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注意灰犀牛

(原標題:《人民日報》首次提到的“灰犀牛” 到底指什麼?)

《人民日報》昨日在頭版刊發了一篇評論員文章提到,“既防‘黑天鵝事件’,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黑天鵝”已經世人皆知。然而,首次出現在官方媒體表述中的“灰犀牛”到底指什麼?

“灰犀牛”概念首先出現在《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中,該書被譽爲《黑天鵝》的姊妹篇,作者 Michele Wucker 是美國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

Michele以重達兩噸的灰犀牛來比喻發生概率大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相對於黑天鵝事件的難以預見性和偶發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隨機突發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號和跡象之後出現的大概率。

根據此書,很多事件都能被歸入“灰犀牛”的範疇,比如:2008年美國房地產泡沫集中爆發以及在此之前的諸多泡沫破裂;颶風卡特里娜和桑迪以及其他自然災害後的毀滅性餘波;顛覆了傳統媒體的現實數碼技術;大橋坍塌和搖搖欲墜的城市基礎設施。

在金融市場方面,Michele指出08年的金融海嘯其實早已危機重重,有智者留意到房地產泡沫遲早必爆,然而,卻還是不能阻止這場金融海嘯,而事實上,提前沽空次按債券的高人,若不是堅持到底,也可能早已成爲輸家,而不能一朝大賺,相反的是,大部分人都要爲這場海嘯埋單。

當下的中國經濟,誰是“灰犀牛”?

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認爲,房地產泡沫是毫無疑問的最大“灰犀牛”。一方面,對於中國房價的泡沫化已經沒有爭議,但另一方面房價調控卻陷入“空調”的境地,不斷逼空,導致很多人產生“房價永遠不會跌”的錯覺。

環視全球的房地產泡沫,都符合兩個特徵: 一是週期長,一輪大牛市超過10年並不稀奇;二是泡沫破裂時地動山搖,猶如雪崩和泥石流,逃生非常困難。

第二隻“灰犀牛”是“貨幣貶值、資金外流”引發類似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金融動盪。最近兩年,受國內資產價格高企、經濟增速放緩、經濟轉型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形成了人民幣貶值預期,導致外匯儲備從4萬億美元下降至3萬億美元。儘管最近外匯儲備趨穩,但主要是外匯管制加強的結果,人民幣貶值預期仍未消除。

第三隻灰犀牛是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目前官方公佈的銀行不良資產率在2%左右,這是非常好的數字。但市場並不買賬,從銀行股的股價表現看,不良率顯然存在低估。很多銀行股的 PE(股票市值與淨利潤之比)在5倍左右(A股市盈率中位數70倍);PB 在1倍以下(即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

我們離灰犀牛還有多遠?

對於被普遍認爲是最大的“灰犀牛”——房地產泡沫,天風證券宏觀分析團隊認爲,從長期來看,人們可能高估了政策對房價的控制力,低估了貨幣信用收縮的影響。目前中國的住房抵押貸款餘額/LTV開始超越家庭房地產市值,意味着中國的灰犀牛可能開始動起來了。幸好,中國現在的房貸收入比相比美國爆發危機時的水平,還處於相對安全的區間,這意味着離灰犀牛還有一段安全距離,這給了平穩跨越債務週期的空間。

天風證券從兩個維度計算房價安全墊的厚度:房地產的市值和其作爲抵押品的價值之比,居民的按揭貸款支出和可支配收入之比。

報告指出,決定房價的不是居民部門的整體槓桿率,而是購房者的邊際槓桿。2012年開始,中國居民購房抵押率(Loan to Value Ratio,LTV)也在不斷上行,並在2015-2016年加速上行。2016年底中國購房抵押率LTV達到50%,相當於美國2001-2002年的水平,與美國2004-06次貸危機爆發之前的LTV (56%)相差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國的住房抵押貸款餘額/LTV也開始超越家庭房地產市值,這不是一個善意的信號。雖然從銀行瞭解到的房貸違約率尚且不值得擔心。即使中國房地產市值低於其抵押價值,並也不一定意味着違約率的上升,這取決於居民的安全墊(首付比例和房貸支出收入比)有多厚。

美國家庭平均房貸支出與收入比從2000年之後快速上升,2000年時該指標爲65%,但2006年時已經是99%,無限接近房價的壓力極限。當家庭的全部收入只能用於房貸支出時,崩盤是早晚的事情。2007年美國家庭平均房貸收入比達到了101%,突破極限後旋即爆發危機。從這個維度看,雖然中國的灰犀牛隱約動起來了,但我們離它還有一段距離。

面對“灰犀牛”,你該怎麼辦?


一德期貨首席經濟師郭士英指出,從這次金融會議的嚴厲措辭和有關精神來看,至少“下半場的下半段”,也就是未來兩年,政策的基調不會輕易變了。那麼在全球緊縮的大環境下,資產市場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幾乎是不可避免,而且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未來商品市場也將因此面臨二次探底;供給側改革給上游國有企業帶來的異常增長預計也是不可持續的,中長期來看,其收入和利潤增速都可能跌回原有軌道內。

劉勝軍建議,第一,樹立堅定的風險意識,保持充足的流動性,資產組合保持合理的分散化。第二,踏空房地產大牛市的朋友們,這麼多年的心理煎熬都挺過來了,再繼續堅持幾年吧,千萬別在泡沫破滅前衝進去當“接盤俠”。第三,遠離恆大、融創之類的“債多不壓身”的大戶,警惕龐氏融資陷阱,遠離銀行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