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

        當寫下這個相當抽象的題目,卻又面對如此社會化的現實,我猶豫過如何下筆來闡述這個話題。記得小時候,一輩子沒有讀書的農村奶奶告誡我們孫兒孫女最多的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要我們好好讀書,做到“鯉魚跳龍門”,離開那祖輩耕耘的農村,做個城裏人。在她的嚴格要求下,我們六個做孫輩的有四個獲得了在當時我們家鄉比較高的學歷,離開了農村。回想起來,也是奶奶的話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力--------知識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命運是什麼?我們有很多人在不停的思考這個問題。命,也許是上天給我們不能改變的,如我們的家庭出身---來自城市還是農村,個人的身材的高矮、長相的好壞等;運,就是我們在人生中面臨的那一次次的機遇或者機會,不管是它本應該是屬於你的還是明天的曙光也好。有時候,單純的把命運作爲一個單純詞來看,真的意義不大,如果從複合詞的角度來思考,命和運的關係不是那麼簡單。
       四十年多年前,家境貧寒的奶奶實在無法同時供養二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的學習,只能讓天資聰慧的大伯輟學,習武行醫,儘管那個時候大伯一年的學費纔不到兩元錢,但對於靠從土坷垃中刨食以及爺爺農閒時做木匠活賺的辛苦錢,來供給一家六口人來說,真的是十分艱難。我父親,機遇好(也許娘痛滿崽),一直讀到初小,在十六歲那年,靠奶奶的公關,給招兵的幹部幾多土特產和招待了不少酒飯後,才比較順利地當上了鐵道兵。從此後,靠着好學和聰明,他在部隊學會了很多種樂器,進入了團隊的文工團,同時把文化成績也鞏固了不少。在部隊的三年,他獲得了很多嘉獎,一本本獲獎證書上的相片,他笑得是那麼陽光和燦爛(可這些證書被小時候不懂事的我一本本搞丟了,也成爲父親一大遺憾)。可惜的是,因爲某個演出合作的事情,與一個戰友產生點摩擦,鬧到了連長那裏。父親仗着才氣好,沒有給連長面子,給領導的感覺是這個兵太狂妄。而這些都是父親的天生就具有湖南邵陽人那種天不拍,地不怕,不畏權威的霸蠻血性。而後,父親爲這,在自己部隊的升遷路留下了惡果,三年部隊服役到期,父親只能揮淚告別生活幾年的營房,回到偏遠貧窮的邵陽山村。講到往事,父親總是唏噓不已,感慨萬千,不停地說,自己那個時候太年輕不懂事了,否則從早從班長升遷到排長,連長等。那個時候父親的文化成績也不賴,字也寫的比較好,是連隊中比較有名的小文人。
        回到家鄉剛滿十九歲的父親,又通過奶奶的活動,找了不少關係,送了不少土特產,獲得了兩個招工吃國家皇糧的機會---一個是去漣源鋼鐵廠當工人,一個是在家鄉做教師。熱戀中的父親(藉着舅舅是父親戰友的關係,認識了青春的母親),選擇了後者,這一干就是四十多個冬夏春秋到如今。而當年各種條件比他差的鄰村的一個人去了漣鋼,如今混到處級幹部。談起當年工作的選擇,父親總是沉默良久,眼神中更多的是對母親的愛,對曾經的選擇是無悔的神情。這,就是我深愛父親的原因。
        父親小時候對我們這些兒女是相當溺愛的,也許是他工作很少回家關照我們的原因。我們弟妹幾個都是在奶奶和母親的呵護下長大。母親是個相當勤勞,性格倔強的人,在她身上我們很少獲得溫情,更多的是呵斥和責罵我們的懶惰。感謝母親的勤勞,給了我們做子女的寬裕的學習時間。從上初中起,我和弟弟一直是班上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在她不停忙碌的身後,我們做子女的只有默默的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她的操勞。
       農村的學習條件是相當艱苦的,沒有豐富的課外書,也沒有什麼名師,一切靠自己從課本中領悟。隨着學習的年級越來越高,母親看出我對更多知識的渴求,總是在每月我從學校回家時,塞給我三十元的課外資料費,而這一給就是整個初、高中六年。從那個時候起,我才知道有個雜誌叫《讀者文摘》(後來改名叫《讀者》)。更多的閱讀,讓我開闊了眼界,也深深體會到奶奶講的那些話的深意。當我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考入縣重點一中(母校後在1999年晉級爲市重點)後,看着當時縣裏最好的高中那高大挺拔的教學樓和實驗樓,摸着那漂亮的課桌,從寬敞明亮的教室裏俯瞰校園美景的時候,內心的震撼是相當的強烈的-------如果沒有好的優異的學習成績,沒有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學習,我如今只能進入鄉下相當普通的高中了,不可能在全縣最好的實驗班讀書,接受這裏最好的高中教育。
        天道酬勤,當我以比較好的成績被北京的一個一直津津樂道自己是所謂的“八大院校”之一的學校錄取後,社會在慢慢的發生着變革-----大學收費並軌,畢業找工作即將雙向選擇等。這些給進入大學學習的農家子弟和他的父輩們都帶來很多無形的壓力。當初,上了大學,在他們的眼裏,就相當買了一個更換身份的保險和一份待遇不錯,國家負責分配的工作,每月上學,國家都全包所有的一切----住宿,吃飯,學費等。事實不是如此,一切都是靠家庭給養,否則沒有一個學生能獨自完成學業。說來慚愧,大學四年,儘管自己做過不少勤工儉學的工作,如在北影做過羣衆演員,推銷過福利彩票等,但從母親給我記錄的賬本上,我花光了了家裏所有的積蓄,也直接導致了弟弟只能上中專,更早的進入社會工作。
       繁華的京城,給我一切都是那麼新鮮。蜿蜒巍峨的八達嶺長城 ,似錦的西單,寬廣的天安門廣場,古老的故宮,生機勃勃的動、植物園 等都留下我流連的足跡。。。。。。,  北影的劇場,北航的游泳池,花園式而寬大的清華,人文氣息中的北大未名湖等給我美好的記憶。。。。。。,  臨近畢業時,每當夜深人靜時,我仰望星空抑或俯瞰北四環川流不息的車流,感覺自己一個農村娃曾經是何等的渺小------而今進入天子腳下的大學學習,這一切都是知識改變了自己-------可日益蕪雜的社會,我們這些整天聲色犬馬,把大學生活當成養身體的場所,信息系統管理專業的天之驕子除了能安裝簡單的windows95系統,知道點數據庫理論和C語言編程的人,能否被社會接納?想起來不禁心情落寞。如今回想自己在學院信息中心的電腦上笨手笨腳用word97編輯通過實習後那獲得的丁點經驗來寫的論文,不僅啞然失笑!
       九十年代末,就業形勢雖不如如今緊張,但也是壓力重重。記得自己與幾個室友到求職者多如蝗、蟻的國際會展中心投簡歷,明顯的感覺到受歧視------北大、清華、師大的是七個單位要一個,而我們是七個搶一個單位。內心深刻感覺母校這個嬤嬤年老色衰了,我們這些青年才俊也掉價了。在距離校N天后投了N份簡歷的艱辛和痛苦後,幸運女神終於向我招手,在北郵我與遼寧通信管理局簽訂了工作合約,從此也算吃上了國家皇糧。
       工作十年多年來,感覺社會在不斷的發生深刻的變革:醫改、教改、房改-----出來了新社會的“三座大山”,大學擴招,芙蓉姐姐,二月丫頭,一枝獨秀,超女,快男,賣豬肉的北大生,大學村官,暴力拆遷,電信拆分合並等等,充斥在電子和紙質媒體的都是那些我前所未聞的新聞和事件,內心總是惶惶不安,這個社會怎麼了?道德和正義在“發展纔是硬道理”的面前一點點的淪喪!人之間的友善和真誠在金錢衡量實力的面前變得越來越冷漠和自私。上海海事大學的楊元元的自殺,就是人性冷漠到極點的例子。一個家庭極端貧寒的女子,盡着自己做女兒的孝道---攜着家鄉無寸土,無立錐之地的老母在校讀研。爲了美好的明天,年近30,錯過了美好生育年齡,本應在相夫教子的年齡,兩條斑駁陳舊的毛巾自縊了-------知識改變命運?
       慶幸自己早工作了十多年,沒有如今學子們求職的艱辛和苦難。如果把我放到當今的社會學習和求職,我坦言自己沒有這麼好的耐心和堅強。如此,我也不奇怪大學門口和校園內那些名車擠滿了,接送那些不諳世事的女學生了。這些曾經高尚聖潔的靈魂和心靈被肉慾和金錢吞噬了,留下了空虛和赤裸裸的交易。(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