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考高項考試歷程回顧

引子

七月初,筆者增駕考了一個摩托車D證(三輪車),考完之後不由得感嘆,要是所有的考試都有摩托車考試這麼簡單就好了。摩托車考試之簡單,理由有如下幾點:1,目前長沙還沒有路考。只有科目一(駕考基礎知識),科目二(場內考試,單邊橋,繞崗,上坡和定點停車),科目三(駕考安全知識)。2,科目二的姿勢簡單,只要會開車、加油、打方向盤、踩離合,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五的概率會通過。3,科目一和科目三的題庫不復雜,總計不足一千道題,基本上兩天就刷完了。

筆者只花了四天時間備考摩托車就通過了,這與筆者備考軟考所花的時間來說,簡直是雲泥之別。

從2021年報了個培訓班開始,到2022年3月左右開始準備考試,到今年已跨越了三個年頭,歷經三次磨練,屢敗屢戰,還好七月二十日出成績傳來喜訊,終於得以通過,從IT行業無證從業人員,有望步入到有證項目管理技術專家行列。

圖片

報考的意義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軟考報考人數一路飆升,從20年的40萬,21年94萬,22年129萬,說明軟考的含金量已受到國人認可。

圖片

數據來自信管網

作爲勞動和人力資源保障部、工信部聯合頒發的證書,其在許多領域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通過高級證書可以直接申請副高級工程師資質,同時許多項目招標也會寫明高級證可以獲得五分左右的技術分,在目前項目招標領域有時候多一分就相當於贏面很大,五分就更不用說了。高級證書還可以在招投標機構申請進入專家庫,如果參加專家評審有時可以獲得一些補貼。

而對個人來說,高項證書的學習過程可以系統、深入的學習項目管理技能,掌握專業的方法,從而爲項目的建設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高項證書還能獲得個稅減免,雖然不多,但也算一筆額外的收益。同時,我覺得考證最大的好處是能更好的實現對個人時間的管理。當今時代類似於短視頻等資訊平臺非常氾濫,但平臺上充斥着的大多都是滿足短期大腦需求的奶頭樂,看完了之後會空虛無聊、甚至會產生成癮效果,引起人們不斷的尋求類似的內容以求短期快感。與把時間沉迷於這些不能產生價值的奶頭樂之上相比,將時間投入到考證過程中,用考證來激勵和鞭策自己,哪怕考試沒通過,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個人決策。

與PMP高達3900大洋的考試費相比,高項的考試費用只有190元(湖南,各地報名費用不同)錢倒是不多,要投入的精力卻相對多一些,主要是PMP 只有選擇題,而高項多了案例分析和論文,案例分析中的計算題有時可以給項目的科學管理帶來作用,而論文則可以使從業人員更好的運用項目管理體系,提升項目管理水平。當然,考PMP 依然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投入,在求職過程中,擁有PMP證書有時會比沒有證書要多一些就業機會,由於軟考備考時間相對較長,在時間不足的情況下投入一些精力考PMP也是不錯的選擇。

失敗經驗分享

由於歷經了兩次失敗,因此與博客園園友們一水的一次通過相比,筆者感覺本文最大的亮點就是多了許多失敗的經驗,以及爲此進行了一定的反思。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前面的失敗也就沒有後來的通過,希望筆者的幾點分享能給讀者帶來好運。

第一次考試

時間2022年5月。筆者第一次參加考試,預計2月底開始看書,通讀了三遍教材,完成了所有練習題,計算題都做了一遍,但論文準備不充分,考前一週纔開始寫,考前兩天論文才寫好。考試時案例題由於沒什麼經驗,花了一個小時做了第一題,半小時做完後兩題,做完題目時正好敲響結束考試的鬧鐘。

最終結果,以論文39分,選擇題52分,案例47分,第一次敗北。

分析:論文準備不充分。只准備了一個溝通管理的論文,考試考了相關方管理。當然,也不見得是論文正文本身的問題,而是沒有認真審題,該畫的圖“權力影響矩陣”沒有在論文中體現,也沒畫圖。按照網友說法,一個圖價值6到10分,可能就是這個圖影響了最終結果。案例也有點危險,如果題目稍微難一點,可能就掛了。

第二次考試

時間2022年11月,預計九月中旬開始備考,備考兩個月左右,視頻沒看,只做了點題,考前半個月把論文寫完。

結果:論文39分,案例43分,選擇題49分。

分析:在上一次論文沒通過的情況下,論文還是沒過,不僅如此,案例也掛了,西瓜沒撿到,還把芝麻丟了。個人認爲是不夠細心,緊張,患得患失。考案例時爲了給計算題留足時間,先花半小時做完第一第三題,花了四十分鐘做計算題,還有一點時間檢查。但我過於在意結果,對許多細節進行了修改,可能是此類原因增加了錯誤,導致功虧一簣。而論文方面,考的是質量管理論文,也算是筆者強項,練習時一遍就寫好了,但考試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筆者發現練習時用電腦打字,考試時用紙筆,大腦的思維模式完全不同。“打字模式”時,只要一有鍵盤,筆者總能思路清晰、文思泉湧,分分鐘幾百字。而考試時坐到考場之上就開始緊張了,雖然速度很快,一個小時左右就寫完了,但語句事實上不太流暢,加上筆者的書寫質量不佳,容易導致失分。不僅如此,論文後面要求要畫的圖表《質量檢查表》,原本是個送分題,居然“送命”了,搞不好如果圖表畫對了,論文還是有可能通過的。

第三次考試

時間2023年5月,大概三月底開始備考,這一次考試,筆者吸取了前兩次失利的經驗,主抓計算題,論文和教材。由於換了教材《軟考高項教材第四版》,其中相當一部分新知識都與我當前工作經驗範圍內的知識高度匹配,也激發了學習興趣,我把教材看了三四遍。論文方面,我特意買了考試用格子紙,考前一個半月,一有時間我就用格子紙抄寫自己寫的論文,一方面練字,一方面也可以使大腦開始習慣寫字時的思維模式。計算題方面,筆者把機構發的計算題完整的做了兩遍,基本做到了各種題型成竹在胸。

結果:

論文46,案例55,選擇題51。

問題分析:

雖然論文正好擦邊,但考慮到本次考試論文通過率不高,總體上還是差強人意。由於已經掛了兩次,這次是也放下了心理包袱,大不了再多考幾次,就當鍛鍊心理素質唄,就當積累題目當人肉題庫唄。大概是心態放開了,考試之神也畏筆者如虎,對筆者手下留情,放過了筆者。

軟考高項考試模式分析

綜合分析

軟考高項共分三大題型,選擇題,案例分析,論文題,每題型各75分,每科拿到45分纔算合格。

選擇題:約五十道題爲歷年真題、換着花樣出,五道題爲英語題,五道計算題,約五道左右的題目爲運籌學方向,剩餘爲教材信息化與時政、法規相關的題目。

案例分析:第一題爲偏基礎知識的簡單題,如質量管理、需求管理、變更管理、資源管理等題目,第三道題一般是一個相對冷門的知識領域,加入了一些基礎知識簡答題目。第二題爲計算題,一般考掙值計算。

論文:一般考十大知識領域,近幾年傾向於考工具加理論結合的模式,以2023年五月爲例,考試題目爲風險管理,需要結合風險登記冊,不僅僅要介紹如何運用風險管理的手段,也需要介紹在過程中是如何對風險登記冊進行不斷完善。

模式分析

結合題型、綜合我觀察到的情況加個人失敗經驗,筆者總結了如下模式。

思想方面

首先,如果有條件的話儘量報個培訓班。“人們只願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而不在乎真相”,考試亦如此,由於軟考事實上沒有推出考綱,如果自主學習,可能會存在個人主觀意識下,搞錯重點的問題,因而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選擇一個培訓機構也可以減少這樣的風險。由於許多機構老師都是之前通過考試的高分考生,對軟考的一些模式存在同理心,因而在備考方面會有一些過來人經驗可以分享。機構也深度融入到市場之中,容易接觸到一些能夠提升學員成績的信源。筆者曾經考個兩次中級網絡工程師、兩次中級項目管理工程師,都是由於盲目的相信自己對於行業的理解,相信“大力出奇跡”,投入了許多精力在自認爲會考的知識點之上,結果還是失利了。所以考高項時,筆者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找個機構。而且軟考的計算題有時候有一些模式,像筆者這樣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的人,經常不得其門而入,後來反覆觀看了機構的視頻,終於找到了進門的鑰匙。

其次,如果可以的話,不見得非要擠高項的獨木舟。近年來高項成爲軟考最熱門的科目,每年參加高項考試的考生佔據了每個考場的一半以上,而其他科目,如架構師、系統規劃師、系統分析師,有時候只能堪堪坐滿一個教室。爲何會出現如此兩極化的層面?個人覺得因爲高項的技能比較綜合性,離許多人的日常工作比較接近,學習的內容也很容易就能複用起來。而其他科目,如系統分析師,事實上市場上幾乎沒有這樣的崗位,或者就算有,也只是寥寥幾個崗位,而且學習的內容對平時的幫助不大,不見得考了架構師就成爲了架構師,學了系統分析師才能分析系統。

由於高項比較實用、參考人數不斷增加,進而衍生出一個問題:考試越來越卷、題目越來越難,通過率越來越不可控。從2020歲開始高項題目以看得見的速度不斷變難,每年都有許多人吐槽,辛苦備考半年,又換了題型。而相比之下,其他科目遠沒這麼卷,如架構師,據某博主反饋,今年有人論文只寫了1800字,居然也通過了,這在高項裏面連想都不敢想。

當然,讀者能繼續看到這裏,基本上也是認準了高項這個證書的含金量,所以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無論多麼艱難,都要堅持下去。不要左顧右盼,不要瞻前顧後,例如這次考高項,下次考系分,就可能使前面的付出白費。也不要迷茫,因一時的失利就懷疑自己,同樣也會前功盡棄。我們要做最有價值的事情,落實到高項考試上,那就是認準方向不斷的學習,總能取得收穫。題目難固然是壞事,但這對所有考生來說都是公平的,意味着只有付出得更多,才能收穫的更多。筆者曾經遇到過一位連續考了四次才通過的,第四次考試時,他每一科都拿了六十幾分,按網上的不可靠信源,總分超過160分就有望進入全省前五百名,而拿180分以上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行動方面

前面兩點經驗總結都是思想層面,接下來就是行動方面。總結主要是“刷題,刻意練習,多看書”三大板斧。

刷題是應對各種考試的不二法門,按前文的題型分析,高項雖然經常換着花樣出題,但大部分題目依然怎麼變也變不出新花樣來,所以投入一定的精力,把歷年真題刷他個七七八八,考試的時候自然就不會怕。

關於“刻意練習”方面,按《刻意練習》這本書中所說,成爲一個專業的小提琴演奏家,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之前筆者有個朋友從事小提琴培訓,我問他一萬小時定律意味着什麼?他說,一小時收費120元(2014年)。簡單算一下,就可以知道成爲小提琴演奏家背後需要的財力之多。

而高項顯然不需要這麼多錢,也不需要這麼久。筆者估計每天投入兩小時,投入兩個月,共120小時,應該就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了。

當然,刻意練習並不是簡單的練習、單純累加時間,也需要採取一些手段,如計算題,動手做上一下,每道題都錯個幾次,認真反思錯誤的原因一下,肯定比只看視頻效果好一些。論文則尤其如此,與筆者在前文說的一樣,許多人平時都是電腦打字,可能一到考場就思緒全無,寫不出幾個字來。沒事的時候,自己按照框架寫一下論文,或手抄(或手寫)一兩篇論文,練習一下用紙筆寫字的感覺,這對考試來說是很有用的。

關於看書,事實上就是看教材。有人說教材很厚,基本上無從下手,但筆者覺得,教材可以看做一個非常強大的行業知識體系大百科,看書,既能備考,更能加強我們的行業經驗。尤其是高項第四版,作爲今年三月底新推出的教材,其中引入了一些新的內容,這些內容非常的與時俱進,許多知識能在工作方面很好的運用起來,多看教材說不定還能有助於我們的升職加薪,何樂而不爲?

總結

常言道“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軟考備考也這樣,有時候回顧起來,學習是一項逆本能的活動,過程要克服的因素確實非常多,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存在,但最終獲得的收益如果大於付出,那就值得我們做出改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