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自组织:敏捷里的自组织团队都是骗人的

引子

当他们说,实施敏捷需要自组织团队的时候,我没有做声。

当他们说,敏捷里的自组织团队不需要管理者的时候,我也没有做声。

当他们说,敏捷里的自组织团队没有明确角色,每一个人都自我管理、具备跨职能技能的时候,我依然没做声。

现在,当我想说,敏捷里的自组织团队都是骗人的。这时,他们也不做声。

wKiom1PaRRngZbJaAAVqfrefNpg307.jpg

 

正文

 

在敏捷宣言的十二条原则中有这样一条:“最好的架构、需求和设计出自自组织团队。”在目前的敏捷大潮中,人们更关注的始终还是各种实践,这一条往往只有在敏捷实施失败的时候才被人提到:“自组织团队太难建设了,敏捷对人的要求太高了。”

 

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敏捷里的自组织团队是这样的。这只团队是自治的,无需额外管理,他们自我管理,没有明显的角色分工,每个人都具备高超技能。简言之,这种自组织团队就是由一小撮特种兵组成的特种部队,他们攻城拔寨,无所不能。诸多敏捷大佬,敏捷相关文章都异口同声这样表述,成功案例的背后往往也都有这样的自组织团队存在,这似乎无需证明。

 

最初,我也是这么理解的。而且,我还有亲身经历。当时我们在实施Scrum,我是团队的一员,在前期我们经历了信任、沟通等方式的折磨,也遭遇了技术业务的挑战。当我们战胜了这所有困难后,这只团队确实是自我管理、相互信任尊重补位的自组织团队,就和大家理解的自组织团队特别相似。当然,我忽略了其中的小小差异,那就是这些人在开始的时候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在过程中也有各种纠结折磨,可最后我们变成了理想的状态。毕竟被称作精英的机会不多,谁会跳出来说自己不是精英呢。

 

然而,当我变换了角色成为了管理者的时候,我开始理解到人们的痛苦。这样的自组织对人要求实在是太高了,你几乎不可能在真实环境中找到具备这样价值观、技能的一群人。而且,当时我以管理者身份推动的各种敏捷实践(注意,我还没有推行全套的敏捷)也大多以失败告终。

 

回想起我之前的经历,我不禁对敏捷里的自组织团队产生了一丝怀疑。这里说的自组织团队是实施敏捷的结果还是实施敏捷的先决条件?在人员素质达不到的情况下,实施敏捷有可能成功吗?请教练是唯一有帮助的方法吗,教练是怎么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教练走了怎么办?我没有答案。

 

无解的状况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有一天,我一抖手查了一下维基,我被惊呆了,原来自组织和我们想象中的“自组织”完全不同,背后有其庞大的理论体系。于是我开始一边学习,一边在管理中尝试。在对不同规模的团队进行改变后,我可以确认的是,理想中的自组织团队其实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先决条件。你可以从几乎任何程度的团队开始,利用自组织团队理念、利用敏捷实践从头打造自组织团队,增加成功的机率。

 

敏捷里的自组织团队其实是敏捷的结果,不是先决条件,实施敏捷的过程也是打造自组织团队的过程。为此,我再次翻看了敏捷宣言。其英文原文是:“The best architectures, requirements, and designs emerge fromself-organizing teams.”建议的翻译是:“最好的架构、需求和设计从自组织的团队中涌现。”其中的涌现、自组织团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后记

稍稍有点标题党,是希望能够把对自组织团队的认识介绍给更多人。愿意自学的同学可以自行查阅维基中的自组织理论和自组织,也推荐书籍《复杂》《失控》。有耐心的同学可以等待我慢慢写来,想快速了解可以找我面对面交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