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術和宗教的背後的產品邏輯

在人類的原始時代,人們相信巫術,相信這是神之力主宰自然的力量,比如:乾旱時會使用巫術求雨,生病時會使用巫藥治病。而擁有巫術的巫師相當於神,因此人類部落的巫師有着無比崇高的地位。然後隨着人類智力的進步,人們漸漸發現,巫術會失靈,會不準,巫師開始被質疑,地位也在動搖。

甚至,部分人們按照巫師所說的一切執行後,仍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后,會把憤怒轉移到巫師身上,於是,巫師這個職業,開始變得危險,巫師從業人員開始變得越來越少,這個行業邊漸漸衰落起來。但是,人們仍然會遇到的一些不得其解的問題,他們需要一款升級產品。於是,巫術的替代品——宗教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宗教和巫術,如果把他們看成一種服務,它們的底層服務邏輯是有區別的。巫術服務體系中,巫師是神本身,擁有神之力,人們供奉巫師,纔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宗教服務體系中,

神職人員是神的高級僕人,他們本身沒有神之力,頂多神賜予了他們部分神力。

他們和信徒們共同,遵循着神的教誨和規則,神會給他們想要的東西。而正是這種服務主體的變化,給宗教這個產品帶來了持續的生命力。因爲神是看不見摸不着又琢磨不定的東西,如果你按照神的教誨去執行,但又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你的憤怒和不滿,會主要指向神,而不是神職人員,

做個類比來理解,神職人員是像客服一樣,去用各種手動安撫或平息憤怒的人們,之後再細細的講解產品使用規則,最後,會承諾嘗試把你的投訴傳達給神,並再次強調,你死後,神肯定會給你進行清算的,因此建議你繼續遵照神的教誨試試……

總之,這個服務體系遇到用戶投訴時,用戶是看不到服務主體——神,因此用戶無法得到一個非常明確的反饋,而神職人員則會兩手一攤,告訴你:“哦,這也許就是神的建議,你回去好好想想,祝福你”。

另外,會有一些受不了這樣服務的用戶,幻想着自己徹底站在神的對立面,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比如這位衆所周知的吸血鬼始祖,德古拉大叔。


總而言之,宗教服務名義上的服務主體是神,這樣的好處是:

  • 提高了神職人員的生存率和從業意願——用戶需求沒有被滿足時,主要責任人是神,而不是神職人員。
  • 調整了用戶的預期,逆向角度下提高了用戶體驗——神是一個琢磨不定的東西,提供的服務有不確定性,服務不好時,你得忍着。
  • 提高了用戶留存——因爲神的不確定性,給了用戶一個動力,願意繼續消費宗教服務,他們心裏會想:“說不準神哪一天顯靈了呢”?

最後,留一個問題,可否用宗教的服務邏輯,來分析知識付費產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