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登錄註冊流程

目前的互聯網產品的登錄註冊形式分爲兩種,一種是使用前必須登錄或註冊,例如團隊協作產品、創作類、通訊類產品等;一種是使用前不需要登錄註冊就可以使用產品或產品的部分功能,例如大多數電商、UGC爲主產品、短視頻類等。

登錄註冊流程跟產品定位、目標人羣、業務邏輯、使用場景息息相關。

本文以新浪微博的登錄註冊爲例,梳理關於登錄註冊的相關知識。

雖然登錄跟註冊是最基本的界面,但需要考慮到很多細節:跳轉邏輯、判斷條件、提示樣式、異常情況、字段信息等。

新浪微博是社交類產品,也是當前主流的以UGC爲主的產品。本文先從新浪微博的登錄方式、登錄流程談起,再到註冊方式跟註冊流程。

一、登錄方式與登錄流程

新浪微博登錄註冊流程

可提供登錄的方式爲:

1、使用已存在賬號登錄;

2、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

3、使用手機/郵箱/用戶名+密碼登錄;

4、手機/郵箱+驗證碼登錄

登錄界面

新浪微博的登錄界面邏輯非常清晰,而且最便捷的是,即使用戶退出原先的賬號,再次登錄時可以直接登錄,不需要再輸入任何信息;

用戶如果是輸入手機號或郵箱賬號登錄,該輸入框的字段信息會提醒用戶輸入的內容;

當用戶輸入密碼或賬號不正確時,輸入框下方有一個紅色文字提示;

當用戶輸入的賬號爲非註冊賬號,有一個彈出框指引用戶去註冊賬號;遇到特殊情況時,也能在一個界面中找到相應的解決途徑。

二、註冊方式與註冊流程

分爲三種:

1、手機註冊;

2、第三方註冊;

3、郵箱註冊

註冊流程如圖所示:

新浪微博需要使用手機註冊,或者說是手機綁定;

這也跟平臺的產品業務有關;因此無論是你選擇以上三種任意一種方式都好,都需要的一個步驟就是:需要手機接收驗證碼,輸入驗證碼。

手機註冊的最大優勢爲:ID是唯一的、驗證方式便捷、方便後臺管理;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的特點爲:登錄方式便捷,但ID可能不是唯一的,用戶可能會存在使用多個賬號,擁有多個小號。

新浪微博的做法是,使用第三方註冊後,會立即讓用戶使用手機驗證,以獲取更多有效、真實的數據。一般UGC平臺中若用戶的信息不充足管理起來存在困難,所以綁定手機號是大部分平臺都會做的事情。

使用第三方註冊後,需要立馬填寫手機號的做法可能會造成一部分的用戶的不滿。

相對於簡書不需要立馬綁定手機號、新浪微博需要立即綁定手機號的做法,我個人更喜歡知乎的綁定方法。即當用戶要去回答一個問題,引導(要求)用戶填寫手機號,確認用戶真實身份,再回答問題。

在梳理新浪微博的註冊流程時,發現了一個問題:

當用戶所在的國家號碼不屬於微博所提供的地區國家列表時,新浪微博會引導用戶使用郵箱註冊;但郵箱註冊時依舊必須手機驗證,而手機驗證時,提供的國家列表是滾動列表,也就是用戶必須在新浪所提供的列表中選擇一個國家,否則無法完成註冊。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影響針對的是極端不願意填寫手機號碼的用戶或列表不存在的國家/地區用戶無法註冊外,大部分人都可以正常完成註冊的。

針對綁定手機這一塊,在找回密碼的流程中存在問題。

這是我梳理出來的內容:

登錄註冊框架

我想可能只有像我這樣的用戶:經常使用的賬號在某年綁定了手機號碼,但已經完全忘記當年綁定的手機號,想要提高賬戶安全性時,無法完成填寫註冊手機號的困難;而當我選擇使用註冊郵箱找回密碼時,所需填寫的信息可能比我去回憶我已經完全忘記的手機號碼還要困難。

想使用註冊郵箱找回密碼的用戶,必須填寫如下基本資料:

1、註冊時間(精確到年月)

2、註冊地點(精確到省市)

3、常用地點

4、身份證(證件號碼、證件類型、照片)

如果要解綁手機,依舊需要回憶起註冊的手機號。相對於這點,我更傾向於微信解綁的流程方式。

==

針對登錄、註冊流程使用來說,新浪微博的註冊跟登錄流程是相對順暢的,字段信息的設計、跳轉的邏輯、判斷條件、提示樣式、異常情況在這幾個界面中都引導用戶順利完成登錄和註冊,可能在找回密碼、解綁手機號這一塊個人使用起來有一定難度。

以上都爲個人觀點。

歡迎討論。

參考:APP「登錄註冊模塊」詳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