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 VS 人性的枷锁

-1-

作为一个初级的阅读者,我并没有勇气对每一本读过的书都做一番评价。譬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尽管在4月份就已经完成了阅读,但仍不敢对这本出版了170年的名著评头论足。当然,最关键的是,我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剖析出任何有新意的内容。

然后,我又开始阅读另外一位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作品《人性的枷锁》,当毛姆用一种平淡朴实的口吻讲述菲利普的故事时,我的脑海里却不时浮现出与简-爱相关的情节和内容,这让我意识到,如果把这两本书做一个简单的比较阅读,或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2-

一流作家VS二级甲等作家

世人给予夏洛蒂-勃朗特及其作品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她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表现的是孤独、卑微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与挣扎,但并不完全具备悲观与消极的色彩。相反,她试图在告诉人们:即使是一个小人物,依靠自己的正直品德与聪明才智,只要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是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追求的。

夏洛蒂-勃朗特的伟大之处在于,在170年前的英国,社会等级森严、男权至上,文学作品中充斥着上层社会的贵族绅士与欢歌X舞,简-爱这个主张男女平等、追求女权独立的形象一出现,就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简-爱》也被推崇为研究文学与X别意识的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作家。

毛姆著有大量的小说/戏剧/游记等不同种类的作品,创作时间长达65年,其作品《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等深受读者喜爱,作品的受众范围与影响十分广泛。但在英美文学批评界,毛姆获得的赞誉却微乎其微,许多“英美文学史著作经常对其作品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这种情况让毛姆也很困惑:

我在等待这样一位批评家,等着他来告诉我,为什么我有这么多缺点,我的书依然在那么多年里被那么多人翻阅?

许多批评家对毛姆不屑一顾,认为他只是一个“技术娴熟的工匠”、“一个讲故事的人而不是思想深刻的作家”。无可奈何却又自负的毛姆则把自己笑称为:二流作家中的佼佼者!【部分内容引自《掀开彩色的面纱:毛姆创作研究》,人民出版社,秦宏著。】


-3-

悲惨的一生VS漫长的告别

夏洛蒂-勃朗特的一生可以用悲惨来形容。

她1816年出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贫困的乡村牧师家庭,5岁时母亲患癌症去世,8岁时被送进一所只有穷困家的子女才进的寄宿学校读书,那种学校条件极差,校规却十分严厉,孩子们终年无饱食之日,却又经常遭受体罚与疾病的侵扰。15岁时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里当教师。23岁时去富人家里做了在当时地位低下的家庭教师。1847年其成名作《简-爱》发表后,31岁的夏洛蒂-勃朗特又面临了家庭的不幸,几乎在一年的时间内,她的弟弟、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作者】和安妮-勃朗特【《艾格妮丝-格雷》作者】相继去世。1855年,39岁的夏洛蒂-勃朗特也在病中悲惨的死去……

除了《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只留下了《谢利》、《维莱特》、《教师》等几部作品。

此时再提及享受了91年光辉岁月的毛姆几乎有了负罪感!

当然,毛姆也有一个不太愉快的童年。1874年出生在法国的毛姆在不满10岁时,父母就先后去世了,他被送到英国由其伯父抚养。毛姆年幼时身材矮小并患有严重的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羞辱与欺凌,这养成了他孤僻、敏感、内向的X格,并对其日后世界观的形成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毛姆在23岁即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自此开始了专业的文学创作,28岁时已经靠戏剧创作成为红极一时的剧作家。毛姆是那个年代最富裕的作家,他与XX伴侣携手游览中国、印度、拉美等地并获得“世界旅行家”的绰号。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图卢兹大学授予他“荣誉团骑士”勋章,80岁时成为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并被女王授予“荣誉侍从”称号。

毛姆留给世人的作品包括20部长篇小说、6部短篇小说集、7部游记及随笔,戏剧作品20余部……


-4-

简-爱VS菲利普-凯利

大多数的读者认为,《简-爱》与《人性的枷锁》均是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夏洛蒂-勃朗特前半生的经历中看到简-爱的影子。而毛姆则在《人性的枷锁》自序中明确地说:“本书不是一部自传,而是自传体小说。事实与虚构紧密交织。”

在《人性的枷锁》中,主人公菲利普是一个先天跛足的残疾人。这种残疾让他遭受的心灵上的羞辱与摧残远远超过了残疾本身。在母亲去世后,他被送到伯父那抚养。和简-爱不同的是,菲利普并没受到简-爱那样来自亲戚的虐待,相反,菲利普的伯母很是疼爱他,这或许让菲利普有了隐忍和宽容的性格。我不确定这与作家的X别有没有关系,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夏洛蒂-勃朗特的笔下,凡是欺凌简-爱的人物都没有得到好下场:约翰表哥以无赖的名声自杀了,里德舅妈瘫痪了,洛伍德学校的勃洛克赫斯特校董也身败名裂了……而在《人性的枷锁》中却没有出现类似的情节设计。

对待爱情的态度,简-爱与菲利普也完全展现出了不同处理方式。菲利普的爱情是卑微的、畸形的、炽热的和不可理喻的。他一次又一次的被米尔德丽德羞辱、XX、抛弃、背叛,但菲利普还是没有任何尊严的像一只带着谄媚摇尾乞怜的小狗匍匐在她的脚下。他节衣缩食资助米尔德丽德带着她的XX去国外享受二人世界,他照顾米尔德丽德与别的男人生下的孩子,他甚至为资助已经沦为X女的米尔德丽德而祈求自己的伯父尽快死去以便早些继承他微薄的遗产……

简-爱追求的却是一种在灵魂上平等的、有着独立人格和尊严的爱情,这种爱情容不得任何情感上的瑕疵和欺骗。当这种憧憬破灭以后,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主张自尊自重的简-爱则义无反顾的选择离开桑菲尔德府,离开心爱的人,走上漂泊之路,走向生死未卜的未来。

我愿意为简-爱对待爱情从不拖泥带水的态度喝彩,可看着扑倒在床上,紧紧地攥着拳头只为不让自己哭出声来的菲利普,我真的认为:和女人相比,男人,的确是心太软。


-5-

世界名著VS畅销小说

作为一部世界级的文学名著,任何人阅读《简-爱》都会被认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需要任何理由。尽管《人性的枷锁》被认为代表了毛姆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但在阅读完这部长达63.3万字的作品后,因为无法总结出像《简-爱》那样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我开始理解部分批评家对毛姆“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的评价了。

但是,讲好一个故事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设计了一些伏笔(比如第三章被一笔带过的一个“姓爱的穷亲戚”却在最后给简-爱留下了巨额遗产),也设计了一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巧合(比如简-爱在离开罗切斯特后,居然流浪到了自己的表兄妹家等)。这些刻意安排的情节在《人性的枷锁》中都未曾发现,毛姆追求的是“卓越的叙事技巧和简洁、朴实、悦耳的语言风格”。他就像一个坐在酒吧对面和你聊天的朋友,不动声色地就把你带入到一个听起来并不算引人入胜但又让你欲罢不能的故事中。

这才是高手的境界!


-6-

把小说当成布道场或者课堂,那是一种陋习。

要是读者以为在读小说时就能轻松地获得知识,我相信他已经误入歧途。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勤奋的学习,而那是一件艰辛而枯燥的工作。【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感谢你阅读至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