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一份靠譜的交互稿

最近接手了一個之前由同事小C在做的項目,是我司服務官網首頁改版的後臺頁面設計,說只要出一下視覺稿即可。我心想後臺頁面結構較簡單、模塊可複用,有現成的交互稿的情況下三四天肯定能搞定。出乎意料的是,全部做完花了十幾天,總共80多個web頁面,關鍵是交互工作基本上重新做了一遍。

這其中必定是有較大的工作習慣與方法的差異,以下就是我對本次工作的回顧,無關對錯,只是自己對交互設計的一點個人見解。

先上其中一頁交互稿:

如上圖所示,如果是以用戶視角,應該基本可以理解這個頁面的基本功能、頁面跳轉等情況了。但交互稿的使用者不是用戶,不能進行籠統地概括,而應在顧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最細緻的工作,讓我們的下游工作夥伴(視覺、前後端、測試等)能清晰地理解業務規則、界面元素,可以順利地進行他們的工作、減少溝通成本,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助力項目順利上線。

以下是我認爲這份交互稿存在的幾個問題:

1)職責未盡

如圖1所示,列表顯示規則、保存反饋提示等信息,都是基本的數據展示與操作反饋,也都關切到產品的用戶體驗,這些信息由我們交互設計師來定義和提供會更合適。同時也讓下游夥伴不用再浪費時間精力去諮詢產品同學了,減少了溝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如果我們能把每個細節思考清楚、主動承擔起一些貌似應該是產品做的工作,那設計師在團隊中的作用會越來越大,能得到大家更多的認可。

2)交互說明不足

如圖2所示,各表單項的填寫與校驗規則不夠細緻,如果我是前端工程師會有如下疑問:

1)產品名稱:是必填項,那爲空時怎麼提示?不能重複,那重複時怎麼提示?

2)產品圖標:有格式及文件大小的要求,如果用戶上傳不符合要求的文件怎麼辦?

3)是否需要登錄、是否爲諾諾產品:是下拉單選還是多選?有幾個選項?如果只有是或否兩個選項的話,把選項直接平鋪出來不是更方便選擇嗎?另外有沒有默認選中某一項呢?

...

我們所設計的界面都是需要前端工程師用一行一行代碼還原出來的,有些字段的校驗(比如上方的產品名稱不能重複)還需要後端提供接口一起配合校驗,所以實際開發過程中他們思考的會比我們仔細、碰到的問題也更多。如果我們的設計稿沒有考慮仔細,就勢必會增加後期的溝通成本,不利於團隊協作,同時也會降低我們設計師自己的專業性。

3)虛增實體

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在交互設計領域很適用,尤其是2B注重效率的後臺產品。我們要保證每個出現的元素、頁面都是合理的,是有助於用戶完成任務的。如圖3所示,一個產品的信息已經在表格中可以完整展示了,沒有必要再設計一個“查看頁”(如圖4),增加了下游的工作量外,對用戶來講也是一個視覺負擔。

4)頁面形式缺乏考慮

彈窗有結構簡單、減少頁面跳轉等好處,但是當表單項較多時,使用彈窗的形式會有很多兼容性問題,特別是一些小屏電腦上,用戶操作時的視野會受限,不利於把控整體的填寫進度。可以考慮新開一個頁面,使用麪包屑導航指示當前所處位置。

5)操作行爲的可用性不足

如圖5所示,「刪除」是可以批量操作的,但「查看」和「編輯」操作只能針對單條數據進行,每次想要查看或編輯時,需要選中一條數據後再將鼠標移至頁面頂部點擊這兩個按鈕,可用性會大打折扣,所以放置的位置還需要斟酌一下。建議放在每條數據的最後面,直接點擊按鈕進行這條數據的操作。

以上簡單說了我認爲有優化空間的幾點,總之我們最後交付的設計稿,應該是一份可用性高、滿足業務需求和用戶需求的產出物,還能讓我們的工作夥伴順利進行他們的工作。

下圖是我以自己的工作習慣和方法重做的設計稿(交互+視覺):


結語:交互設計師所需要涉獵的知識領域很廣,大到心理學、人體工程學,小到需要考慮操作反饋、字段命名,還要對技術實現方法有所瞭解,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勤于思考、虛心學習,多積累工作經驗。以下是個人經驗認爲一份靠譜的交互稿至少需要具備的幾點:

1)高可用性:交互設計作爲承接上下游的關鍵一環,需要分析業務需求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  ,同時要兼顧用戶體驗,保證產品的可用性。如果不去思考,只是把產品的PRD複製過來修飾補充一下,其實是遠遠不夠的。

2)清晰的結構:給頁面加上有規則的序號、準確的標題,能使設計稿井然有序、引導使用者查看。至於是否需要線條箭頭來指示頁面流程要看具體元素、頁面的所屬關係,一些特別的分支流程是很有必要的,但大多時候也不用爲了使用而使用,縱橫交錯的線條其實也是視覺噪音。

3)考慮周到:對於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字段長度超出如何展示、異常情況的處理等,我們都需要去考慮。這個需要平時積累經驗,也可以多做流程圖繪製的練習,對一個流程進行不斷的是否追問,是會怎樣,否又如何提示,直到將整個流程都走完基本就不會有遺漏了。

4)詳盡的交互說明:對於出現在頁面上的元素、字段,除了一些容易理解而且是寫死的(比如表頭標題)、以及和團隊成員達成一致的內容,其他的我們儘量標註交互說明,越詳盡越好。

——以上

謝謝閱讀,歡迎一起探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