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離婚後,他們的孩子真的都不好嗎?

1,

與客戶在飯店等人的過程中,聊的太多結果也不知道爲何聊到家庭,已近60歲的他感慨,孩子高一,休學了一年又在讀高一,每天早上5點多起來給兒子做早餐……

然後他講述他的生活經歷,離婚兩次,大兒子國外大學已經畢業與前前妻在一起,已經放心,而小兒子則是前妻的,3歲的時候由於經常爭吵,脾氣火爆,兩人離婚,也就從那時小兒子從之前特別的開朗活潑,之後開始一直內向、沉默不語……

而進入高中更加如此,與同性基本不說話,更不會與異性說話,有個別問題只找老師,回到家,基本呆在自己的房間,去年偶爾主動與自己父親溝通,就問“人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把他給嚇到了,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休學一年……

靜靜地聽他講他的故事,雖然外在光鮮並自帶光環,對文學是極度熱愛,才華橫溢,或許也正因爲此,註定情感路上的辛酸,直到現在,由於兒子堅決反對他再婚,至今都是自己一人。他總說,不是自己付出了多少,而是好像自己犧牲了很多……

然後語重心長的跟我們說,“你們年輕人啊,無論如何爲了孩子,也不要離婚……”

作爲60,70年的人經歷這些應該是他們那個年代人的感悟,可是對於如今現在的離婚率是年年高升,到如今80後的“離婚沒啥大不了”,中國人的婚姻觀正在發生改變。


2,

對於離婚後,他們的孩子們,就真的都不好嗎?孩子真的成了綁定任何形式婚姻的枷鎖嗎?

之前聽過一個朋友講述她的經歷,結婚5年由於不合協議離婚,有個兒子也才三歲,但是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

離婚那天,法院把兒子判給了朋友。晚上兒子爸爸送他們回家。一路上兒子一聲不吭,到了家樓下,哇地一聲哭了,“爸爸我以後是不是看不到你了”。

朋友有點吃驚,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她沒有提過這天是和爸爸離婚的日子,但兒子好像就是知道今天難得的遊樂園之旅,是爸爸媽媽給他的補償。

夜裏,朋友摟着兒子問他,“你是不是覺得爸爸不要你了?”

兒子把頭埋在被窩裏哭了,點頭。

“爸爸還是你的爸爸,媽媽還是你的媽媽,一切都沒有變化。只是爸爸和媽媽不在一起住了,但是爸爸和媽媽對你的愛一分都沒有減少”。朋友這樣對兒子說。

這種觀念代表了目前非常主流的一種單親家庭的看法。儘管夫妻因爲種種原因分開,但是彼此之間還是可以遵守契約以固定的頻率陪伴孩子,讓孩子依舊在成長中儘可能的接受父母雙方的關愛。

經常會被網絡上李亞鵬帶着女兒出去遊玩的照片感動,女兒李嫣騎着單車,臉上燦爛的笑容,是那麼的幸福,同樣是離婚的家庭,但是父母對女兒的愛以及固定的陪伴,孩子依然快樂成長。


3,

很多時候也都會反觀自身,從小在父母爭吵中成長,而在自己6歲前的記憶,父親的角色都是缺失的,幾乎沒有。直到6歲那年被開水燙到雙腿在牀上躺了半年時間,開始可以下地的時候,某一天,父親從外地回來,心疼的抱起我,坐在他的腿上,給我泡奶粉的時候,第一次有了與父親一起的記憶畫面……

而後很多次,在他們經常的爭吵中,自己躲在某個角度默默哭泣,那時候都覺得他們的爭吵是自己的錯,好多次都衝着他們喊,爲什麼不離婚……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婚姻觀,沒有對與錯。而每一個人的成長也都會帶有原生家庭對自己影響的洛印,自身對於權威莫名其妙內心的恐懼,不可避免,那就只有直接面對。在最近兩年多的各種心理學習中,開始慢慢調整過來……

或許有時候婚姻真會不盡如人意,因爲種種原因而選擇分開,這對孩子的傷害總是很難避免的。但是,當真的不得不選擇分開這條路時,一定仍要善待對方,善待孩子,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給到孩子愛與陪伴,纔是最好的禮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