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智瑤是如何慢慢被寵死的--《經史合參品通鑑》9

   我們前面講了,智瑤能力很強,所以喜歡用強。智瑤向韓康子要地,韓康子想不給。段規說:“智瑤貪財好利,又剛愎自用,如果不給,一定討伐我們,不如姑且給他。他拿到地更加狂妄,一定又會向別人索要;別人不給,他必定向人動武用兵,這樣我們就可以免於

原创 給趙家留後路的趙簡子--《經史合參品通鑑》8

趙國的大夫趙簡子的兒子,長子叫伯魯,幼子叫無恤。趙簡子想確定繼承人,不知立哪位好,於是把他的日常訓誡言詞寫在兩塊竹簡上,分別交給兩個兒子,囑咐說:“好好記住!”過了三年,趙簡子問起兩個兒子,大兒子伯魯說不出竹簡上的話;再問他的竹簡,已丟失了

原创 能力很強的智瑤--《經史合參品通鑑》7

當初,晉國的智宣子想以智瑤爲繼承人,族人智果說:“他不如智宵。智瑤有超越他人的五項長處,只有一項短處。美髮高大是長處,精於騎射是長處,才藝雙全是長處,能寫善辯是長處,堅毅果敢是長處。雖然如此卻很不仁厚。如果他以五項長處來制服別人而做不仁不義

原创 司馬光的滿腹牢騷--《經史合參品通鑑》6

對於三家分晉這件事情,司馬光的牢騷很多。  司馬光曰:我知道天子的職責中最重要的是維護禮教,禮教中最重要的是區分地位,區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 。什麼是禮教?就是法紀。什麼是區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別。什麼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

原创 被孔子稱讚的管仲--《經史合參品通鑑》5

  在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人們既以某諸侯國作爲自己的“父母之邦”,同時又自認爲是以當時已有名無實的周天子爲共主的“華夏”的一分子。春秋初期,齊國大政治家管仲輔助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共同維護周天子的共主地位,還救援燕、邢、衛等國,抗擊北方的

原创 禮樂征伐從哪裏出--《經史合參品通鑑》4

三家分晉的事情,是違反禮的精神的,這種風氣,往前追溯歷史,在春秋末期孔子的時代,魯國的季氏就已經開始有苗頭。《論語》二十篇,第三篇《八俏》,是緊接第二篇《爲政》篇的重要一篇,就闡述了孔子的爲政思想,重在禮樂教化。《八俏》篇開篇講:“八俏舞於

原创 三家分晉--《經史合參品通鑑》3

司馬光先生開篇便這樣寫道:“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爲諸侯。”這段話說的是天子周威烈王下了一道冊命,冊封晉國的大夫魏斯、趙籍和韓虔三人爲諸侯。周王朝是以“封建”著稱的王朝,“封建”一詞的全稱應該是“封土建國”。周王朝將天

原创 爲什麼從周威烈王23年寫起?--《經史合參品通鑑》2

《資治通鑑》,是讓統治者把歷史當作一面鏡子,照照自己,可爲什麼不從有史以來就寫,而是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呢?”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清朝的雍正皇帝看了很讚賞,並據此得出了結論,治國就是治吏。如果臣下個個寡廉鮮恥,貪

原创 什麼是命——論語貫通181

20•3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信,無以知人也。”本篇是《論語》的最後一篇,一是對整本書做個結論,也是對孔子思想做個結論,同時也與開篇《學而》的思想呼應。20•1 用堯舜的思想作爲結論,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2

原创 政治的本質——論語貫通180

.本篇是《論語》最後一篇,是堯曰來結束,以暗合孔子的政治理念,在傳承其民本思想的教化精神。20•1 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

原创 端木遺風——論語貫通179

《子張》篇是五個弟子的言論,表示孔子學問與思想的延續。以子貢對孔子評價來結束此篇,因子貢善言辭也。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爲孔子

原创 五大聖人之一的曾參——論語貫通178

曾子著作《大學》,開宗明義提出了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基於倫理道德的政治哲學體系。魯哀公十六年曾參二十七歲。是年,孔子卒,終年七十三歲。曾參若父喪而無服,守

原创 吾道其南——論語貫通177

19•14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19•15 子游曰:“吾友張也爲難能也,然而未仁。”孔子曾雲:“吾門有偃,吾道其南。”子游是南方之孔子學說的傳播者。子游的儒學思想曾爲歷代人們所推崇,元代翰林學士張起巖稱:“夫以周之季世,列國爭雄,功私

原创 有文采的子夏——論語貫通176

在孔門弟子中,子夏並不象顏回、曾參輩那樣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獨創性因而頗具有異端傾向的思想家。他關注的問題已不是“克己復禮”(復興周禮),而是與時俱進的當世之政。因此,子夏發展出一套偏離儒家正統政治觀點的政治及歷史理論。19•4 子夏

原创 清流的子張——論語貫通175

與上半部《論語》結構是呼應的,第8篇《泰伯》與第18篇《微子》相呼應;第9篇《子罕》與第19篇《子張》是相呼應的。《子罕》篇是評價孔子的偉大,《子張》篇則主要彙編了孔子弟子的言行,表示了其學統的延續。19•1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