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真相謊言乃人性所需

被真相傷害與被謊言安慰,你更希望是哪個?

    做這一選擇題之前,讓我們重溫一下經典寓言《狼來了》:

    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第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着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他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 農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 農夫們生氣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衝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

    大夥兒對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

    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一下子闖進了羊羣。放羊娃害怕極了,拼命地向農夫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呀!狼真的來了!”

    農夫們聽到他的喊聲,以爲他又在說謊,都不理睬他,沒有人去幫他,結果放羊娃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寓言總是深含哲理。透過“狼來了”我們首先看到了,謊言的傷害性。當然它主要想揭示:誠實的重要,以及不尊真實的代價。

    很奇怪的,現實中謊言總扮演安慰劑,真相倒成了傷害利器。這跟“狼來了”不是一樣充滿了生活的荒謬嗎? 不過,生活本就是荒誕不羈,充滿了各種悖論。古往今來,人們需要真相,就像需要飲食一樣,令人存活,人們也需要謊言,就像需要菜餚,令人有胃口。這也本就說明,真相和謊言於人類都有益處,借我曾寫的《真實與謊言的對話》中一小段來闡明:

    A)真實:一切自然的東西是真實的,它們自然保持着真相,哪怕形式有變,但它們真實的本質不會變。自從有了人類社會,我被變得很複雜,很抽象,也很重要。

    B)謊言:那是人類文明賦予你的意義,但人類文明也誕生了我。要不是人創造什麼文字、語言,創造什麼科學、文學、情感之類的東西,就不會有我的出現。

    A)真實:但我討厭你。因爲有你,人們有了相互猜疑,有了不信任,有了傷害,有了紛爭,有了不真實的痛苦。所以,我跟你勢不兩立。

    B)謊言:你錯了,不是因爲有我,纔有人的痛苦。而是因爲人有痛苦或煩惱,爲了躲避它,纔有了我。

    A)真實:有你存在,是人的悲哀。也許是可悲的人,才允許你存在。不過,因爲你的存在,我才更重要,才被人們更需要。

    B)謊言:其實,我們是這個世界的兩種不同情形。當人們還沒有成熟、強大到足以把握這個世界(包括人自己)的全部真實的時候,他們看世界和自己,必然充滿種種幻象和假相。

    ........

    其實,生活裏的真相與謊言故事都在告訴我們,真相與謊言是一對,它們相斥,卻又相互依存。而謊言的誕生,是來自真相的“水清則無魚”的文化事實。只不過,人們意識上能接受的謊言,是戴了冠冕的,所謂善意的謊言。

    對選擇題“被真相傷害與被謊言安慰, 你更希望是哪個?”我想就應該是,憑(人)當下的情景和心境,怎麼選擇都可。理由:真相與謊言都是人性所需。從人性之一“趨樂避苦”出發,與其被真相傷害,寧可要謊言的安慰;如果有人視真相爲“價值”所需,那他會寧願受真相傷害,而拒謊言安慰。就像誰說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一樣。對於追求存在感的人而言,選擇庸俗的快樂,反而是一種傷害。

    所以,在二元選擇面前,考察的既是人性,也是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選擇被真相傷害,還是被謊言安慰,根據個人的價值取向,若是利己利人,或不構成繼續傷害,無所謂對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