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錢穆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錢穆的書。拿到書的第一眼我很是驚奇,因爲在自己直接的想法裏,一本能說盡中國曆代政治並分析其得失的書,至少應該是個大部頭,而眼前的這本只薄得不到兩百頁。但也正是用這區區不到兩百頁的篇幅,錢先生將中國曆代的政治制度脈絡、利弊緣由,夾帶着他的個人意見甚至人文情懷一併展現給了讀者。


就這本書的文學功底來說,錢穆先生不愧爲一代國學大師!不同於一些文章有意堆砌的華麗,錢先生的詞語表述總是恰到好處,貼切真實而又不失深厚。儘管留存着民國時期白話文加文言文的遺風,但文中用詞的淵博和精妙,還是讓他的文字讀來有如沐春風般的愜意自然。


就這本書所要表現的內容來說,它可歸結爲兩個方面,一爲政治;二爲得失,前面冠上“中國曆代”四個字。這樣的內容或許讓任何人來寫,都會感到無比的犯難,因爲話題很大也很有爭議性。鋪陳開來往詳細寫,很容易不着邊際而沒有框架,但若只是精簡了列個一二三四如此這般,就會變得枯燥而失味。看完整本書,我對錢先生感到最爲敬服的一點就是他對整個文章內容的組織。他有很強的化繁爲簡、亂中求序的能力。直接摘錄書中第一講最前面的一段話來做分析:

因此講中國傳統政治,可以徑從秦漢講起,以前暫略不論。秦代只是漢代之開始,漢代大體是秦代之延續。所以秦代暫亦不講,而只講漢代。

現在專說漢代政府究是怎樣組織的?我們要看政府的組織,最重要的是看政府的職權分配。在此方面我亦只想提出兩點來加以申說:第一是皇室與政府之職權劃分,第二是中央與地方的職權劃分。


只是短短一百字間,把本該很難講的秦漢政府組織集中於兩點來具體闡述,而且保持了中間的思想轉承連續不跳躍。這還只是比較隨意摘錄的一段話,其實在本書的前言中,錢先生就已經用寥寥的幾頁紙將整本書的基調和脈絡梳理清晰,我把它們用思維導圖總結如下:


 

就書中作者表達的觀點和思想來說,能帶給讀者啓發和思考的地方則太多太多。政治與得失,錢先生幾乎是把它們糅在一起來表述的。在講具體某一項制度的時候,他同時也會把當時設立這一制度的用意也表達出來,並聯系當時各方的“歷史意見”來評判其得與失。而所有的這些得失分析,又都是圍繞書中開篇所列舉的“七端”作爲中心思想來進行。工科出身的我原本對書中要講的“政治”便只抱有了解的態度,還談不上興趣,我更關心的是與之關聯的“得失”。單就具體的“得失”而言,更爲重要的是能理解和思考其中“爲何得”以及“爲何失”,這樣對我們的當下的生活也就更有指導意義。 


下面記錄自己在讀書過程中比較有印象的幾點並作討論。


制度與人事

錢先生特別強調將“制度”和“人事”分開來論,而我們生活中經常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是把“人事”當成“制度”來看待,甚至是代替制度。對於明代的張居正,我們大多時候是極其推崇的,但錢先生卻指出:

若張居正在漢、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但依明代制度論,他是越權在當時制度下曲折謀求事功。


的確,明代已經沒有宰相,張居正以五品的內閣大學士身份行宰相權利,皇帝管的事他來管,即便是有人人可見的功業,也還是免不了在他死後被一些人認爲是一個權臣而招致禍患。在正式組織中,也常會有一些有足夠能力的人,能夠一時間帶領組織披荊斬棘。而從張居正的教訓中我們至少應該得出這樣幾點考慮:

1.是否有功業的人就應該凌駕於制度之上?

2.單靠能人一時的功業,而缺乏制度上的建樹,在能人之後,功業如何能得以持續?

3.有無讓能人首先與制度進行匹配甚至不惜更改制度的需要?


以前聽到一個真實的事,一家小公司裏有一位技術老牛,代碼寫的規範,文檔做的漂亮。每一個經老牛手下的新員工,無論能力好壞也都能出一手好看的代碼、漂亮的文檔。有一天老闆嫌老牛一人拿工資太多找個理由把他開了,但這公司憑着老牛時期建立的做事規範竟一直正常運轉了下去。由此看來,制度比較穩定,它可以規定人事。擁有好的制度,組織也不至於在缺乏某些人事時出大問題。


階級與流品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不會想到去探究這兩個詞,甚至於“流品”一詞幾乎是第一次見。錢先生在講明清兩代“胥吏”制度時特別提到流品的概念。當時制度規定胥吏不能當御史,也不準考進士,於是便出現“官”與“吏”流品涇渭之所分。錢先生還認爲:

西方社會有階級,無流品。中國社會則有流品,無階級。


流品觀念在中國人腦裏還很深。譬如教書人,是一種行業;衙門裏辦公文做師爺的,也是一種行業;但行業與行業之間,卻顯分清濁高下。這便是流品觀念在作祟。


幾十年過去,觀察當下中國社會,確還是有“流品”之分存在的。就比如羣體主流的思想裏,認爲考公務員比去私企好,創業比打工強……在流品觀念之下,隱藏着一個思維習慣,那就是相比於遵從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我們國人更容易接受來自外界社會的暗示。但這終究只是講明瞭一種現象,如何能獲得更多的幸福還是個人要花時間去摸索探究的一個問題。


獨裁與民主

對於獨裁與民主的討論,話題太大我還不能形成自己絕對的意見,心中也還是有疑惑的。覺得書中有一段話講的比較好,摘錄如下:

近代也有人感覺到英美民主政治,有些時實在是緩不濟急;危急臨頭,不免要吃虧。但就常數平均,祕密政治,獨裁政治,總是利不敵害。民主政治,公開政治,總是害不勝利。


在組織的決策中,雖不能絕對地說獨裁與民主哪個更先進,但我想至少應該抱有這麼幾點信念:

1.獨裁或民主應是可以隨形勢變化而利害轉換的。

2.獨裁與民主不應該成爲非黑即白的兩個對立面,兩者甚至可以融合。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這話本是胡適先生說的,放到這裏作爲討論的小標題。錢穆和胡適兩人同處於一個時代,且也有過交情。錢先生在它的書裏多次談到當時的學術界風尚,他們認爲國外一切都是好的,中國的一切都要不得,於是便要把西方民主的那一套全盤拿來自己用。而錢先生堅持認爲“制度是一種隨時隨地而適應的,不能推之四海而皆準,正如其不能行之百世而無弊”,他希望人們能夠重視自己的特殊性來建立適合自己的制度。這一思想和胡適的呼籲是一致的,當時的人們更多地是在討論該要“民主主義”還是“共產主義”,卻都忽略了面對自己的國情該當建立怎樣的“民主主義”與“共產主義”。


堂哥和嫂子在旅遊行業,有一次我和他們一起回家,談論起要不要把他們的業務擴展到線上的問題,有一個糾結點是說線上不方便客人對具體行程把握清楚,容易出問題。在一番O2O、B2C等概念的討論之後,我們一致認爲,在線下收的客人既然有辦法保證他們對行程的瞭解,那隻需把線上當作一入口,接下來的事情依然可以按原有辦法處理。這便算是把重心放在研究問題,而不是一頭扎進概念或主義之中徘徊。概念能幫助我們理解事物,卻不一定能直接解決我們的問題。


如何制定一項好的制度?
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制度,那從書中又能得出哪些對我們建立一項制度時有啓示的東西?我總結了下面幾點,但同時需要注意它們只是參考,不是準繩。
1. 依具體人事而定。制度是爲解決具體問題而出發制定的,不能生搬硬套;
2. 有相當的道德意志與服務忠誠與之貫注。也就是說制度制定出來應該讓該制度下的人們有執行它的意願,否則制度或許不能持久;
3. 隨時而變。一項制度不能行之百世而無弊,應注意隨時勢的變化而隨時調整;

4. 人人得志。人人得志說的是該讓每一個人都能有向上的機會,避免形成流品,而流品之下的人將會對組織產生破壞作用。


·END·


想進一步跟蹤本博客動態,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微信訂閱號:信號君


鄭重·專業·有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