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對思維體系進行面向對象的架構組織

  學習的東西很多,學過之後不用容易忘掉。學的時候鑽研進去,探索到比較內部的功能,在當時是很瞭解的。當退出學習環境之後,就變得生冷。以後再次進去的話需要重新挖一遍的樣子。每一門想學的東西,從開始接觸,慢慢深挖,要搜索好多東西。有的時候搜不到這些東西。再次走一遍的話如果不記得原來的會比較難再走一遍。最近ai興起,覺得可以用ai去找它們。快速定位到需要了解的知識,籠統整個知識體系,掌握整條線絡。

   以前用面向對象,給人的感覺是可以包裹一些外邊不用的東西。當需要用到什麼的時候創建一個附近的對象,就可以直接使用;當功能不好用的時候走進這個對象,一步步深挖進行修改;修改的時候不會對其它部分產生影響,意思是可以放掉整個脈絡,專注在這部分的修改。每個對象類就想一個存儲,或者說像一個小機器人。當系統需要什麼功能的時候調用這個小機器人去修改,當這個小機器人不能滿足該有的功能的時候就修改這個小機器人。整個系統是小機器人之間的協作。可以很,看上去,很容易從整體鎖定到局部,並從局部退出到整體。包裹功能的是一個活物, 可以小機器人又被包裹,這個二次裹的包也是個活物。

  ai可以迅速獲得自己想要的知識。不過需要個性化ai,可以記住自己搜索來的知識。然後把這些知識包裹起來,如果下次需要查詢或者修改, 可以很容易定位到相應的點。並且可以很容易擴大整體。每個自己需要用到的知識體系都這樣包裹,以後如果進入新的體系的時候,也可以根據以往的尋找經驗,進行對細節的快速定位,形成新的知識體系類別。

  有很多想去了解的知識體系類別。發現手頭的放掉的話,就有些忘了和生疏,撿起來不能快速定位上次的終點,也就不能繼續擴大。不想把走過的部分重新走一遍,於是走過就把它們包裹起來,下次直接拿來用。這像是需要ai的記憶和總結能力才能辦到。如果可以放下手頭的,就可以去籠絡新的,做更多想做的事情,貫徹一個產品的所有生產體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