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演講培訓Winning Keynote筆記

InfoQ專門爲QCon的講師準備了一場講師的會前培訓,由資深演講教練楊天穎(Gary Yang)教授大家一些演講的方法和技巧,雖然之前也參加過一些公司內部的講師培訓,但是衝着本次教練的“個人介紹”還有之前北京的培訓反饋,我都覺得這是一次不容錯過的培訓。

 

一天的培訓下來,所有同學都覺得很有收穫,我的感覺也是如此,和之前自己公司內部員工搞的演講培訓相比,的確是能體現出專業演講教練的水準,和我接觸過的所謂專業培訓師相比,他也能給人一種更高端的感覺。中午吃飯時,我開玩笑地和Gary說,和我接觸過的其他教練比起來,你絕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了。

 

Gary的自我介紹在他的Presenting to Win網站上,我做些摘錄:

 

  • 商務演講教練,自由培訓師
  • Presentation Skills Training , Executive Speech Coaching
  • 爲500強企業提供Business Presentation高階訓練
  • TEDx演講教練,NPO演講顧問

因爲詳細的培訓Slides不能放出,所以我直接就把自己的筆記分享給大家,當然,這些內容之前也是給Gary過目了一下,徵得了他的同意,原因相信大家都懂:-)


Winning Keynote

Mark Jason Dominus:在娛樂性和知識性之間選擇,他寧可選娛樂性。

Paul Graham:在好的演講者和好的作家之間,他選作家。

演講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工作,要先有內在的東西才能去表達,頭腦裏怎麼思考是很重要的。外在的肢體表現力也很重要。

只有天生的詩人,沒有天生的演講人。

聽衆往往喜歡交流,一次演講不僅是你講,還要有聽衆的反饋纔算完整。

PPT視覺輔助工具,輔助聽衆理解講者的內容。

Presentation的4P:Plan(4day),Powerpoint(3day),Practice(6day),Present(1day)

 

現場力

Presentation: Present就是現場

演講是由教練訓練的好,還是保留原生態的好呢?

 

互相給對方畫自畫像,如果在A4紙上畫得肖像畫比較小,說明這個人可能內斂,膽小。

 

初心:初學者心態 , 不要在一開始就覺得這件事自己很難,做不到。

 

演講和文字來比,是不是能把演講的內容寫出來,整理出來就不用去講了?

演講是感官的多方面信息的傳播,是種雙向的互動。

 

  • 視聽多重維度;
  • 要點清晰、觀點明顯
  • 積極的對話
  • 還要帶上你本人的特點,你是怎麼樣的人,你的語音語調等等

一些問題:

 

  • 你爲什麼要在QCon上演講?
  • QCon的聽衆爲什麼要聽你講這些?

要在演講的頭三分鐘裏讓聽衆瞭解到對他的價值。從聽衆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判斷一個演講好不好,並不是語言能說清楚的,有些東西是靠心去解讀的。

 

不要用書面彙報的思路來做演講!

Don't speak the way you write.

因爲兩者結構、容量、主角和情感類型上不一樣:

 

  • 書面表達通常是總分總的結構,層次特別多,比如x.x.x.x,聽衆容易迷失在其中,演講應該要扁平化。
  • 演講的容量少於文本,要點突出。演講的主角是人,而書面的主角是文本,不要一上來就“尊敬的嘉賓,我們看這裏……”。
  • 書面的情感類型是理性的,而演講是情感的表達,演講時說話如果很平淡,就不吸引人,以下兩種形式的效果就很不一樣。

……。……。……。……。……。……。

……?……。……?……。……?……。

技術演講者常見的問題:

 

  1. 觀點缺失,講了很多話,卻沒有清晰的觀點和立論。如何判斷,就看現場的微博寫手會不會時不時將演講的要點發出來。
  2. 結構散漫,線索不明朗,容易跑題,難以給講者建立信心,也難以讓聽衆滿意。不要用QA來做結尾,在QA前有個小的總結,在QA後再做整個演講的總結。
  3. 信息過量,內容很多,缺乏焦點,演講超時或太晚。3-5個要點爲最佳的。時間提示牌先給演講者看一下,最好就是白底黑字。

不要追求轟動效應,能避開常見的誤區就好了。

 

最能影響觀衆的方式就是“談其所需”

工作事務(案例、數據、工具、故事)==>職業晉升(觀點、方法論)==>人生成長(意義、哲學和價值觀)

從術到道,不要總和聽衆的左腦對話,要和他的右腦打交道。

思考力

避免左右腦互搏

左腦:中心思想、要點、邏輯關係、論證

右腦:選模版、圖片、動畫、字體

 

一開始先用思維腦圖構思,可以多畫幾張,從不同維度入手分別作圖,最後選一個

思維腦圖要做到MECE——彼此獨立、互無遺漏

 

空姐現象:說聽衆已知的、重複說同樣的、背誦預先準備的

 

一個核心觀點,最好用3、5、7個子觀點來支持

 

F(Feature,因爲)A(Advantage,所以)B(Benefit,對您而言) B是最能打動聽衆的,演講中要有B,前後用B開頭

後音效應,聽衆聽完演講走出大門,就記住了最後幾句話

 

電梯法則:集中在3點,30秒內能講明白

 

內容萃取漏斗(1->4):

 

  1. 找出所有要點——思維腦圖
  2. 去除已知部分——空姐現象
  3. 聚焦聽衆利益——賣鑽講孔
  4. 要點清晰——電梯法則

Mindmap & Sticky-note,將“時間序列事件”做成“空間排列物價”

 

  • 獲得全局視角
  • 增加可控感
  • 增強記憶
  • 建立信心

蘋果Keynote的結構

 

  1. 他們告訴你將要告訴你什麼
  2. 再把這個告訴你
  3. 總結剛告訴你的東西

括號式流程 (……) —— “(”是why “)”是結果

( (……)(……)(……) )

這個過程包含了粒度、結構化、起承結構

表現力

 

蘋果2007年iPhone發佈會,圍繞ReInvent展開,3分鐘的演講,近代商業史上最成功的產品發佈會。

身體比最更會說話。

 

眼法、音法、手法、身法、步法、妝法,前三個最難,眼法最難。

 

不要背對聽衆看PPT,不要低頭看鍵盤,不要不停看主持人。可以用“燈塔般”的眼神。 儘量使用幻燈片遙控器,不要對着屏幕去按,不要用很大力度,最好往天花板輕輕地按

 

腹式呼吸對演講很有幫助,音量要讓場內的所有聽衆都能聽到。語速不能太快,女性的語速通常比男性要快。語速快往往導致聽衆認爲這件事不重要,語速快也會導致思路跟不上。語速變慢能對聽衆產生拉力。

當你停止說話時,聽衆開始聆聽。

建議增加3s的停頓,由此可以減緩出現“嗯”“啊”這樣的情況。

 

穿牛仔褲的,手千萬不能插口袋。穿各種褲子時都不能插口袋。手要高於腰部。手就擺成“切西瓜”的動作,也可以雙手合十類似的停頓。伸出手一般人能理解爲希望進行溝通。不要用手指指人。要使用要點手勢,可以有效地幫助聽衆跟進你的步驟。

 

人越多時,肢體語言的幅度就要越大。

 

做手勢時注意掌心朝外。肢體語言要開放。肢體語言也是在幫助大腦梳理和協調。

 

刻意練習:用錄像機把自己的練習錄下來。5分鐘,不許長也不許短,然後記錄問題。第一次的感覺會很不好。一般人缺少自我觀察的體驗。

 

克服緊張:Be Clutch/本番力;想象和暗示爲大腦增加了額外的任務,需要給大腦減負,除了主題和內容,不考慮其他事情。演講前去現場考察,讓大腦獲得經驗,按照真實的情況去體驗一下。

 

把真正的演講變成第二次:

 

  • 站在講臺上看看
  • 坐在觀衆席上看看
  • 把現場設備調整到真實狀態講一遍

視覺力

PPT要讓觀衆看的清,PPT分兩種:

 

  1. 演講型,內容簡潔,有跳躍感,單獨PPT無法完整展現全部內容
  2. 閱讀型,信息全面,結構化

做完PPT後,把PPT放到手機裏,放在一臂之遙的地方,能看清,那觀衆就能看清。

 

Jobs的Slides上,一頁一個信息(One Message),畫面很簡潔,讓二手觀衆也能看得清;要點清晰,讓二手聽衆也能聽得懂。

 

用“全圖型”的頁面傳達感情。

 

結構化表達,可以在PPT中增加功能頁——封面、目錄、章節頁、總結、備註。PPT的準備:

 

  1. 要點(圖片、表格)——幻燈片,視覺
  2. 分析、故事、舉例——幻燈片備註,語言
  3. 更多背景資料——資料講義,閱讀

3通道法則——視覺通道(Browsing)、語言通道(Speaking)、閱讀通道(Reading)

視覺和語言的重複讀不能超過30%。

 

用演示者視圖,但不要照着讀。對於下一頁,可以先講一些內容,然後再翻頁。

 

電影剪輯方法,J Cutting讓劇情更緊湊,L Cutting產生回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