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你離開了,我卻留下來

01

在職場混,混得比較有勁的人都是知道自己的舒適區界限,然後不斷的往外延伸,不斷的充盈自己。

有時候跳出舒適區雖然辛苦,但一味的待在舒適區裏,會讓人的視線越來越小。

你嘗試着跳出舒適區,做些自己原以爲做不到的事情,你會發現世界真的很大,還有無限可能。

如果你不跳出舒適區或者只是一味追求你的舒適區,後來的我們會有什麼區別呢?

當然有區別,就如劉若英和大壯合唱的一首歌:後來,我總算學會了……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02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幾個“後來的我們”的故事。

200X年,和我同時入職某手機連鎖公司做銷售的哥們A哥,他覺得大學生賣手機沒前途,經常又不受同事尊重,特別是那些前臺收銀的老油條們。

於是,他去追求自己的前途和受人尊重的工作去了,我卻留了下來。

後來的我們,他還在一線做銷售員,我卻晉升了5次。

201X年,和我共事的哥們B哥,他覺得公司不重視部門的發展,這樣打一份工作沒有什麼意義。

於是,他投資做個體戶去了,我卻留下部門繼續奮鬥。

後來的我們,他又回去做一線銷售員了,我卻又晉升了5次。

201X年,有一次我跟校長(我的領導 )在聊天中談到了發展的問題,我說自己做不了校長,因爲我怕做領導、我恐懼做重大決策。

校長跟我講,你這只是暫時的,以後你肯定是會做領導的。

然而,在我的人生遭遇到了重創,那時候我變得非常的害怕、恐懼、慌張,我顯得不知所措。

之後,校長又跟我講,現在你確實不適合做領導。

但是,沒過多久,我不但做了領導,還在短時間內做過了兩個部門的最高負責人。

因爲經歷過創傷後,我變得更沉穩了,所以逼着自己跳出了舒適區。

後來的我們,他離開了學校繼續做職業講師,我卻做了校長。

在這我完全沒有貶低一線銷售員的想法,也不是要炫耀自己多麼的利害,而是想表達:

無論在什麼企業上班,無論做什麼崗位工作,你都會遇到困難和不舒服的事情。

如果你不克服這些困難,只是一味追求讓自己感到舒適的工作,那麼你永遠無法突破自己。


03

如果你發現難以跨出舒適區,安心,你並不是特例。

美國組織心理學教授莫林斯基二十年來專注於此課題,長期追蹤1000多個案例,總結出了人們在試圖走出舒適區時,經常面臨着的五大核心心理障礙。

1.真實性挑戰:“完全不是我”的感覺和隨之而來的壓力。

2.魅力挑戰:這樣做“會讓人們不再喜歡我”的感覺以及它引起的焦慮。

3.能力挑戰:感覺“我不擅此事,而且盡人皆知”,以及隨之而來的尷尬或者恥辱。

4.憤怒挑戰:“我不應該首當其衝做出改變”的強烈情緒,以及隨之而來的挫敗感和惱怒。

5.道德挑戰:“我不應該這樣做”的強烈自責感,以及隨之而來的焦慮和罪惡感。

當然,在考慮走出舒適區時,你不會每次都經歷所有五個挑戰。但事實上,任何一個挑戰都可能讓你止步。


04

以下我再分享一個本人真實的相關案例,當時我所跳出的舒適區面臨的困難是【 能力挑戰】。

1.先說關於我個人弱點的故事:我最怕做決策,特別是重大的決策。如在2015年統籌全集團5個公司的年會時,由於統籌的工作沒做好,我換了15個主題都沒能落地活動,之後我就變得非常怕做領導統籌的工作。

2.我的舒適區是不做領導(部門負責人),於是我躺在自己的舒適區裏,不管去到那個部門最多也就當個二把手(因爲二把手不用做重大決策),就算有機會做領導都直接拒絕。

3.2017年有一個跨部門做領導的機會,我做了,並且也突破了自己舒適區,我怎樣做到的呢?

一個是因爲我經歷了一些事變得了更沉穩,另外一個是用以終爲始的方法來引誘自己的。

我分析自己要做好未來的事(管理培訓、職業規劃),就必須要做過領導才行,於是我就硬着頭皮去做了領導,還沒做了半年我就跳出了只敢躺在老大背後當老二的這個舒適區。

如果你覺得我的方法只是個案,不一定適合大衆,那麼以下再爲大家獻上跳出舒適區的一些方法,總有一套適合你。

方法一:

源自內心的渴望(驅動)+適合自己的策略(方法)+堅持不懈的努力(習慣)+及時有效的反饋(激勵)。

方法二:

定下一個目標,找到這個領域的頂尖榜樣,研究他、學習他,大量行動,調整優化。

方法三:

在未知面前被恐懼支配,總是覺得自己肯定做不到,比自己優秀的人太多。

但是當自己邁出第一步或者真正去做的時候,這種恐懼就變成了想贏的力量。


後來,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跳出舒適區。


完/圖片來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