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管理和知识管理行业产品分析

注:此文是针对文档管理行业的某公司产品和行业内各种产品形态作了比较分析,权当记录总结。

分析目标

   本文作此分析的总目标是明确XXXXSharePoint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便在应对此类项目时,能够有相关参考和借鉴。对于产品形态、定位差异较大的产品,除了产品本身功能,用户的需求在项目中决定了不同产品的优劣,所以整个比较是细分在不同的需求下面进行对比和竞争的。

除竞争策略分析外,均以客观的、基于企业信息管理员的视角对比,结合了近段时间大量的理解和学习,以及之前的对信息化系统集成的理解,观点有诸多不成熟之处,唯一期望就是能够带来独立思考的讨论和启发。

需求分析

抽离现实需求的比较可能在现实当中不会出现真的交集,将比较放在一个具体抽象的需求和环境中更有价值,所以抽象出客户需求是产品分析和对比的前提。

注意:以下需求均理解为用户真实需求,包括能引导到的最终需求。

一、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目前概念也无标准,宏观上是知识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的过程,实际需求中应该会类似个人、社区等丰富的组合,企业Wiki已经逐步呈现了一些样式,在架构上面必然是BS的方式。

二、内容管理

内容管理基本会包含:文档管理(DM)、网页内容管理(WCM)、记录管理(RM)、数字成像(DI)、文档共享(DS)、整合文件管理(IDM工作流)等内容,是对企业各式数据包括企业网站的管理。SharePoint无疑是很适合的。

三、资源中心

各式各样的资源中心可看作注重某一类资源整合、管理、分享的知识平台,内容、资源的门户显得很重要,即是实际需要,也是建设需要,不然花了大价钱设计的系统,在给上级汇报或参观时,没有可展现的门户,是件尴尬的事情。

四、网盘云存储

这类需求着重于硬件架构层面,本身的应用需求并不复杂,而且并非是单纯软件平台可完成的功能。

五、文档管理

从需求本身来说,文档管理需求分为管控式、共享式、协作式,分别体现了需求上的不同。

管控式文档管理注重将关键、机密的资料进行集中的存储和访问,保障此类资料的安全和正常访问,防泄密、必要的流程是必要需求,就算有复杂的流程本质也是为了文档的安全和管控,通常不会有过多的在线协同操作。

共享式文档管理本质是具有“管控式”与“协作式”的共同点,但两边的特性需求都不是太高,需要集中的管理,也需要方便的共享。

协作式文档管理注重文档的使用,多人的协同分享,类似OA定制的文档模块,协同流程复杂,文档管理作为协同办公的一部分。

XXXX从基本事实上来说,实质更偏重于协作式文档管理,提供优化的文档体验,但流程依赖于第三方,某些形式上又具有管控式特点,在大多时候也被用于管控式的场合中,使得产品适应面比较宽。









产品对比:

产品可比较层面不是硬件、流程、呈现等,在产品有交集的方面进行对比才有积极意义,产品没有交集的层面在此就不再进行比对。

两者的交集主要集中在对文档管理,下列比较选项的权重将会用15分衡量。


功能性对比内容

XXXX

SharePoint

结论

功能权重

创建

可右键创建或本地创建好复制到AnyShare

Office Web APP可直接在浏览器创建或通过Office创建;

A符合使用习惯;S可在浏览器中平台上创建,或Office创建了直接同步,作为文档管理更具专业性;

1

分类

依据组织架构分类

自行创建目录分类

A分类人性智能;S分类需要进行规划,比较繁琐

3

发布

简单的发布审核流程;

可设计出符合企业需要的流程;

A流程简单,满足简单需求;S工作流是核心,可满足复杂需要。

3

使用

本地化操作,使用本机的工具访问,类似网盘效果;远程、离线均可访问;

Web APP可在浏览器实现编辑、操作所有内容,与本地OFFICE紧密集成,不需上传下载过程;

A网盘的操作简单易行,适应大部分人习惯;S通过强大的公司平台,使得与Office无缝集成,可直接在Office上传或浏览器操作,适合高端应用。

5

归档

简单的归档功能;

无明确归档概念,只有“过期策略”可勉强替代,需开发或使用第三方工具;

A满足简单的归档需求;S在不开发情况下,难以满足;

2

销毁

无专业销毁手段流程;

无专业销毁手段流程;

两者一致

1






存储方式

统一存储在自身一体化硬件中;

文档是默认是存储于SQL中,也可存储于第三方存储;

A做到了统一的存储;S默认选择了SQL作为文档存储,是极不适合,并有诸多限制,最好存储于第三方存储。

3

安全性

防泄密的加入是安全性的最好诠释;

由于S的定位,不涉及防泄密内容;

对于注重安全的客户来说,具有防泄密的A是最佳选择,S管理涉密数据不适合;

5

办公协作

无过多协同流程内容。版本管理在内容上不能作合并,只能实现多人依次修改,不能实现多人同时修改;

协作功能非常强大,提供了web界面、通讯工具、浏览器编辑、业务流程提供整体协同;

A的协同能力较弱,也不涉及流程等;作为S核心定位和主打目标,功能是相当强大的,在此类强烈需求下,传统文档管理软件都难以胜任;

4

文档共享

文档共享模式简单那易用;

协同的过程实质也是文档的共享过程,无太多亮点;

A的共享简单迅速,实效性好;S的共享并不是独立的功能点;

4

扩展集成

可向外提供资源访问,但对外集成能力与存储能力较差;

非常全面、丰富的接口,是本身作为基础平台的天然优势;

S的集成能力已由其血统决定,MS的家族决定了其有良好的集成、扩展性;A因为是一体化产品,可作为文档池向他人提供资源,但本身整合受限于产品,处于被集成状态;

3

权限体系

比较专业的权限体系;

权限不是整体的重点,无亮点;

A的权限体系更适合于专门文档管理的场合;

3

搜索

采用第三方引擎,搜索内容受限;

从依赖于Microsoft SQL Server的全文搜索到2010企业级搜索,功能很强大;

S的搜索包括人、设备、网站等内容,不仅限于文档内容,适合高端应用;

2

其他

作为一体化产品,定位为不会作过多个性化定制功能;

作为基础平台,开发者几乎可以在框架下开发出任何定制功能,灵活度高;

A在高端、大规模项目中针对定制内容,由于产品化架构、设计的限制,可能出于劣势;




非功能性对比

XXXX

SharePoint

结论


管理员体验

产品形态具有误导性,无WEB界面,对比之下不够专业,很容易误认为是网盘或文件服务器;

名气大、专业性好,但对于简单的需求过于专业,维护量大;

1、选最好的就不会错,错了也不关自己的事;2、维护量小;3、适合自身需求;


用户体验

体验性与网盘、Windows一致,简单易用;

需要专业培训,理念、操作均很高端,年龄稍大人难以掌握,适合企业主流白领;

中国一般用户习惯于A的操作;S的个人社区、网站全WEB的协同办公国内适用性有待考察;


形态

软硬一体化;CS的操作方式,对于文档来说接近于本地,但不可避免存在CS的天然劣势;

软件平台模式;主流BS的操作方式,所有协同、管理甚至文档的编辑创建都可在浏览器完成;

CS方式会存在本地需存储运算、产生维护量、依赖电脑环境等问题;BS模式有维护量少的特点,但一般来说文档访问确不如本地便捷,但S致力通过Web APP构建Web的办公环境;


定位

1、一般需求的文档管理;2、无过多审批流程的文档管理;3、文件服务器、NAS的升级;

1、不适于简单的集中存储、共享的文档管理;2、适用于协同需求强烈的文档管理;

即使在文档管理领域,两者的竞争仍然是有差异性的。








        SharePoint作为企业整体协同和管理的解决方案,在文档管理的细节功能上还是欠缺的,国内专业文档管理厂商在面对专业文档管理在功能点上具有优势。且由于SharePoint功能强大,模块众多,需求简单的项目SharePoint过于庞大,操作纷繁复杂,对于专业文档管理厂商也是优势。

但面对需要真正文档管理、业务协同的高端、复杂的项目需求,而不是文件服务器升级版,SharePoint作为基础平台的强大、扩展、集成能力,恐怕不是一款文档管理软件能够抗衡的。


如何竞争:

在实际项目作产品对比过程中,需根据实际客户需求在上一章找到对应需求,根据需求采用不同的竞争策略。竞争的前提是需求点为文档管理,如果需求为网盘、云存储或者协同、资源平台,则两者就不用竞争和对比了。


一、文档管理之文件服务器升级

竞争策略:顺理成章

文件服务器升级客户,会很容易找出文件服务器的缺点,在XXXX上得到解决,而SharePoint的协同式管理不适合此类用户,会感觉相当繁杂,选择XXXX顺理成章。


二、文档管理之管控式需求

竞争策略:防泄密

对于管控式需求而言,安全是首要考虑的,XXXX就不需主推使用便捷、简易共享等功能,相反客户端的模式还会给人以不够安全的印象,BS的模式因为通过浏览器访问的是服务器数据,安全性好,且BS的模式形式上比较专业。策略是推广防泄密,让客户认同XXXX与防泄密的结合是最佳方式,传统文档管理以及SharePonit对于防泄密功能是素手无策的。


三、文档管理之共享式需求

竞争策略:扬长避短

对于共享式需求而言,集中统一管理是必要的,灵活的共享模式也是应当的。BS模式架构的平台在内容呈现方面,形式上比客户端有优势,但灵活共享是弊端,XXXX应该扬长避短,展现客户端的易用层面的优势,强调XXXX权限体系、安全性、易分享等内容,使用户忽略BS呈现、维护量少的优势。

此类需求的客户可能开始会选择SharePonit,但后面会发现简单的需求实现起来反而会很复杂,通过简单的方式满足简单的需求是XXXX的优势。


四、文档管理之协同式需求

竞争策略:优势互补

对于协同式需求而言,客户需求的协同的公共平台、资料呈现、复杂的流程,都是目前的XXXX不具备的,也不是产品重点,在此类需求下,SharePoint或者OA的文档模块是较好的选择,但我们依然可以从提供硬件以及良好的访问体验去作一个切入,XXXX提供硬件存储、专业的权限体系、便捷文档访问和共享,与协同管理平台作一个对接,发挥双方优势,说明XXXX资源是完全对外开放是互补的重点。


附录

一、关于SharePoint国内适用性思考:

        SharePoint作为企业协同的平台,在内容管理、甚至搭建知识管理平台都是比较适用的,但作为单纯的文档管理,SharePoint的模式在国内应用上不可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于文档管理有技术上的限制,由于默认文档是以存在SQL中,导致文档的数量、文档的大小都有一定的限制,对于海量存储的场合,协同平台就不是太专业了。

二、对於单纯的管控式需求来说,协同意义不大,安全、权限、防泄密是重点。

三、对于一般的共享式需求来说,SharePoint过于庞大,操作繁杂,领先的理念并不适用常规的文件共享使用。

四、对于协同式需求来说,SharePoint作为基础平台,需要专业的SharePoint平台开发人员进行开发设计,相比较OA或其他平台的开发,此类开发人员必然是稀缺的。

五、SharePoint基于Office系列MS家族的整合,优良的网站、社区搭建效果,无疑会提供良好的协同办公环境,在Office Web APP的支撑下,浏览器成为可替代本地的办公环境。但是国内的需求还处于文档管理初级阶段,甚至很多公司都没有提供专业文档管理系统,在目前接受能力下,SharePoint先进理念的协同方式、技术化的操作、国内并不成熟的开发,综合在一起SharePoint并不能很好满足国内文档管理用户的需求。有待更多的项目应用使得国内SharePoint的应用成熟,也有待于国内企业客户自身信息化水平提升,观念、接收能力的加强。

二、关于文档管理中C/SB/S差异化思考:

C/S又称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模式,客户机需安装客户端,承载一定运算工作。

B/SBrower/Server的缩写,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C/S模式优点在于可不受制于浏览器模式的限制,开发出更为友好的界面和灵活的使用模式,操作体验基于Windows平台,熟悉友好。

但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涉及到安装、升级的工作量,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跨平台需要研发新的客户端。CS模式数据分散于客户端、服务器两地,实现真正的数据同步需要建立复杂的连接,需要对网络、客户端进行维护,在网络复杂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问题。

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低维护量无疑在某些场合很受欢迎,但内容实现受制于这种模式框架,不过近来的B/S的发展使得很多的应用在浏览器实现成为可能,类似BS化的办公。

文档管理需求不同,对B/SC/S的敏感程度不一致。管控式应用对于B/SC/S模式不敏感,甚至会关注B/S的低维护性和呈现方式,核心只要能够管控好文件、访问文件即可。共享式会关注管理和使用,C/S易用操作在这类需求中可能会占据上风。至于协同式需要有协作环境、流程管理,C/S方式就不是太适合了。

三、关于文档管理内容思考:

   企业文档管理就个人目前臆测,主要所需要管理的目标文档是关键性、结果性的文档,而不是过程性文档,类似SharePoint提供的协同工作平台强化过程性文档,强化协同,在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可能并不是文档管理重点。

中国化的文档管理大多数人都认为文档资料是自身的竞争力一部分,不愿也不想上传、分享,这有待于机制观念的改观,所以企业所关注的往往不是个人的文档怎么管理,把个人的文档给强制管理起来,而是属于企业的关键文档管理、控制起来。

对这类文档的管理趋于统一管理、安全、防泄密等,对于这样的文档管理,权限、防泄密是重要内容。WEB的方式代表了访问服务器,所有数据均在服务器上存储,符合统一、安全等需求,由于不是需要在线进行协同操作,WEB在线操作难度不会有过大影响。



四、文档管理中流程思考:

   对于协同式的文档管理来说,过程性文档的各种业务流程纷杂不必多说。目前大部分管控式需求只管理企业关键公共文档,而此类文档也会涉及到较多的审核、发布流程,签入、签出流程,而每个企业的流程都是有差异的,文档的工作流可能会较为复杂。传统文档管理系统带有协同流程模块即是解决此需求,至于目前企业内部OA是否会替代此流程,还需根据不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假设OA系统是企业自身开发的,对接是便捷的,但如果是外采的OA系统,协调原厂商在合同完成情况下,再次开发,又会涉及到一笔费用,这些情况都需具体分析。

   但能够抛开这些流程,让这部分差异化内容扔给别的厂商去实现,无疑是很好的策略,但如何在自身的功能范围内保持特色,并且在协同领域、甚至文档管理领域不与协同厂商产生竞争,比如很多协同厂商也尝试通过协同平台触及文档管理领域,SharePoint、泛微等,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问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