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離我們有多遠/近?

人工智能離我們有多遠/近?


柯潔在跟AlphaGo下完棋之後講過一句話:“人類圍棋幾千年的發展,我們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AlphaGo則有了上帝的視角”。

人說人工智能近在眼前,明天就會顛覆人類,特別像李開復這種牛人,天天出來嚇唬別人,說五年之後人工智能會使大量人失業,把人嚇到不行。還有人說人工智能都是騙人的,過幾天就沒了,都是噱頭。到底人工智能離我們遠還是近呢?我們來客觀的看一下。

首先要搞清楚人工智能是分兩個層次的。一個是感知層,一個是認知層。

什麼是感知能力?簡單理解就像一個人的器官的感覺,譬如說能感覺到是冷還是熱,能感覺圖像上畫的是貓還是狗。能感覺到別人說話的內容,有人說英語時,就能反應說這是英語,自己不懂英語,就明白自己肯定是聽不懂他說話的。一聽就知道他說的是英語,這就叫感知能力。什麼叫認知能力?就是指一些更加偏向於推理跟智能方面的東西。譬如說一個人講的是英語,雖然自己不懂英語,但從他說話的動作、神態以及當前所處的環境能夠分析出來,他可能是需要幫什麼忙,大概能猜出來他想做什麼,這就是一種認知能力。還有譬如說讀了一篇文章後,能根據自己的認知和理解,推斷出來這篇文章講得有沒有道理。像朱老師給大家講了一堂課之後,學生就會覺得“這個老師講得有道理”或者說“這個老師講的狗屁不通”。爲什麼會產生這樣一種判斷呢?就是因爲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譬如說找一個五歲孩子聽老師說的話,他知道老師說的是一個什麼字,但他聽不懂老師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因爲他只有感知能力,沒有認知能力。譬如說找一個相關行業的大學生聽朱老師的課,那他一聽就知道講的是什麼內容,有沒有道理。所以說感知跟認知是兩個層次的東西。

在人工智能領域,感知的運用主要就是在於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語音識別就是別人說了一段話,機器只要能把他翻譯成文字,能把他提取出來,這就是擁有了感知能力。說白了就是機器的耳朵沒壞,別人說的都聽進去了。但聽進去了並不代表聽懂了,只擁有感知能力的機器並不知道那段話的言下之意,因爲那是靠認知能力決定的。在圖像識別方面,如果說能識別到一個圖像裏面是一隻狗或者說是一隻貓,但並不知道圖片代表什麼意思,這就是感知能力。但如果能看出人家爲什麼要給你看這張圖片,能看出來圖片代表了什麼意思就是認知能力。認知能力說的就是自然語言的一個理解。自然語言的理解跟語音識別有什麼關係呢?譬如說感知能力是識別語音說了什麼內容,但自然語言的理解就是指理解到了語音所代表的含義。感知能力只能識別出一個字,但自然語言的理解可以知道里面的情緒。譬如說:“滾”字,自然語言就能理解到這個人很憤怒,這個人罵我了。我要麼走,要麼罵回去,或者打一架,會產生一種相應的反應,這就是自然語言的理解。語音識別就只能識別出來一個字,是很平和的,是沒有任何情緒的,所以說這是兩個層次。人機交互,就像網上看到的仿真機器人,能跟人說話,聊天,這就是真正的人機交互了。

目前感知層已經開發得不錯了,譬如說語音識別方面,說話的內容已經能夠很容易的翻譯出來,但是認知層還遠遠不行,還差得遠。人工智能能識別語音的內容,但識別不出所代表的含義,所以真正的類人機器人還是很遙遠的。很多人一聽說人工機器人出來,就想着哪天可以娶個機器人媳婦,就完美了,但那還是很遙遠滴。至少這幾年還是看不到的,現在人類還是只是在突破感知方面的技術,儘量讓機器先把字跟圖認對,如果拿人做類比的話,現在的AI還在人類的兩三歲的狀態。想讓他跟你談文學方面的造詣什麼的,還早着呢。他現在只能練個ABC什麼,只能給你講講笑話,如果你跟他說談論下文學,討論下C語言這種高深的,那他就聽不懂。他不懂這些東西,這就是目前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檔次。

人工智能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呢?當然不是爲了玩,最終的目標是讓機器做到人做不到的東西,讓機器從上帝視角出發去幫人解決問題。舉幾個目前研究領域在發力的地方,譬如說用圖像分析的方法,讓擁有圖像分析能力的AI通過口型識別給電影進行配音。什麼意思呢?像一些口型專家可以通過口型來判斷一個人在說什麼,就不聽聲音,光看圖像,看嘴怎麼動就知道在說什麼。這種技術呢,在很多特工電影裏面經常看到,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是有這種人的。但是有這種能力的人是非常稀有的,而且他們的識別準確率也不是特別的高。但用AI去分析,他的識別率就非常高了,會比人厲害,識別的準確率跟速度都比人類高很多;還有醫療AI,讓AI幫人看病,做診斷。讓AI成爲比醫生更厲害的醫生,當然限於西醫,中醫目前還做不到;AI甚至能幫助人類進行作曲,寫作類的文藝創作。比如說作曲,周杰倫之前爲什麼這麼火呢?就是因爲周杰倫作曲好,再加上方文山幫他作詞,這兩人一組合,每年都能推出好多新歌,好歌。其實把周杰倫的歌給誰唱都能火,因爲主要是歌寫得好(杰倫粉不要打我們)。周杰倫怎麼賺到那麼多錢?那不就是靠他的作曲能力嘛。如果有一個AI,聽了大量周杰倫的歌,學習了大量他的歌,就可以發現裏面的規律了,於是乎,AI寫了一首歌,那首歌是一首沒聽過的新歌,但一聽就是周杰倫的風格。機器能不能做到這種事情呢?現在就是在嘗試讓AI做這些事情。比如說讓機器去學習很多莎士比亞的小說,讓機器把莎士比亞的所有小說學習完再自己寫一個新的,然後給你看,別人說這是莎士比亞寫的,你覺得可能是真的。但其實不是,是機器仿造莎士比亞的風格去寫的。如果讓朱老師去畫畫,打死我也畫不出來呀,我就沒那個藝術細胞。呵呵,讓我作曲就更不可能了,讓我聽曲都聽不懂,別說作曲了。我們一般認爲這些事情只有那些有藝術細胞的人才能做,但如果機器也能做,也能有藝術細胞了,是不是就做到了人做不到的事情了呢?這個太厲害了,機器能不能哪一天會編程,然後讓程序員全部下崗呢?可以的,有了AI後,程序員下崗是有可能的。柯潔在跟AlphaGo下完棋之後講過一句話:“人類圍棋幾千年的發展,我們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而AlphaGo則有了上帝的視角”。什麼是“上帝視角”?就說他站在人類目前還不能夠站到的角度看問題。就像上面提到的,給你一張照片,如果上面是一個外星生物,人類可能就會覺得:“什麼鬼玩意,不認識”。而AI會說:“是一隻貓”,結果一問外星人,真的是隻貓。他是怎麼判斷的呢?我們不知道,他是依靠他的技術去分析的,他就是有這樣一種人類目前沒有的視角。柯潔爲什麼有這樣的一個感嘆呢?他已經是最優秀的圍棋手了,但他也是一個人類,他爲什麼說人類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呢?因爲他以前的對手不管怎麼下都逃不過他的思路,他都能知道對方想做什麼,但當他跟AlphaGo下棋的時候,他不知道對方是怎麼想的,看不懂對方的棋路、風格和想法,所以柯潔說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像圍棋還有很多的玩法跟思路,我們人是沒注意到的,但AI通過學習掌握到了。所以機器是有超越人的一種能力的,就叫做“上帝視角”。AI開啓了上帝視角後,就可以作弊了,他可以搞出一些人類無法理解的東西。有一句話可以幫助大家瞭解什麼是“上帝視角”,這句話是微軟研究院的人員說的,他說:“人類其實認知一個東西也是經歷了一個階段的,人類一開始的認知是純屬觀察的,沒有任何科學研究的理論,只是通過眼睛去看,去觀察這個社會”,譬如說中國古代講的天圓地方,人們認爲“天是圓的,地是方的”,西方人認爲“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些都是觀察得來的。當時只會觀察,沒有其他方法。後來牛頓用數學方法研究實踐,又確認了一個理念叫“科學”,什麼叫科學?科學就是能用數學解釋的東西,數學能解釋就是科學,數學不能解釋的東西就是迷信,像鬼呀,神呀都是迷信,因爲不能用數學的方法來證明是存在的。到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開始用計算方法模擬世界,計算機發明瞭。以前爲什麼不這麼做呢?因爲以前算不過來。當計算機發明後,就可以用計算模擬世界,譬如說天氣預報,當年諸葛亮是怎麼借東風的呢,懷疑他也是算出來的,他可能就是算到了會颳風,那他是怎麼算出來的呢?難道有人給他報天氣預報嗎?他可能是通過觀察的方法。像清明時節雨紛紛也是觀察出來的,因爲一到清明節就老下雨。現在人們是怎麼知道的呢,就是通過計算的方法來計算天氣會怎麼變化。但是到人工智能時代之後會有一個第四種方式,就是用數據來驅動。所謂的用數據驅動,就是把大量的數據餵養AI,當“餵飽”了之後,他就會擁有上帝視角,他就能用人類所不能理解的方式告訴你答案,結果證明他是對的,但不知道他是怎麼得出來的。只需要用數據餵養它,他就可以長出超越人類的智慧,這就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離我們還有多遠呢?有些東西近在咫尺,有些東西遠在天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