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小作坊(二十五)----創始人

   樂帝除了大學時候讀過一些凡爾納的小說外,其他題材小說接觸甚少,讀王強的小說源於樂帝實習對職場的思考。起先讀了王強的《圈子圈套》,而後讀了這本《創始人》。王強小說的特點寓教於樂,將教科書上晦澀死板的知識與經驗用小說的題材敘述出來,讀來別具風味,也爲作者王強良好的職業素養與個人持續不斷地修煉與思考所折服。不管是唐駿宣稱的他的成功可複製也好,抑或是王強輝煌的履歷也好。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都能反映出這些精英人羣從沒有停下腳步,而是不斷地思考與調整纔有如今的成就。

   整部小說詳細的描述了整個創業團隊如何從創始人一個人在短時間完成融資並功成身退的創業故事。在移動互聯網創業熱潮的2014年,回顧2004年左右的創業故事,似曾相識,不免厚古薄今,感嘆應該多去讀書,這樣才能少走彎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一些對社會進步有價值的事情。

   整個創業故事脈絡可以分爲五部分:組成核心團隊、創業的關鍵問題確定商業模式、尋求投資、投資後公司發展。

組成核心團隊

   整書圍繞許克與曹原兩個人走到一起創業開始。許克在外企做銷售,具有非常好的職業素養,但職場的你爭我鬥,使其對個人職業生涯抱有了彷徨的態度;曹原酷愛讀書,不安分敢想敢幹,具有理想主義色彩。不難看出許克與曹原兩個人性格,完美的構成了有勇有謀的團隊特質。小說中的主人公多少有作者的影子,每個人都是多重性格的矛盾體,在小說裏,作者將其一分爲二,爲公司大發展奠定了人的基礎。在這之後,明確了分工,招募了早期員工,公司走上了正軌。

創業的關鍵問題

   與此同時,作者給我們灌輸了有關創業的幾個關鍵問題。彼時04年互聯網行業在互聯網泡沫的泥沼裏高速反彈,各行各業的人進入互聯網淘金,那麼進入這個行業門檻有多高呢?作者表示“水平不見得有多高,也不一定是天才,關鍵看用不用心”。想來各行各業莫不是如此,能夠足夠用心做事,想沒有成就都難。

    創業與打工的區別呢?打工習慣別人發工資,這樣就意味着別人替你承擔風險,爲你下決定,想創業就很難。想來這也是做生意的親人有關死錢與活錢的正式表達了。

   上一個問題敘述了打工的不利局面,那麼創業的不利局面四個字概括就是:自負盈虧。由於不是每個人都有當老闆的經歷,所以“自負盈虧”四個字若不是在生存抉擇面前,一般人都寧肯做一個待宰的“家豬”。

   面對“自負盈虧”的風險,許克也是作者給了非常好的解答:創業最開始找對方向可能性幾乎爲零,那麼如何做呢,不斷避開親身嘗試過和已經被證實不可行的方法,那麼這樣不斷積累就意味着離成功更近了。這種心態說明了一個問題,人在不斷調整中找到方向,當然書中所述戀愛確實是一樣的到底,社會的進步在於不要求女人從一而終,而是給每個人選擇的自由,這樣全社會幸福指數理論上應該是提高的,畢竟無法證明離婚與不幸福指數正相關。

   那麼創業的實質是什麼呢?這幾年北京各種線下聚會,彷彿你不是個創始人或者合夥人,你都不好意思與人打招呼,彷彿創始人或合夥人就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或是一種榮耀。而大部分創業者生活還是很艱辛的,而創業成功比例又着實不起眼。創業既不是光榮也不是恥辱,創業應該僅限於創業。書中說“創業不在挑而在做,不是挑一個金盃子,而是把空杯子,做成金盃子,關鍵不在模式,而在運營”。當然這裏的運營是廣義上的,說經營更合適。行勝於言。

商業模式

   近來讀《唐駿:我的商業邏輯》書中唐駿提到,商業模式纔是公司的核心。《創始人》這本書裏的商業模式還是很值得玩味的。書中商業模式是將最原始的團購概念搬到了網上,並採用新的策略:即隨着買家數增多,商業給大家打的折扣更多。在這種策模式驅使下,前後用戶都能享受實惠,商業也提高了單量,薄利多銷。但出現的問題是對商家約束不夠。

   時間回到2014年,這一年O2O大爆發,O2O實質是將線下服務搬到線上去,所以不得不佩服作者當年創業具有前瞻性,只是世殊時異。2010年風起雲涌的團購模式與作者04年創業的團購一脈相承,但有個思路上的改良,如今活躍的團購首要的是中小商家宣傳、其次纔是買賣。這樣思路上的創新同時對支付方式的把控實現了對商家的制衡,對04年團購模式完成了很好的進化。

尋求投資

   找投資與找工作、找客戶確實蠻像,網上或電話海投,機會渺茫,最有效的還是與人接觸。找工作當然有內推最好了。

   找投資也是雙向選擇的問題。投資人不懂互聯網,但懂人、懂商業、懂資本。在這種情況下,創業者實際處於被動地位,因爲他們可能只精於創業。所以投資談判就顯得尤其需要有策略性:能接受不能馬上接受,該拒絕的馬上拒絕。

   投資人擔心投錯與錯過機會即:過錯與錯過的問題,在接觸談判階段,對前者更擔心。書中作者給了很好的對策,讓其關注後者即可。

   投資方處處被資本驅使,高估值也是爲賣高價,公司宣傳也好看,融資過程中充滿了謊言,不認真就是了。

投資後公司發展

   獲得投資後,公司有了新的東家,一切就不由得創始人的節奏了。互聯網尤其看中規模。將規模迅速做大。梳理現有模式並提煉出可複製的東西,然後通過自身運營、加盟連鎖、合作伙伴代理擴張。這種行事方式在2014年的O2O行業尤其明顯,君不見打車行業與外賣行業莫不是如上行事思路。當然這種做事方式是基於私募投資的。書中涉及公募投資的問題,則是另一種處事方式,質量與效益被擺上了日程。

  終於曹原被踢了出來,許克則被委任爲職業經理人。彷彿繞了一大圈回來,屌絲還是屌絲,高富帥依然是高富帥,只是過程跌宕起伏,那麼問題來了,人生是過程還是結果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