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經理系列:偉大的互聯網產品如何生長

一個好的產品是如何誕生並長成的?
2002年6月,周杰前往Google,只是想進入搜索部門,沒想到進入了廣告部門,要開發Google AdWords 和Google Adsense。
當時搜索引擎競價排名的鼻祖Overture正在遊說Google,希望他們能成爲合作伙伴,共同開發這一新市場。Overture告訴Google,一年能收入2到3億美元。後者也一直這麼認爲。
沒想到系統上線後,客戶以野草般的速度增長,設計時的容量怎麼也跟不上客戶增長的速度。谷歌在第一年的時間裏不斷修改調整。直到一年後,廣告開發團隊纔有時間去調查爲什麼這套系統能這麼受歡迎。
周杰記得,出來的結果至少有兩點:一是當時包括雅虎在內的競爭對手同類業務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二是谷歌的技術佔到了優勢。他得出的結論是,“技術優勢”。雅虎的技術弱勢,導致PRM(每千次搜索產生的廣告收入)值過低。
現在Google在廣告市場的收入一年就達到100多億美元。而曾號稱是鼻祖的Overture早在2005年被Google擊敗,雅虎也在不久前向微軟妥協。
校內剛剛將自己的名字更名爲人人網。王秀娟曾記得,千橡在確定以校內網爲SNS戰略核心之前,嘗試了5Q、貓撲等多個平臺,但是彼時市場毫不理會,反而是收購過來的校內網的用戶在自然生長。最後,千橡將所有的重心都聚集到了校內上,軟銀孫正義的目光也隨之而來。
校內的投資人之一、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對此有一個自己的理解,他說,關鍵在第一步是不是能形成溼的雪——這句話跡近於巴菲特在自傳中形容自己的財富起源——要有個核心的用戶羣,他們的關係不能太遠,要有一定的粘性,就像溼的雪一樣,粘成團後才能越滾越大。
後來,這句話他再次和正在創辦“滴”的韓毅說過。滴想做成一個實時的社交網絡,內測3個月後,劉二海笑着問,是不是溼的雪的很重要?那邊韓毅不斷點頭。
曾經我以爲,一開始令人心動的產品走下來多半會是成功的產品。校內的創始人之一王慧文聽到這個大搖其頭,創辦校內之前,他和王興曾做過另一個網站,但是無功而返。直到校內網磕磕絆絆地做出起色,最終賣給了千橡。
微軟也給了我一個答案。他們在一本關於敘述自己Windows NT(這是他們一切操作系統的核心,不管是XP還是Vista,還是將要上市發售的Windows 7,都是在NT之上開發的)開發歷史的書中說,爲什麼當時不優秀的NT,擊敗了技術都比它好的其他幾項技術?和錢沒關係,是因爲Windows NT “後面有人在步驟、有計劃、有組織地一片片的拼圖”。這本書的中文名叫《觀止》。
這幾年,名博麥田創辦了螞蟻網。他的體會是,做產品不好做,非常不好做。想做好很不容易。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需要很全面的知識背景,還要有很好的創造力。
不久前,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給內部產品經理培訓時的一份筆記被一位博客披露了。其中他在開場就說到,互聯網同類產品競爭激烈,只有抓住用戶的心才能持續走下去。產品要贏得用戶的心,要從一些小的點來贏得用戶。
馬化騰強調和介紹的法子,其實是笨法子。“發現產品的不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產品天天用。天天去看,去論壇,去博客、去訂閱。產品經理要敏感點,找出你的產品不足之處。有的產品經理說找不出來,這很奇怪。產品上線的時候堅持三個月天天用,問題是有限的,一天發現一個,解決掉,這樣慢慢的已經開始逼近你那個很有口碑的節點了。不要因爲工作沒有技術含量就不去做,很多好的產品都是靠這個方法做出來的。”
這個法子和史玉柱的類似。不是互聯網人的他做一個網遊公司,居然能快速異軍突起,這不能不讓人佩服。報道就說過,他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悶頭玩遊戲,和玩家聊天,以發現產品的不足。一樣都是笨法子。
史玉柱、馬化騰都是自己公司的首席體驗官、首席產品經理。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沒有喬布斯, 如iPhone那些讓人激動的產品可能就不會誕生在蘋果了;李彥宏在外界低調,但是離職的百度高層一說起他就敬佩得一塌糊塗——李彥宏對搜索引擎的理解,在產品會上他提出的小問題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如周鴻禕,他在調研一個行業,觸摸一個產品時,神情是全神貫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對方,一下子就沉浸進去。
如果把上述這些人定義爲已經成功的產品經理,他們的特點已經顯而易見。新一代互聯網產品經理人此時正在崛起,正在追趕。他們會有什麼新的特質?他們的產品也能締造一個未來的互聯網帝國嗎?騰訊科技將一一邀請這些優秀的,或正在創業中的產品經理做系列訪談。
是爲騰訊科技《新產品經理》系列訪談序。(文/徐志斌)
騰訊科技注:本週五(8月14日)開始,騰訊科技將展開系列《新產品經理》系列訪談,邀請業內優秀的,或正在創業中的產品經理進行對話,每週兩期。第一期嘉賓爲前谷歌技術總監、浪淘金CEO周杰。也更多歡迎創業者、產品經理和我們聯繫。郵件:benxu#tencent.com(發送郵件時請講#換成@)
《新產品經理》系列訪談:
第三期 創業四年項目順利出售 Feedsky呂欣欣:渴望產品功能豐富是美麗陷阱
第四期 互聯網最火熱產品成長曆程 校內網創始人王慧文:SNS壯大前的幸運與調整
頂尖產品經理系列對話:
相關博客:
最牛產品開發故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