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伊甸園

你是誰?
如果換個名字,換個長相還是自己麼?
終有一天會死去,屆時纔會體會到生命是多麼可貴。
世界從何而來?
在某一時刻,事物必然曾經從無到有。
席德是誰?

魔術師的禮帽

有一些東西是人人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們是誰、爲何會在這裏。這是最基本的哲學問題。
哲學之所以產生是因爲人有好奇心。
成爲一個優秀哲學家的唯一條件是有好奇心。不要把世界視爲理所當然,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失去了對這世界的好奇心。

神話

世界各地有許多企圖解答哲學性問題的神話故事。但是哲學家表示懷疑,認爲神話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人們總是想爲大自然的變遷尋求解釋。這就是他們何以在科學還沒有產生之前會編造出那些神話故事的原因。

自然派哲學家

三個問題:
萬事萬物是否由一種基本的物質組成?
水能變成酒嗎?
泥土和水何以能製造出一隻活生生的青蛙?

在古希臘時期,哲學是男人的專利。。
自然派哲學家關注大自然與它的循環與變化,想要尋求其中隱含的自然法則,想要透過對大自然本身的研究來了解實際的變化過程。
早起希臘哲學家的“課題”與宇宙的基本組成物質與大自然的變化等問題有關。
米雷特斯的三位哲學家——

泰利斯(Thales):

認爲水是萬物之源。
宣稱“萬物中皆有神在”。

安奈克西曼德(Anaximander):

世界是“無限定者”(注:世界由無限定者元素所構成)中無數個生生滅滅的世界之一。
形成萬物的物質不一定是這些已經被創造出來的事物。因此這種基本物質不可能是想水這樣平常的東西,而是某種無以名之的物質。

安那西梅尼斯(Anaximenes):

認爲萬物之源是“空氣”或“氣體”。

帕梅尼德斯(Parmenides):

現有的萬物是一直都存在的,沒有任何事物可以變成另外一種事物。
我們的感官認知是不可靠的。

赫拉克斯特斯:

恆常變化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的特徵,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動的。
時間的事物都是相對的,兩面不可或缺。
我們的感官認知是可靠的。

恩培都克里斯(Empe——docles):

大自然由四種元素所組成,即土,氣,火與水。
大自然的所有變化都是因爲這四種元素相互結合或分離的緣故。
自然界有兩種力量,愛使事物聚合,而恨使他們分散。

安娜薩格拉斯:

大自然是由無數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所組成。

我們可以運用自己的嘗試來理解哲學思想,而不用學習其他知識。哲學不是一般人能夠學到的,但也許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

德謨克利特斯

積木爲何是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和後面的原子類似)

德謨克利特斯:

自然界的轉變不是因爲任何事物真的有所“改變”,每一種事物都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永恆不變。
注:如果原子可以無限分割,則大自然將開始像不斷被稀釋的湯一般消失了。爲了解釋聚合成不同的物體,認爲自然有無數形狀各異的原子組成。(這裏和現代科學部分契合,雖然只是思考的結果)
沒有任何力量或靈魂介入大自然的變化過程,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東西就只有原子與虛空。(只相信物質的東西,即唯物論者)。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物的發生都是相當機械化的。萬事萬物都遵從必要的“必然法則”。
贊成赫拉克里特斯的看法,認爲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動”的,但是原子永恆不變。

命運

你相信命運嗎?
疾病是諸神對人類的懲罰嗎?
是什麼力量影響歷史的走向?

蘇菲的思考:
相信命運和迷信之間的關係?以及信仰宗教之間的關係。
生病時做祈禱的人肯定是這麼認爲的。
人類吧。
宿命論——所有發生的事都是命中註定的,所以出現了預測未來的種種方式和行爲。
戴爾菲的神論——描述祭司可以通神,預見未來,發佈神諭等等。
歷史和醫學——一些人認爲是神的作用。

蘇格拉底

是否有人天生就很害羞呢?
最聰明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
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
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思考:長大後光着身子很害羞,但是小時候並不這麼認爲。害羞應該是做出了常理之外的舉動之後的不好意思。
知道的越多就越會感知識的浩瀚。
比如那位憑空想到原子的存在的哲學家。
做出一些傻事是因爲判斷不夠理性。
自然派的哲學家也被稱爲“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三位偉大的古典派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

以人爲中心:

公元前450年左右起,雅典成了希臘的文化中心,其哲學家的興趣在於個人本身與每個人在社會的地位。當時爲了民主的運作,人民必須接受足夠的教育,因此出現了一些詭辯學家。與哲學家相同,詭辯學家也批評傳統的神話,但詭辯學家不屑於從事哲學性思考。
“懷疑論”:雖然哲學問題或許有答案,但人類永遠不可能揭開大自然及宇宙之謎。
不過人類必須學習如何共同生活,因此詭辯學家寧願關心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問題。
蘇格拉底——從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卻是對歐洲思想影響最重大的人物之一,後人主要通過柏拉圖撰寫的《對話錄》來了解蘇格拉底,因此並不確定是否是其本人所述。

談話的藝術

    看來無意指導他人,只是進行討論,初始時彷彿一無所知,在討論過程中,設法使他的對手承認自己理論上的弱點。他認爲他的工作是幫助人們產生正確的思想。因爲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同時,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
    藉着假裝無知的方式,蘇格拉底強迫他所遇見的人們運用本身的嘗試。這種裝傻、裝袋的方式,我們成爲“蘇格拉底式的反諷”。

神聖的聲音

    蘇格拉底被自己內心的聲音指引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使得人們出醜,並懷恨在心,終於他被五百名陪審團員的投票下,以些微的票數之差被定罪。他並沒有妥協而是從容赴死,因爲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雅典的小丑

(哲學家的英文philo---sopher是指“愛好智慧的人”)
    蘇格拉底和詭辯學派不同,她不認爲自己聰明也不爲賺錢而教書。“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是雅典人中的“小丑牌”和他人不同。

正確的見解導致正確的行動

    “知善者必能行善”,人只要有正確的見解,就會採取正確的行動,我們之所以犯錯,是因爲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對的,這是人何以必須不斷學習的原因。蘇格拉底想爲是非對錯找出一個清楚明白,而且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

雅典

介紹了關於雅典的高城,巴特農神殿,酒神劇院,高等法院,市區廣場,然而我並看不到也不感興趣=_=
遇到柏拉圖?柏拉圖提出四個問題。

1,一個麪包師傅如何能做五十個一模一樣的餅乾
2,爲何所有的馬都一樣?
3,肯定的回答人的靈魂是否不朽。
4,男人和女人是否一樣具有理性。

柏拉圖

柏拉圖很多作品留存至今,一部分原因是因爲柏拉圖創立了一個哲學學校,教授哲學、數學與體育。

永遠的真善美

柏拉圖關心的是永恆不變的事物與“流動”事物之間的關係。詭辯學派和蘇格拉底也關心這個,他們之所以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乃是由於它與人類道德與社會理想及美德之間的關係。簡而言之,詭辯學家認爲每一個城邦、每一個世代對於是非的觀念各不相同。因此是非的觀念是“流動”的。蘇格拉底則完全不能接受這種說法,他認爲世間有所謂永恆、絕對的是非觀念存在。我們只要運用自己的常識便可以悟出這些不變的標準,因爲人類的理智事實上是永恆不變的。 
柏拉圖既關心自然界中永恆不變的事物,也關心與人類道德及社會有關的永恆不變的事物。
哲學家避開沒有永恆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善”,永遠“美”上。

理型的世界
柏拉圖認爲,自然界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屬於“物質世界”的每一樣東西必然是由某種物質做成。這種物質會受時間侵蝕,但做成這些東西的“模子”或“形式”卻是永恆不變的。
我們週遭事物的“背後”有一些特定形式的緣故,柏拉圖稱這些形式爲“理型”或觀念。在每一匹馬、每一隻豬或每一個人的後面都有一個“理型馬”、“理型豬”或“理型人”。因此,柏拉圖得出結論:“在物質世界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實在存在。 ”他稱這個實在爲“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於自然界各種現象背後,永恆不變的模式。這被稱爲柏拉圖的理型論。

真正的知識
哲學家努力掌握一些永恆不變的事物,柏拉圖認爲我們在周遭的自然界中所看到的一切具體事物都不是永遠不變的,對於那些不斷改變的事物不可能會有真正的認識。
柏拉圖認爲數學是非常吸引人的學科,因爲數學的狀態永遠不會改變。

不朽的靈魂
柏拉圖認爲實在世界可以分爲兩個領域:一是感官世界,這裏沒有什麼是永久不變的。二是理型的世界,我們可以用理性來認識這個世界,無法用感官。
柏拉圖:人是一種具有雙重性質的生物。我們身體是“流動”的,與感官的世界不可分割,並且其命運與其他每一件事物相同。我們所有的感官都是以身體爲基礎,因此事不可靠的。但我們同時也有一個不朽的靈魂,而這個靈魂則是理型的天下。由於靈魂不是物質,因此可以探索理型的世界。
靈魂棲居在軀體內之前,就已經存在,一旦靈魂在某一具軀體內醒來是,他便忘了所有的完美的理型。然後在發現自然界各種不同的形式時,就開始回憶理型的世界中的完美的形式。此時,靈魂體驗到“一種迴歸本源的慾望”。從此以後,肉體和感官世界對它而言,都是不完美而且微不足道的。靈魂渴望乘着愛的翅膀回到理型的世界。

走出黑暗的洞穴
走出黑暗的洞穴的穴居人想要說服沒走出去的卻被殺掉。說明了蘇格拉底的勇氣與他爲人倒是的責任感。

哲學之國
《理想國》描述了一個虛構的理想的國度,即烏托邦。
身體 | 靈魂 | 美德 | 國家
頭部 | 理性 | 智慧 | 統治者
胸部 | 意志 | 勇氣 | 戰士
腹部 | 慾望 | 自制 | 工匠

少校的小木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