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與梳理企業二級流程的路線方法

博主推薦延展諮詢資深顧問何宇卓文章

我們知道,一箇中等規模的企業,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加起來少則幾百個,多則上千個,所以,在對企業進行流程梳理時,首先是進行流程的分類分級、主次界定,在層級和邊界被清晰界定之後,再進行具體流程的顯性化工作。

通常,對於三、四級流程,即“跨部門、崗位間”和“部門內、崗位間”的流程來說,劃定邊界與具體描述都不難,因爲需要做的僅僅是把業務現狀呈現出來。而對於二級流程來說,由於其描述對象是某個業務板塊的總體概貌,不僅包含多個三級流程,還要體現三級流程間的邏輯關係,這就使事情很不簡單,不僅需要梳理者深諳某個板塊的全部業務,還要他有高度、有全局觀,並且邏輯清楚,這已屬於企業流程管理的“頂層設計”範疇。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可能會想:如果有一個梳理二級流程的普適方法該多好!那麼,是否存在這樣的“萬能鑰匙”呢?延展諮詢憑藉流程管理方面多年的實戰經驗,基於PDCA方法,提出了下述工作路線。

二級流程,即構成價值鏈的各業務板塊,它提綱挈領地展示了每個業務板塊由哪些跨部門的三級流程構成,並體現了這些三級流程的發生順序、流轉關係、並串聯關係、制約關係、循環關係等等,籍此清晰呈現業務板塊所承擔的主要職能以及這些職能的實現過程。

二級流程所描述的最小顆粒度爲跨部門的工作流程,在描述時,除了應從業務鏈條的完整性角度全面展現這些跨部門的流程之外,還應從PDCA管理閉環的角度設計、審視這些流程之間的邏輯關係。一般性的,具體可通過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明確二級流程的描述範圍

不論梳理哪個二級流程,首先要從其對應的業務板塊的內容上、過程上、管理上明確界定出該二級流程的描述內容與邊界。比如,對於“物資供應”業務板塊來說,設計的整體框架:

(1)從內容上考慮,最基本的必須包括供應商日常供貨管理、採購業務處理、庫存發料管理等;

(2)從過程上考慮,從前往後至少應該經歷採購申請、採購需求確認、詢報價、採購合同簽訂、採購合同執行、驗收入庫、向供應商付款等內容;

(3)從管理上考慮,還可能包括材料定額編制、新增供應商管理、合格供方評定、訂貨不一致項處理、驗收不一致項處理、廢舊物資處理,以及每年年終的供應商年度評估等內容。

另外,如果從頂層設計的角度,還應考慮戰略總體規劃、年度目標計劃、關鍵節點控制、過程檢查與考覈等等內容。所以,想窮盡一個二級流程的描述範圍並非易事,需要從多角度縝密思考,謹防遺漏。

第二步:界定“管理”和“運行”,設定PDCA

   在大致羅列出二級流程可能涉及的業務內容之後,如何排布這些業務之間的邏輯關係纔是挑戰的開始。一般來講任何業務板塊所包含的具體工作都可以從“管理”和“運行”兩條線進行切分(如圖1所示):

(1)管理:包括P(規劃及計劃)、C(檢查、分析及考覈);

(2)運行:包括D(執行)、A(調整及優化)。

圖1: PDCA的管理與運行分佈

圖1: PDCA的管理與運行分佈

在這個環節,首先需要明確P和C的關係(如圖2所示)。P和C從時間角度可分爲三個層次:

(1)遠期:P指三年滾動規劃,C則是現狀的評估與分析;

(2)年度:P指年度目標計劃,C則是年度總結與考覈;

(3)季(月)度:P指季(月)度執行計劃,C則是季(月)度執行統計分析。

大量應用P與C的關係來編排業務邏輯的模塊有如戰略規劃管理、會計覈算與財務管理、設計開發管理、生產計劃管理、銷售計劃管理等等。

圖2:P與C的對應關係及對D的影響

圖2:P與C的對應關係及對D的影響

在梳理了P與C的對應關係之後,要加入對運行D的考慮。對業務運行D產生直接影響的是季(月)度的計劃及分析。要特別注意區分“目標計劃”和“執行計劃”:目標計劃涵蓋了企業運營方面的年度目標,以及根據年度目標進行的季度、月度目標分解;執行計劃則是爲實現目標所採取的具體管理措施及業務活動安排,細化到工作事項,落實到具體資源。所以D的部分通常從專項管理、業務分類、運行控制三條思路進行梳理(如圖3所示),務必與該板塊的主要職能相對應。當涉及頂層設計時,還需遵循MECE原則,即“完全窮盡,相互獨立”:(1)管理全覆蓋;(2)分類要清晰;(3)控制要到位。

圖3:業務運行D的3條梳理路徑

圖3:業務運行D的3條梳理路徑

第三步:形成三個層次的管理閉環

二級流程的頂層設計框架應至少包含三個層次的管理閉環(如圖4所示):

圖4:三個層次的管理閉環

圖4:三個層次的管理閉環

圖4:三個層次的管理閉環

對於第一層(最外層)而言,第二層(中間層)管理閉環是它的D,A主要體現在滾動規劃上;對於第二層而言,第三層(最裏層)管理閉環是它的D,而A通常不會對當年的P產生影響而是影響下一年度的P。對一家企業而言,無論管理類還是業務類流程,都無可避免有這三層嵌套關係,所以在第二步設定了PDCA之後,就要應用這種嵌套思路對不同層級的PDCA進行排布。

第四步:分解業務運行過程

   在前兩步將總體運行框架搭建好之後,就應着手於具體業務運行過程的分解設計。根據經驗,通常從業務實例的“全生命週期”角度入手比較容易釐清和窮盡一項業務的全過程,我稱之爲“業務全生命週期透視法”,即從業務發起梳理至業務退出,強調業務鏈條的完整性(如圖5所示)。比如梳理企業信息化管理板塊中的“信息化建設項目管理”業務:它的輸入可能是“季(月)工作執行計劃”,當然,要記住這是從更高層次的工作計劃中分解出來的,這是這一業務流程的外延;有了輸入之後,從業務實際開始到結束可能會經歷可行性研究、項目申報、審查、批覆、實施、驗收、結算、運維、評估等活動,應以“跨部門、崗位間”的流程爲顆粒度進行界定和刻畫。

如果從PDCA的角度也可以對業務過程進行梳理,比如:輸入“季(月)工作執行計劃”是P;“申報”和“實施”是D;“批覆”、“驗收”、“評估”屬於C;而管控過程中如需調整,如項目變更等,則屬於A的範疇。

圖5:梳理業務運行過程的全生命週期透視法

圖5:梳理業務運行過程的全生命週期透視法

第五步:定義流程節點

二級流程初步設計完成後,還需做四件事:(1)界定主責部門、參與部門;(2)明確各節點的時間要求;(3)明確流程考覈指標;(4)對於關鍵節點進行流程補充說明。

至此,所設計的二級流程已經基本完善了,企業管理者可從五個方面總體審定此流程的合理性:

(1)管理主體是否明確,管控措施是否齊備;

(2)是否形成了PDCA管理閉環,是否明確界定了業務板塊中的管理環節(P與C)、運行環節(D與A);

(3)管理對象的生命週期鏈條是否完整,業務是否有遺漏;

(4)定位是否準確、清晰;

(5)是否站在全局視角。

審定後可作爲流程體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進行發佈,並作爲三、四級流程描述的依據。

文章來源:http://www.extans.com/view_631.html

延展閱讀:

【1】淺析流程管理活動的實施要領

【2】基於流程整合企業內部管理體系

【3】淺析企業流程與制度的關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