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高效能人士的學習習慣就能緩解焦慮症嗎?

高效學習

——高效能人士的7個學習習慣   【日】和田秀樹

日本作家和田秀樹先生的著作《高效學習》通過分析高效能人士的7個學習習慣,幫助那些想學習的人實現精準和高效的學習。

作者和田秀樹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部,曾就職於東京大學附屬醫院,在日本以教授各種考試祕訣而聞名,著有各類實用書籍六百多本,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產作家。他的作品主要包括時間管理、心靈感悟、學習方法等,涉獵廣泛,因此獲得了“學習之神”的美譽。

那麼,和田秀樹所說的7個學習習慣究竟是什麼呢?或者說,究竟有什麼獨到之處呢?

習慣一:高效能人士一直在強化自學能力

本書主要是寫給已經畢業進入職場的成年人,所以,一開始,作者就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許多人從學校畢業以後,就再也沒有學習過了。而成人後,或者說離開校園後能否持續學習,才真正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正如2300年前的思想家荀子在《勸學》中所說:學不可以已,意思就是說學習是無止境的,不可以讓它停止。而且,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知識的更新和迭代就如北、上、廣、深的生活節奏,稍一放鬆,就已經落後了半個身位。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網絡上流傳很久的一句話:比你優秀的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在《高效學習》這本書中,作者和田秀樹明顯認同這種觀點,他引用了一份調查報告來證明這一點:在對年收入分別爲2000萬日元和500萬日元人羣的學習進行比較後發現,年收入高的人羣中,69.2%的人回答工作之外的時間會選擇學習,在低收入人羣中,選擇學習的比例只有41.2%,再次印證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其實就在於業餘時間的分配上。

不管是聳人聽聞還是老調重彈,作者想要強調的就是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或許這些內容會帶給您那麼一點點焦慮,但我認爲,適度的學習焦慮症對促進學習還是有幫助的。

那麼,高效能人士的第二個學習習慣能緩解這種焦慮症嗎?

習慣二:高效能人士學習前會做充足的準備

首先要明確學習什麼?作者和田秀樹引用現代精神分析學奠基人科胡特的話說:人的自戀無法得到滿足時就會感到不舒適。然後據此給出了一個讓人感覺十分愉悅的建議:我們應該選擇去學習讓自己開心的、覺得有趣的知識。勉強自己不想學的知識,只會傷害自己的感情。所以,在開始自學前應該做好的第一個準備,就是找準自己的興趣,鎖定學習的內容,讓學習成爲一種樂趣。

現在,如果您已經選擇好了一個能讓您保持興趣的領域,那麼要做的第二個準備就是堅持,堅持是高效學習必備的素養。這裏所說的堅持,是指堅持學習的這種行爲,而不是堅持您選擇的學習方向。作者和田秀樹在本書中也推出了這種觀點:成年人在自學時,如果學習了一個月左右還是完全不理解,那就此放棄也是可以的。當然這種情況也有可能是書籍或教材的選擇除了問題,如果一開始就心高氣傲地挑戰高難度的專業書,自然難以下手。和田秀樹建議剛開始時要降低難度,先從簡單易懂的入門書開始。要是連入門書都讀不明白,讀書的速度也上不去,那隻能得出自己不適合學習這門學科的結論,需要立即調整學習的方向和領域。

現在,您已經選擇了正確的學習領域,那麼還要養成什麼樣的習慣才能開始高效的學習呢?

習慣三:高效能人士看問題經常用獨特的視角

作者和田秀樹把上班族的自學行爲分爲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單純獲取知識,提高素養。關於第一階段的學習,作者在本書的序言裏就着重指出,如果剛讀了幾本入門書籍,掌握了一點知識就變得滿足,則很容易掉進學習的陷阱,錯誤地以爲這就是學習的最終目的。作者多次強調,既然已經學習了,如果只是停留在獲取知識階段就很可惜。所以,作者推崇的第二階段的學習,就是對自己學習過的知識進行解讀,再輸出知識。這就是說,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向自己輸入知識,而是將學到的知識用自己的方法輸出,這纔是高效的學習。

這也是本書重點、反覆闡述的觀點:高效學習的關鍵在於形成屬於自己的觀點,並找到獨特的切入點來輸出知識。至於學習的第三個階段,也就是進一步對這門學科進行研究,以達到成爲學者這樣的終極目標,則不是本書的作者所關注的核心問題。

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首先就要有打破常規框架的勇氣,無論學習什麼,一旦安於固有的框架,思考就會陷入僵局,就會失去探索各種可能性的機會。使用獨特的視角所提出的一些觀點或許是錯誤的,甚至於是荒謬的,但作者認爲:無論是多麼荒唐無稽的言論,假設本身都是自由的,一旦進行了假設,爲了驗證它,我們就需要收集材料進行學習,經過大量的學習,如果發現自己的假設是錯誤的,坦誠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收回假設就可以了。

敢於對權威說不,不被大衆媒體誤導,善於在學習中發現問題,都有助於在學習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現在,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高效能人士學習的第四個習慣。

習慣四:高效能人士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

本書分享到這裏,相信大家都已經感受到了作者和田秀樹的學習態度,那就是成年人的學習應當更有趣、更自由!拒絕填鴨式的學習方式,逐步提高質疑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還對學習的方向給出了三點建議。一,學習經濟,瞭解一點經濟學。二、學習一點心理學,因爲無論在什麼領域進行討論,都不可能剔除人類的心理和感情。三、每天讀一點英語。英語對成年人來說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也許你認爲在英語學習中,口語纔是最難也是最應該掌握的技能,但本書的作者同樣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見解:與其學習英語口語,不如更重視讀寫。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比起能夠進行交流但言之無物的人,外國人更願意和交流略有困難但言之有物的人說話,說話的內容比口語能力更重要。

做好了學習的準備,也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不是就可以開始學習了呢?這時,有些人會說,我當然很想立刻投入學習,但是沒有時間啊!相信這是大多數上班族心中的想法。真的是這樣嗎?

習慣五:高效能人士很擅長時間管理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棉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與其抱怨沒有時間,不如將自己每天的活動記錄一下。現在,許多效率管理、時間管理軟件都可以免費地下載到智能手機上,利用這些唾手可得的App,將自己每日的活動可視化就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自己究竟浪費了多少時間:發呆刷手機的時間、看電視劇的時間、開黑打遊戲的時間等等,每天至少浪費掉了3-4個小時。當然,作者和田秀樹也認爲,適度的社交、娛樂也是必要的,但還是要注意不能把太多精力放在那些沒有收益的娛樂上。

注意統計自己平常各種活動需要花費的時間,這是精細化管理學習時間的第一步。比如自己每天吃飯要多長時間、洗澡要多長時間、應酬要多長時間,要把這些情況都掌握清楚,瞭解這些之後,才能更好的管理時間,才能容易地擠出空閒時間並將這些時間應用到學習上。

作者和田秀樹同時建議大家找到自己的黃金時間,對於他本人,則把自己的黃金時間定義在清晨。他每天堅持23點睡覺,早上五點起牀,起牀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喝咖啡,簡單地做一下體操,再衝個澡,然後就開始寫作。由於職業的關係,他會在每天中午利用午睡來補充睡眠,保證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少於7個小時。當然,對於具有晚睡強迫症而又喜歡睡懶覺的人來說,這樣的作息方式還無法立即複製,但如果你真有了學習的慾望,就不妨從早睡半小時、早起半小時開始吧。而且,真正關心你的人難道不是常在你耳邊說:早睡早起嗎?

這是一個讀書就有優勢的時代。那麼,面對海量的書籍和信息,我們該如何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開始邁出第一步呢?

習慣六:高效能人士會有選擇地閱讀

今天之所以會爲您分享這本書,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作者和田秀樹一直在倡導快樂學習。他不把讀書學習當作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不停地通過各種場景幫你培養學習的興趣和自信。比如,如何快速找到一本適合你的書,作者的建議是有趣的、簡單的,不追求虛榮,從手邊的入門書讀起就行。讀書的樂趣就在於發現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正因爲可以接觸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識,讀書纔有意義。讀完一本200頁左右的書,可能有用的信息只有一頁,怎麼辦?作者毫不猶豫的回答:如果這1頁上有一輩子都能用到的信息,那麼這本書的購書費就值得投資。

作者和田秀樹同時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另一種閱讀習慣,那就是部分熟讀法。也就是說,一本書不用完整地從頭到尾讀完,只要讀懂有用的部分也是可以的。部分熟讀法是否有效,取決於讀書的哪一個部分。通常情況下,要想迅速瞭解作者的主張,只要閱讀第一章就能大體掌握內容,如果讀完第一章就覺得沒意思,作者建議再瀏覽一下目錄,檢查有沒有有用的地方,如果有,就可以熟讀這部分。這樣不但降低了讀書的難度,而且適合上班族寶貴的業餘學習時間。而所有這一切,都要時刻銘記,讀書要以輸出知識爲前提。

習慣七:高效能人士通過輸出學習強化知識

無論讀多少書,不輸出出去就無法確認自己究竟理解了多少。總覺得自己好像知道了一點,這種心態就太危險了,自己好不容易學到的東西也變得沒有價值。所以,作者和田秀樹強調,利用輸出知識來整理輸入的知識。

這需要進行輸出訓練。

首先,可以用模仿他人的方法進行輸出,把他人說過的話,用自己的的語言重新闡述。就像我們平時讓孩子描述他今天在學校都學習了什麼一樣,經常鍛鍊並堅持下去,知識就會得到整理和加深。

第二,通過模仿他人提升自己的談話能力後,就要慢慢開始從自己的視角說話,建立自己的立場。這並不是要求什麼事情都追求標新立異,只是用這種方法培養獨立思考形成自己見解的能力。

第三,通過寫作來輸出知識,讓知識的輸出更有儀式感。而且,通過文章冷靜地進行輸出,人會變得更有智慧。關於這一點,作者和田秀樹仍舊用類型心裏雞湯的方式來鼓勵讀者,他說,不要害怕自己寫的文章乏味無趣,寫得容易理解就好,以“容易理解”爲目標,不管是誰都能做到吧。

我們經常說現在是一個自媒體的時代,微博、微信公衆號,以及衆多的寫作分享網站,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地找到表達自己見解和分享自己文章的平臺。只要有行動力,去積極的投入實踐、堅持寫作,就一定會有突破,就愈發會感受到繼續學習的樂趣和價值。

分享到這裏,高效能人士的7個學習習慣相信大家都有了瞭解。正像本書的作者和田秀樹經常說的那樣,我們不能滿足於只是讀完了這本書,而是要建立自己獨立的視角和思考。比如在本書關於人工智能的描述中,我們也可以質疑和田秀樹的觀點。和田秀樹認爲除了體力勞動,連律師、醫生等腦力勞動領域,都會被人工智能替代,甚至預言80%的工作崗位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這就說明作者是站在“機器對比人類”的框架來思考。事實上,根據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百年研究”項目報告,到2030年,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將應用在“世界各地那些難以吸引年輕人的行業中,比如農業、食品加工業、訂單履行中心和工廠”。該報告沒有發現有任何理由擔心人工智能是對人類的一種迫在眉睫的威脅。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在其著作《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也明確指出:未來將會是一個人工智能強化和增強人類能力的世界,而不是讓人類變得更加無用。人工智能必須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同時又不會損害人的尊嚴。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也能發現其他一些有意思的事情,這也與作者和田秀樹的教育背景和職業背景息息相關。我們知道,和田秀樹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部,也曾就職於東京大學附屬醫院,所以在本書中,我們經常可以讀到關於學習與健康、長壽之間的有趣的觀點,比如自學的優勢就是可以永遠保持年輕;學習可以激活人類情感,防止衰老;在時間管理的章節,更是強調再忙也絕對不能減少睡眠時間等等,讓讀者覺得十分親切和信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