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第十九章  書山開

  萬曆十九年,三年一度的科舉如期舉行。九月鄉試後,書山爲之開放。舉人都有一次上書山的機會,而非舉人的秀才童生,也都能入內旁觀。  雖然不能親自上書山,出來後什麼記憶都不會保留,可大多數秀才童生還是入內對旁觀趨之若鶩。  因爲每個入內之人,

原创 第二十章  河邊交談

  就在這時候,前方的一座山峯出現變化。那本是一座平平無奇的山峯,但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改變,山路、臺階、涼亭、花園等慢慢浮現,最後山腳、山腰和山頂各出現一座樓閣。  山腳之下有一條河,河上浮現十條僅供一人通過的獨木橋。  雖然沒有人告訴他

原创 第十五章  道門除盜

  周詠見三人都看向他,揚聲繼續說道:“隋煬帝之時,楊宏率道士、儒生入智藏寺與佛教展開論辯,雙方主要論辯人物爲沙門慧淨和道士餘永通。最後沙門慧淨勝,因史料缺乏,不知儒生是參戰還是觀戰。”  “自唐高祖武德七年始,每逢重大節日或皇帝生日,朝廷

原创 第十七章  悲催的張應俞

  張應俞正幻想着什麼時候召開天下賊、盜、騙、混、匪五家聯席會議。  結果還真心想事成,兩京十三省的賊匪齊聚訛島,聲淚俱下數落道門多管閒事,是對天下賊們的犯罪。強烈邀請張應俞爲他們做主。  張應俞心想,大家都差不多同時突破,應該是半斤八兩,

原创 第十六章  佛道易勢

  半年後,河南千餘寺、廟、庵盡皆損毀,二十萬僧人尼姑還俗,千萬畝寺產盡歸貧民。其中有良田數十萬畝。  河南各道觀退還觀產三百萬畝,其中良田十萬畝。半年裏處死道士兩千,遣散道士八萬,新收道士三萬,全省共有道士十萬。  自此道門在河南大興。 

原创 第九章  二十年後的劫難

  “那爲何其他帝王做不到?”張景嶽問道。  “你知道朱元璋的諡號是什麼嗎?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若無再造中華之功,豈可承受開天之號?”方運解說道。  “嚯,建文帝可真敢封,開天之功,好大的口氣!”張景嶽簡直不敢置

原创 第六章  陽明洞夢聖

  當徐渭被聖光送往會稽山時,張景嶽和父親張壽峯面面相覷,特別是張壽峯張口就想開罵,可一想徐渭還是兒子的老師,頓時就感覺一口氣憋在胸中,難受至極。  張景嶽則是慶幸,好在只是關押十年,正好彌補了先前缺失的牢獄之災。這下老師可以悟道成聖,大明

原创 第十二章 百家爭鳴再現

  儒家,有徐渭,文嘉,項元汴三位半聖,實力可觀。綜合實力,僅次於儒家、兵家,位列第三。  小說家,有蘭陵笑笑生、羅懋登兩位半聖,而且小說大儒數量可觀,隨時可突破更多半聖。  戲曲,有梁辰魚、湯顯祖兩位半聖,實力大漲,戲劇走向繁榮。  堪輿

原创 第十章 聖院爲我開放

  孔子說到這,見張景嶽欲言又止,停下說道:“你有什麼想說的說吧!”  “好耶,總算是可以說話了。第一醫家有這麼多半聖嗎?第二又提到潛虛子,他不應該和吳承恩一樣是小說家嗎?第三,我的兩個老師都上榜了,爲何金師之名不在其中?第四,項元汴不是收

原创 第十一章  儒家,天下行走

  “很好,你徹底惹怒我了!”方運真生氣了,留下一句:“你別想從我這得到任何東西。”後,整個人瞬間消失。  “切,你都說了沒留下任何東西,我還求你毛線啊,斷我聖途,我還沒找你算賬呢!”  張景嶽也是不屑一顧,對於孔子和王陽明兩位聖人,他是打

原创 第八章 劉伯溫斬龍脈

  張景嶽心中一動,對方運說道:“你不會把萬曆七年,張居正毀天下書院,杖殺何心隱之事,記成羅汝芳了吧?”  方運點了點頭,頗有些不好意思。  張景嶽哈哈笑道:“沒想到我們同病相憐,之前有一次我也以爲是羅汝芳,誰讓他二人是師兄弟,都有偌大名頭

原创 第十三章  僞大儒

  百家中只有道家、佛教自成體系,也學不了百家通用術。而醫家,尚在探索的路上。  儒釋道因爲是並列,爲了維護大教尊嚴,不肯向儒家低頭,而醫家因爲不爭,甘願成百家陪襯,又因醫聖張仲景提倡醫乃仁術,堅守活人之道,受其影響,醫家放棄百家通用文位和

原创 第七章  萬國伐明之勢

  方運頓時被氣得臉都青了,見孔子和王陽明正看他笑話,沒好氣道:“大哥二哥,你們也不是什麼好人,特別是大哥,哪有你這樣狠心的人,就因爲我一句要走,你竟讓我沉睡千年,以至於因我改變的歷史,又回到原樣,現在後悔了吧?”  孔子苦笑道:“這是天意

原创 第一章 來到文道世界

張景嶽剛想睜開眼,就有海量的信息一股腦灌輸而來,頓時頭就脹痛無比,眼皮只是輕微一抖動,便再度昏睡過去。“夢石兄,賓兒無礙吧?”一中年男子着急的問道。被喚作夢石兄之人笑道:“已無大礙,先恭喜賢弟,介賓因禍得福,片刻之前才氣灌頂,已邁入童生之列

原创 第二章 拜師與寫詩

  “景嶽見過父親,見過三位師長!”  此言一出,四人驚愕,不可思議的看着張景嶽,特別是父親張壽峯,真恨不得一把掐死他,可還不等他行動。  張景嶽自顧自說道:“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若三位先生不棄,景嶽願拜三位先生爲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