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中的 “快速迭代” 思維

一談到“互聯網思維”,大家都會想到“快速迭代”。但我發現,很多人對於快速迭代的理解是不夠全面的。

 

大部分人對“快速迭代”的理解是:一個產品,所有的功能不用一次做出來,做好一部分上線一部分,一些功能的完善可以等產品上線後,靠後續版本,慢慢改進。

 

有人基於上述的理解,會對“快速迭代”提出疑義:

1.     在總的工作量一定的情況下,分幾次開發和上線,要完成所有的功能,所花費的總時間往往會更長,“快速迭代”究竟是提高了效率,還是降低了效率

2.     爲了快速上線,“快速迭代”中第一個版本往往是不夠好的。這樣的版本是否會影響用戶體驗,導致口碑不好,不利於產品的後續推廣

 

之所以有上述的疑義,關鍵還是對於“快速迭代”的理解不夠深刻。

 

首先,“快速迭代”應該應用在探索型的產品設計上。探索型的產品,意味着大家對產品是否能很好滿足用戶需求,是否能成功並沒有把握,這時如果做一個完整的產品再推出,一旦發現不符合市場需求,就會造成很大研發成本浪費,因此需要“快速迭代”,用一個不完整的版本去驗證產品設計的合理性。探索型的產品的研發工作量是不定的,它會根據市場反饋增加功能或調整功能,因此採用“快速迭代”可以避免大的研發成本的浪費。如果是確定性的產品,的確可以儘可能完善後,才把產品推向市場。

 

其次,在應用“快速迭代”做產品設計時,一個不完整的版本,不等於一個粗糙的版本。不完整的版本,只是輔助功能有所缺失,但核心功能不會缺失,且在易用性,美觀性上也會達到一定的標準。因此並不會造成產品口碑的大幅下降。

 

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應用“快速迭代”思維,關鍵是要找出“需要驗證的市場假設”,用一個簡單的產品來驗證。下面是我過去工作中的一些例子:

 

1.     曾經我的團隊做一個新產品,原型出來後,內部討論時,大家覺得上線前,有20幾個地方需要改進。當時,我發現這些改進點都不影響用戶對核心功能的使用,所以我的決策就是一個都不用改,直接先給用戶試用。我給團隊的解釋是,有可能我們新產品最核心的功能打動不了用戶,我們會把產品整個推倒重來,如果是那樣的話,做這20幾個的改進點,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即使新產品打動了客戶,後續需要做進一步完善,我也傾向於與先聽聽真正的客戶覺得產品哪些地方最需要改進,有可能客戶提的和團隊討論出來的20幾個點是一致的,但更有可能客戶覺得優先需要改進的,是其他方面,或只是這20幾個點中的一小部分。後來,事實證明,新產品還是受到了用戶的好評,但團隊原來覺得要優先改進的點,大部分從用戶角度來說,並不是很重要。

 

2.     我曾經規劃過一個 SaaS 產品,當時新產品有3種可能的側重點,吃不準客戶會更接受哪一個。爲了決定究竟選擇哪個方面作爲產品的側重點,我們並沒有在內部做過多的討論,而是飛快的推出了第一個版本,這個版本是一個不完整的版本,網站上只有產品介紹,和“申請試用”按鈕,申請試用後的功能什麼也沒做。當用戶“申請試用”時,會彈出一個類似“謝謝你對我們的產品感興趣,我們會主動和你聯絡”的頁面。而產品介紹其實我們有三種,分別對應了一種產品設計的側重點,某個用戶在看產品介紹時,會隨機看到三種中的一種。根據一週內,用戶“申請試用”的轉換率,我們知道了大部分用戶更認可其中一種的產品方向。有了這個結論後,我們纔開始真正做下一步的產品設計。

 

當對一些重要的產品決策沒有把握時,在傳統的思維中,往往會通過內部討論,慎重地做一個決策,在決策基礎上做完整的方案設計。如果決策錯誤,就會導致產品的失敗,即使發現錯誤後再修正,也會造成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浪費。而在“快速迭代”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會用儘可能少的資源,儘快推出原型產品,通過用戶反饋來驗證產品決策的正確性並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