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彈子球》你在追些什麼呢?

“某一天有什麼俘獲我們的心。無所謂什麼,什麼都可以。玫瑰花蕾、丟失的帽子、兒時中意的毛巾、金-皮多爾的舊唱片......全是早已失去歸宿的無謂之物的堆砌,那個什麼在我們心中彷徨兩三天,而後返回原處......黑暗,我們心中被掘出好幾口井,井口有鳥略過。”

                                                                                                                                                                             ——《1973年的彈子球》

                                                                                                                                                            

一、你在追逐什麼?

我們這一生都在追逐什麼,還在襁褓中追逐母乳,上學時追逐成績;成人後追逐愛情、金錢、名譽。幸運的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不幸的人早早退場。不論是誰,或早或晚,總歸在一個節點上:或在淋浴間裏給腦袋上擠洗髮露時,或飯後在窗前吸菸時,或與愛人結束做愛互相擁抱時,突然一個念頭涌上來——“一直讓我夜不能寐,茶飯不思的東西,是我想要的嗎?”

其實很難判斷吧,起碼90後這一代人,大部分人想要的東西彷彿早早就“上帝之手”給安排妥當了。

“你應該把心思放在功課上,這樣纔能有好成績。”

“你應該去上一所好大學,這樣才能找到好工作。”

“你應該找一個穩定的工作,這樣纔能有穩定生活。”

挺可怕的不是嗎,如果窮盡一生追逐的東西,到頭來才發現世界盡頭的另一邊纔是自己的歸宿,那該如何是好?畢竟人生沒有RESTART鍵,一條路走下去後,前面的路大概都會遁入黑暗,再往回走是不大可能了。不如現在想想吧?如果還來得及的話。


二、這是你想要的嗎?

最叫人發怵的事情,是得到了自己一直以來想要的東西,然後才驚覺,

“不對,你跟我想的不太一樣。”

“可是我一直以來就是這樣的。”

“不是,你應該是...”

“那是你一廂情願罷了。”

於是,你的心情一落千丈。

原本期待的心情落空,取而代之的是失落和空虛感,開始是在心裏,後來隨着心臟的每一次迸發,失落感傳至身體的每一個角落,隨之從身上的毛孔滲出,而後又向周圍的世界擴散開來。等到反應過來時,周圍已經黑的駭人了,了無生息的黑,粘稠的黑,要試試動一下身體,都會像被中世紀巫女下咒藏進人偶一般,動彈不得。

也有一些人,無所謂自己的期待。面對同樣的事,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不對,你跟我想的不太一樣。”

“可是我一直以來就是這樣的。”

“那也成,就這樣吧。”

有一些幸運的人,確實是這麼認爲的。在後續的生活中,也從未後悔過。還有些人就稍微壯烈了些,妥協的時候,當做給自己宣判了死刑,誠然不是肉體上的死亡,應當說像是是抽走了靈魂。

如果有人遠遠看過去,應該像雕塑一樣吧,不過是會動的雕塑。



三、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有看過訓練有素的家犬,追着球跑嗎?我們在尋找目標時,也像這一隻狗,呼哧呼哧着,心無旁騖地追着球。等追到之後,又等着另一次球被拋出,不停地循環着,像是證明自己有意義的活着。

我不是很想當追球的狗,傻乎乎的。以至於每次看到圓形狀會滾的玩意都會追上去狂吠。

“那當什麼好呢?”

當自己吧,周圍的人跟我說。

“這可不好辦啊,我連自己都不是很懂自己呢。”

要不先當朵雲吧,也不去追些什麼,等風來就好。它帶我去哪,我就去哪,等到我想清楚了,我再跟風說:

“謝謝啊,拜託就在那裏停下吧,我不當雲了,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它有在呼喚我。”

想想看,你想要的東西,在呼喚你嗎?

沒有的話,要不要和我一塊在上頭當朵雲呢?

軟乎乎的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