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收藏)四大因素揭露中國經濟真相 未來投資關注這個方向

四大因素揭露中國經濟真相 未來投資關注這個方向

2016年09月13日 21:03
來源:鳳凰財經綜合

作者:鄭和平,來源:國興資本(ID:guoxingzb),本文根據國興資本董事長鄭和平先生在深圳新三板高峯論壇上的演講整理

基建和房地產:中國經濟的兩個輪子

如果把中國經濟比喻成一駕跑,而且是靠前輪驅動的跑車,那跑車的前面兩個輪子就是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後面兩個輪子就是消費和進出口。

這輛跑車的速度以前是每小時跑到120公里,後來降到了每小時80公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GDP保8,到現在爲止,這輛車子的速度降到了60公里左右,也就是這次兩會中提到的十三五規劃中的GDP維持在6-6.5之間。

車輛的速度慢下來了,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車輛可能出問題,但回來過頭來看看旁邊的美國隊,歐洲隊、日本隊,他們車隊的速度也降下來了。這四個車隊被稱爲世界四大經濟體。看到中美歐日這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四大經濟體,他們的車隊都同時降速了、這時我們立馬就聯想到不僅僅是車輛出問題了,而且車輛還遇到爬坡了。

這個坡總的來說就是全球經濟放緩了,全球經濟放緩的原因就是因爲全球經濟需求放緩了。全球經濟需求放緩的原因很多,比如劉易斯拐點,全球經濟週期,全球人口的老齡化等等,原因很複雜,在此就不一一展開述說了。

回頭來看中國經濟這輛跑車,前面的兩個輪子: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經過開改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產生的大量的產能過剩。

可能大家說不對呀,前段時間國家出政策,除北上廣深和部分熱點城市外,一些地區的房子首付降低到了二成,這不是鼓勵大家買房嗎?告訴大家一個真相吧,按現在的人均居住面積水平計算,中國的房子的存量足夠34億人口居住,中國有這麼多人口嗎?

另外前段時間網上盛傳,賣掉北上深的房子,可以買下半個美國。什麼意思?有機構做過統計,北上深的常居人口是六千萬,按三人一套房,北上深房子的存量是二千萬套。按每平米五萬元,每套五百萬計算,北上深的房子總市值合計一百萬億人民幣。而美聯儲去年公佈的的數據,全美國的房產總市值是三十萬億美金,合二百億人民幣。所以纔有很多人所說的賣掉北上深,可以買下半個美國的言論。另外再多說一句,中國A股上市公司有四百多家上市公司、佔到上市公司的30%,淨利潤不到1500萬,這個利潤還買不起深圳一套改善型住房。上巿公司可是中國最優秀公司中的代表呀,這件事側面說明中國的房子的確太貴了。就如上個世紀日本的三菱地所花了十五億美金收購美國地標洛克菲勒中心時,當時全世界都驚呼,賣掉整個東京可以買回整個美國,然後呢,就沒有然後,就只剩下然並卵。我們只看到了日本從此迎來了通貨緊縮、從此走上沒落的二十年。說了這麼多、只是想印證一件事情,國家鼓勵大家買房,不是重拾當年的房地產政策,而是給中國房地產這個汽車輪胎裝上ABS防抱死系統,讓房地產泡沫延緩破滅,爲中國經濟升級轉型贏得時間。更準確點說,每套房子後面有70%的資金來之於銀行貸款,如果房地產崩盤了,銀行就壞帳了,銀行破產了,金融系統就全完了。2008年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就是美國房地產零首付的結果。

中國M2(黃線)與房價(藍線)

消費與進出口:另兩個輪子

前面兩個輪子動力不足,再來看看後面兩個輪子。消費這是個輪子總的來說基本正常,中國老百姓總的來說有錢了,有錢就會買買買。總的消費水平最近一直保持平穩增長。但國內消費一直沒漲,漲的是國外消費。這得感謝大家,除了把澳洲、美國、加拿大這些地方的豪宅一掃而光、而且還把日本的馬桶蓋、書包、感冒藥也買光了。爲了消費留在國內,所以前一段時間稅務總局出臺了政策,以後的海外購物要交稅了。跨境電商們的日子又沒以前過的滋潤了。

最後來看看最後一個輪子:進出口。以前中國經濟只要出現滑坡,中國就會加大刺激出口貿易。很可惜,這招已經不靈了。因爲全球經濟放緩,需求放緩,現在的大西洋[2.14% 資金 研報]太平洋[0.87% 資金 研報]的海面上,已經沒有多少貨船了。以前常說的*鐵公基*,也就是鐵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已經全面放緩。我們已經不需要那麼多的原油、銅、鐵礦石等等。順差更談不上,用一輪船的鞋子去換回一輪汽車的日子已經過去,現在的人工成本在低端製造業領域、中國毫無競爭優勢。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鞋廠、衣服廠、電子裝配廠都去了東南亞和印度。所以進出口這個輪子也漏氣了、嚴重胎壓不足。

綜上所述,中國經濟這輛跑車主要碰上了前輪動能不足,同時遇上爬坡、汽車胎壓不足等原因,讓車現在的奔跑速度嚴重受阻。

既然這輛跑車已經高速奔跑三十年了、是不是中國經濟就不行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大家忘了汽車的尾箱還放了兩個工具包。

貨幣政策:汽車尾箱的“工具包”

第一個工具包是貨幣政策。現在的中國經濟、面臨着又一輪央行放水的機會。我們經歷過08年的金融危機,一場四萬億的強刺激政策、立馬讓中國經濟滿血復活,看得見的效果和看不見的弊端、一直延續到現在。中國廣義貨幣,也就是鈔票,從2008年的40萬億到今年的138萬億,人民銀行每年印鈔票的速度是年增長16%,中國房子價格的年平均增幅也正好是16%,什麼意思?不是房子貴了,是鈔票印多了。房子以及其他商品的增長更多的是貨幣現象,與水漲船高是一個道理。但現在出現一個現象、鈔票印的再多,錢也到不了實體經濟手中。所以大家看到今年一月份信貸規模是二萬多億,二月份是七千多億。

同時這個工具箱裏面還有降息、降準、匯率三個工具。

降息很好理解,利息低了、企業用錢的成本也就低了,企業的利潤自然就增長了。所以降息相當於是給車的輪胎打氣,增加胎壓。

降準也很好理解,就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簡單點說,就是平時商業銀行每收100元存款,就要繳納21.5元放在央媽那裏以做備用。現在降準了,就相當於商業銀行把平時存放在央行那裏的壓歲錢拿出來貸給企業。錢多了、企業自然會想辦法發展。降準相當於增加汽車輪胎與地面的磨擦力。

最後說說匯率。貨幣也是一種商品,匯率也就是貨幣的價格。簡單點說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就是人民幣兌美元的價格。因爲人民幣是與美元掛勾的。匯率是指錢的成本。匯率提高,錢的成本就高了,產品價格就會提高,企業出口就受限;反之匯率降低,刺激出口。所以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戰、更多的是中美之間的匯率大戰。多說一句:一個國家的金融領域,最根本的就是印鈔權和鈔票的定價權-匯率。

很可惜,因貨幣超髮帶來的資產泡沫,以上工具箱裏面的工具:降息、降準、量化寬鬆(QE),匯率管控等等手段,都已經對刺激經濟起不了什麼作用了,貨幣空轉現像佷明顯。就如同一個人長期使用一種藥物、已經讓中國經濟這個肌體產生抗體了。

這時候本屆政府只好打開了第二個工具箱。也就是號召大家“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互聯網+、最近又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等等。總理不惜花費時間去北京創業大街,爲鼓勵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站臺;甚至總書記訪美、連奧巴馬總統也表態支持中國政府進行供給側改革。這些都是新名詞、以前沒提到過,現在猛然提出來並大力號召、一定是爲了解決問題。那到底是爲了解決什麼問題呢?就是爲了保障民生,解決就業問題。朱總理時代,除了工資漲,其他什麼都不漲。退休後有人問他,爲什麼他任上年年提GDP要保八,他只回應一句話:保八是爲了保就業。

誰才能真正解決這些問題:中小微企業。據工商部門的統計,全國在冊的企業一共有1300多萬家,其中99%的是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解決了中國50%的稅收,60%的GDP,70%的進出口業務和80%的就業。但是作出如此多貢獻的中小微企業,卻只能從銀行拿到10%不到的貸款,而且幾乎無直接融資。幾乎所有中小微企業都面臨着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爲了徹底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2013年12月份,經國務院批准,受證監會監管,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俗稱新三板,行業人士稱之爲北交所。新三板就是爲了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應運而生的。而且是改債權融資(間接融資)爲股權融資(直接融資)。在歐美、直接融資的比例達到了85%以上,而中國,還只達到17%左右,未來股權投資將逐漸成爲主流。

現在符合新三板上市條件的企業大概有三萬家左右,這些大部分是創新型、創業型和高科技企業。世界經歷過從刀耕火種的農業時代、到瓦特的蒸汽機時代、再到核工業時代和現在的信息化時代。每一次推動社會進步和變革的力量是新科學技術的出現,保不齊現在這些新三板企業中就蘊含着顛覆現有科技、推動社會進入另一個時代的重要力量。當然、所有的這一切都需要資金來支撐,新三板就是這一支點。正如某人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

經過兩年時間的發展,新三板現在擁有掛牌上市公司六千多家,未來將有上萬家企業掛牌新三板。一躍成爲了全世界上巿公司最多的交易場所。可以想像,儘管現在總市值才二萬多億元,離A股的40多萬億和美國NASDQ的總市值還有一段距離,但可以想像,未來總市值也必將超過以上各交易場所,成爲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所。

摘要一下,中國跑車四個輪子中的三個輪子破損了、漏氣了,動力也不足了,怎麼辦?換輪胎。換上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其中的創新性、創業性企業這個輪胎,而且爲中小微企業準備了新三板這個加油站,打氣筒。爲中國經濟跑車的重新提速做好準備。

回頭來說一下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很多人都說,GDP就是個屁,和我們有半毛錢關係嗎?還真有關係。如果將GDP6.5看成是所有產業發展的平均速度,那麼一定會有比6.5高的產業,也有比6.5低的行業。鐵鋼、水泥、光伏、煤炭、有色金屬等等行業,因爲產能嚴重過剩,平均增速就低於6.5。一些新興行業,比如電影、VR(虛擬現實)、3D打印、無人機等等、平均速速就遠遠高於6.5。明白了這些,就明白了投資的方向。

光換輪胎還不夠,我們還要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補短板、穩金融。去產能、去扛杆、去庫存就是爲了讓車子輕裝上路,這也是爲什麼我們推出了一帶一路、成立了亞投行。一帶一路是個大戰略,就是爲了把多餘的產能、庫存,通過一帶一路消化掉。周邊國家和地區沒錢沒關係,我們牽頭成立亞投行,爲一帶一路解決資金難題。此舉又順水推舟解決了人民幣將逐步全球化的問題,打破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一舉多得,所以大家還記得了,總書記訪美前先訪問了捷克。如果大家查查地圖就明白了。捷克是一帶一路連接亞歐的一個重要窗口,是亞歐大陸連接的橋頭堡。供給側改革就是爲了補短板,穩金融是爲了讓車永遠有油。

讀懂了中國經濟,就明白了以後投資的方向。

yangfang1

看過本文章的人還看過:

[責任編輯:楊芳 PF057]

責任編輯:楊芳 PF05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