉应用——自学能力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只是其中的一种教学形式,自学能力培养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问题还得依据具体实践进行具体分析。不管怎样,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好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